河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分析(1)论文

时间:2024-12-26 02:16:5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作者:王会强 姚爱科 郝琳琳 内容论文摘要:随着资本投入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经济增长将大量未充分就业的农业劳动力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而导致就业结构变化,就业结构的变动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本文从生产卐函数出发,将就业结构变动从全要素生产率中分离出来,得出就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及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向第

二、三产业的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论文关键词:经济增长 就业结构 生产函数 模型建立 本文借鉴胡永泰(1998)的方法,首先利用分产业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将经济增长分解为三部分,包括: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在此基础上将就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全要素生产率中分离,可以得出各产业就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及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向第

二、第三产业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原理如下: Y=∑(αixiβZi1-β)WiLβK1-β 其中:αi为商品增值系数,Y表示地区生产总值,xi为i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总就业人数的份额,Zi为i产业资本存量占总资本存量的份额,β为劳动的产出弹性。

(dY/Y)=β(dL/L)+(1-β)(dK/K)+β∑Wi(dxi/xi)+β∑Wi(dαi/αi)+(1-β)∑Wi(dzi/Zi) 其中:TFP增长=β∑Wi(dxi/xi)+β∑Wi(dαi/αi)+(1-β)∑Wi(dzi/Zi),TFP增长可分为就业结构效应和净TFP的增长。 就业结构效应=β∑Wi(dxi/xi)=β{[(W2/x2)-(W1/x1)]dx2+[(W3/x3)-(W1/x1)]dx3},表示农业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第一产业转向第

二、三产业时带来的经济增长。从业人员由第一产业转向第

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总体就业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如表1。 通过表1数据可以看出,河北省就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河北省第一产业劳动力向第

二、三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如表1所示。 数据分析 从就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来看,其中1985年贡献率最高,其中由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的劳动力对 ☹经济增长提供了6.63%贡献份额,体现了从第一产业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向乡镇企业的转移过程中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促进作用。

但在1989~1991年间,第一产业向第

二、三产业转移的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结构效应出现负的贡献,主要原因是这些年份第

二、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下降。1992年以后由于体制改革、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等因素的作用,劳动力的转移对经济的增长又逐渐产生正的效应。

为了更明显的看出河北省就业结构变动的趋势,本文把经济增长分为几个阶段来具体考虑,将1978-2006年分为三个阶段,即1978-1985年、1986-1992年、1993-2006年,并分别进行分析。这种划分的主要原因为:1978-1985年农业产值增长较快,农业劳动力转移数量较少;1986-1992年农业劳动力加速向外转移;1993年后农业劳动力转移趋于平稳,三个阶段农业劳动力再配置对经济的贡献不同。

按照河北省经济发展状况,分不同阶段来看,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向第

二、三产业转移产生的结构效应见表2,1978~1985年改革开放初期,劳动力的转移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最为明显,产生的效应为2.53%;1986~1992期间,就业结构总效应为0.38%,比前一阶段有所下降,而在1993~2006年间,就业结构效应为1.15%,对经济增长的效应有所上升。1978~2006年间,河北省就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平均产生的贡献为1.30%,说明河北省就业人数ฬ在不同产业间的转移对经济增长确实产生了促进作用,有一个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的过程,产生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迅速发展的乡镇企业对劳动力需求加大,加上国家对第三产业的鼓励政策,均促使农业的劳动力较为迅速转移到第

二、三产业中去,从分产业的结构效应可以明显的看出,第二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效应为1.66%,第三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效应为0.86%。之后,由于乡镇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吸纳劳动力渐进饱和,农业向第

二、三产业的转移减缓,就业结构的效应有所下降,这个阶段,第

二、三产业从业人数的比重相对降低,第

二、三产业的结构效应相对前一阶段有了一定的下降。而近些年来,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业体制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在国有企业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国家大力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吸收了大量劳动力。

同时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第三产业也蓬勃发展,使第三产业中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的个体、私营经济吸收了较多的农业剩余的劳动力,增加了对劳动力的吸收能力,促进了农业人口的转移,因此就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又呈现上升的趋势。在这个阶段,由于第二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方向发展,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第二产业就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率的效应低于第三产业就业结构效应,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效应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的就业结构效应,为占当年经济增长率的0.65%。

综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不同产业间就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是体现在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向第

二、三产业的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产业结构的变动,引起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从而对经济的增长产生贡献。 近年来,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的转移过程中,从第一产业转出的从业人员转入到第三产业产生的经济增长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逐渐超过第二产业在就业结构变动中的贡献,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

优化就业结构的建议 为进一步优化河北省就业结构,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结合上述结论,本文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就业结构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规范农业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国际经验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一个长期的、不可逆的阶段性进程。因此,在鼓励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同时,还应当注重规范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保证农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促进第

二、三产业的发展。通过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规模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社会稳定。

在保证农业稳定高效增长的前提下,实现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应当使转移既要促进工业化、非农化、城市化的进程,更要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才能更有效的提高转移者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二)调整第二产业结构,提高劳动力吸纳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通过一系列制度变革,资源重新配置带动了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农村劳动力向第

二、三产业转移,促进了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国内投资结构的改善和外资的引进、对外贸易的扩大等等,从而推动经济的迅速增长。 从目前来看,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显著高于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2006年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为15161.03元/人,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为2827.877元/人,农村劳动力的横向转移,对于经济的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从模型结论来看,河北省劳动力从农业转入到第二产业的过程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平均保持在一半以上,保持这个贡献率不变的情况下,在未ซ来的一段时⌚期,第二产业通过吸纳转移过来的劳动力,以其自身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优势对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仍将是突出的。 但是,河北省第二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资本深化的过程,对于投资的需求较大,在某种程度上对于从业人员的吸收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减少技术进步对就业产生的排斥效应,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发掘新的吸纳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挥河北省在劳动力上的优势,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增长。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掘就业空间 从上面模型分析可以看到,近几年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增强,通过它相对于第一产业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93年至2006年间,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入到第三产业带来的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第一次超过了转入到第二产业带来的对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平均高出0.15个百分点。

由于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中大多数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强,经济的增长的发展空间和吸纳劳动力的潜力都是很大的。应当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其中的高科技与劳动密集相结合的行业,重点支持教育培训、信息咨询文化服务等行业,将其作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胡永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来自农业部门劳动力再配置的首要作用.经济研究,1998 2.刘涛.中国第三产业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经济与管理,2006 3.夏彩云,颜伟.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促进我国充分就业的影响.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06 4.田成诗,盖美.劳动生产率、劳动参与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5 5.刘勇.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劳动就业的矛盾关系分析.集团经济研究,2005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