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字化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研究
摘 要 无论是“数字化”还是“艺术设计”,都是近些年来才兴起的全新词汇,这两个词汇和其代表的事物都是新世纪前后才诞生的。非专业的人士认为这两个词汇是多么现代和高不可攀,实际上数字化艺术设计早已经潜移默化地进入到我们生活之中。最常见的就是我们去影院看电影,电影中穿插的特技镜头,其实就是数字化艺术设计的最直观的体现。现实中,数字化艺术设计兼具了数字化和艺术的双重属性,所以未来的发展不会朝着某一个侧重发展,而是要兼顾两者的发展。本文从数字化设计相关概念引出话题,分析现状,展望未来。
关键词 数字化 艺术设计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巨大变革的时代,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好。数字化的进程和艺术设计的出现,在不同领域改变着传统生活与观念,二者的结合,更是碰撞出更为耀眼的火花。数字化艺术设计不仅借助于相关的硬件使设计活动本身变得更为快捷、准确,也充分解放了人,使人力无法达到的某些目标借助于硬件设备完成,从而是艺术设计变得更完美、更贴近人们的需求。数字化设计的内容很广泛,包括了很多方面,我们主要对其视觉设计进行研究。
1数字化设计的相关概念及其沿革
数字化设计区别于传统的人工设计,它不再是利用人的双手将设计者脑海中的灵感和构思展现出来;也不同于计算机在设计初期仅仅起到工具和辅助的作用,那个阶段严格来说不属于数字化设计。数字化设计指的是以计算机作为重要的设计工具,将设计者的思想通过计算机软硬件做成可以展示的效果图,并且利用相关的设备作为传播的主要媒介。换句话来说,比起传统的计算机辅助作图,当前数字化设计将计算机的作用提升为设计的一部分。
数字化设计严格意义上来说传入中国的时间为上个世纪末,当时在杭州和北京出现了很多艺术家举办的录像艺术展示,录像艺术放置到现在,可能制作非常粗糙,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但是在当时这已经是先锋的艺术表现形式了。直至今日,数字化设计已经能够做出能够乱真的电影特效和现场的3D投射,虚拟和现实之间的差别被设计师创造性地变得越来越模糊。
2当前数字化设计的发展状况
当前的数字化设计并没有较为权威的定义和分类标准,基本上数字化设计还是出现在虚拟的声光影技术和动画设计,当然,数字化设计能够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不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最大程度地将虚拟变得更为真实,使很多现实ว中无法再现的情境表现出来,而更深层次地,数字化设计带给人们了哲学思考:如何能够让我们身处的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当前数字化设计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的几个方面:其一,我国当前的数字化设计还停留在学习与借鉴西方先进经验的阶段,并没有充分地将数字化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特色的数字化设计还未形成;其二,对数字化设计的利用停留在表面,刻意地为了设计而设计,而忽视了其中带给人们的哲学思考;其三,过分地注重数字化手段和展示而忽略了设计才是数字化设计的根本。这种本末倒置的思想和实践制约着数字化设计的未来发展。
3数字化艺术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ก 数字化艺术设计在未来将会朝着下面的几个方面发展:
首先,它将会给其他领域带来一场技术革命,而不限于当前流行的电影产业等与设计直接接轨的产业。所有为了娱乐而生的新生事物都无法保证其生命力,而为了民生而创造出的新事物则更加具有活力。未来的数字化设计将会涉及到智能家居等等与人们息息相关的重要领域,这才会更受到人们的青睐。
°其次,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中国,未来的数字化艺术设计在成熟以后也会逐渐加入中国元素的进入,将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数字化设计中,充分发挥设计对于传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最后,数字化艺术设计将会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革新不断发展。尽管数字化设计的骨子里仍然是设计本身,但是它毕竟是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完成的,计算机技术势必要不断变革,那么数字化艺术设计也会随之不断发展,不断革新,更好地向人们展示设计师的绝妙灵感。
4结语
计算机自身是无法创造出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只有被人所利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是因为计算机即便再智能,也只能够执行指令而已,根本不可能跟☭充满智慧的人的大脑相提并论。人脑确实潜力无穷,但是某些时候拘于现实条件,很多人脑构思出的美好画面根本无法实现,这时候计算机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人们借用计算机强大的各种能力例如运算能力和瞬间的逻辑判断能力,将人脑海中迸发出的灵感变为实在的设计。二者的配合和相互促进必然会数字化艺术设计的发展更让人期待。当然,在全球范围内,数字化艺术设计还处在起步阶段,我们仍需对其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以提升数字画艺术设计水平,更好为人们服务。
参考文献
[1] (美)比尔盖茨著,王安译.数位神经系统[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2] 朱建强.广告视觉语웃言[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7).
[3] 吕杰锋.数字化艺术设计略论[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