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为实现高职 会计 教育 培养目标,如何实施《基础会计》这一入门课程教学改革,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
《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 理论 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知识领域。如何将学生带进专业大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门会计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为他们进一步 学习 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应是《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加强专业教育,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的入门课,按教学计划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为了加强新生对会计专业的了解,增强对会计专业的学习兴趣,坚定学习信心,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本课程的 内容 ,为今后会计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开课之前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做好新生入学前的专业教育
会计专业新生入学后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进行专业教育,一方面可由专业教师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 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要现状、学生毕业的 发展 方向以及学院的办学优势、办学特点和师资力量等情况进行介绍和 分析 ;另一方面可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返校与新生进行交流,让他们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谈学生在校努力学习,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让新生明白没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技能是不能适应 社会 工作的。
公开教学计划,让学生心中有数
公开教学计划,是指任课教师在讲课前组织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知晓三年所开设的课程及教学计划进程,明白通过三年的学习应具备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便学生做出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奋斗目标。
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现场观摩,对会计环境形成感性认识
在开课前可由实习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的财会部门进行参观,了解实际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及会计核算借助的工具——凭证、账簿、报表等资料,观摩实际单位会计核算处理程序,增强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成立学习小组,营造学习氛围
学习小组最好是以寝室为单位。成立学习小组,一方面便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对学习中的 问题 随时展开讨论;另一方面在今后的案例教学、分组讨论、分岗位实训操作中都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课前的教学准备,使学生对会计专业有了一个粗略的感性认识,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为学好《基础会计》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吃透”教材,写好教案
要讲好《基础会计》,必须“吃透”教材,写好教案。从教材到课堂教学,中间一环就是教案。教材要通过教案来具体化。
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对教学的目的、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程序等都做出规定。教案一方面要与教材相联系,体现教材的要求,使教材更加具体化;同时教案也要对教材进行充实和完善。例如在贯彻新政策新制度,吸收新观点新 方法 时首先需对原规定内容作适当调整;其次,可适当补充形成和提高课程综合素质方面的内容,如会计时事、人物、故事、学会、学术等。在确定教学内容时,一方面应充分考虑该课程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后续课程的衔接,处理好相关课程内容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把素质教育思想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加强诚信教育,培养职业道德。近几年来,会计虚假案件屡屡发生,这其中有太多的原因和动机,但是会计诚信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要从基础会计教学入手,把这种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三、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科学 组织课堂教学
从教学的全过程看,组织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在明确教学目的,写好教案之后,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就成了实现教学目的的决定性因素。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条件下,高职学院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都有较大差异。而《基础会计》教学内容的技术性较强,趣味性不够,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难以实现培养目标。为此,要在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的条件下,有效地开展《基础会计》教学,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引导启发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确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是“导”,是启发、是引导,当好“导演”而不是主演。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以“大纲”为原则,对理论部分的教学体现以 应用 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把课本中较为重点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以多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归纳、 总结 。而不是仅仅告知结果,简单地从理论上来论证是非。此外,每次课可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释疑解答或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训练,这样会起到巩固知识、集中学生精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良好效果,达到从根本上避免“一言堂”或简单重复的教学方式。
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学生 研究 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 现代 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案例教学一般运用于会计专业的高年级专业课程当中,因为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专业判断和分析能力才能进行。作为初级阶段的启蒙课程——《基础会计》,由于教学对象是没有任何会计基础的初学者,传统上很少运用案例法。然而,《基础会计》又是一门最需要用案例来阐释的课程,尤其是对于会计一般原则的理解和运用,案例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广泛查阅资料,寻找适合初学者分析的案例。对初学者进行案例教学,一般适宜采用在理论阐述后举出案例佐证。即在讲解完有关的知识以后,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先给学生相关的案例,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促使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自由发言,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则从中进行指导、启发、总结,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对于教材中一些浅显易学的内容,可留给学生去自学,教师应事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出要求,指出应掌握的重点问题以及 参考 书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查阅有关参考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可转变角色,让学生参与教学,即教师选取某一章节内容,让学生自己备课讲授,讲完后,老师进行点评,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教学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体会到教师的艰辛和付出,体会到自己知识面的狭窄。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胜过单纯地苦口婆心的说教。此外,还可指导学生阅读某些报刊、杂志、书籍和网站,通过书本之外的各种途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及能力,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下,引导学生“要学”比“学好”更重要,指导学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
充分利用 现代 化的教学手段
与教学 方法 的改革相配套的是教学手段的更新。 目前 ,我国高职 会计 专业的重要教学手段仍是以“教案+粉笔+黑板”为主。为了适应现代化信息 社会 的快节奏、高效率要求,《基础会计》课程应逐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引进或组织教师自行制作教学课件,对课程的 内容 力求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进行表述,使高深的 理论 通俗化,使抽象的 问题 形象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可建立校园网,将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习题、课件、实验指导和 参考 文献 等教学资源在网上运行,以便学生查阅。
四、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是高职会计 教育 的重要特征,要办好高职会计专业,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提高学生的 应用 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这也是市场 经济 的客观要求。
《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应与理论教学的内容相配套,形成完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以达到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又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的效果。《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识别原始凭证、认识理解 分析 经济事项,将经济活动内容转换为会计语言——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等。
《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方法主要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配套同步的单项实训和全部课程结束时的综合实训。
平时的单项ก实训要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即在基础理论知识讲授完毕之后,及时让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去处理具体的问题。比如在讲会计凭证、账簿时,应把学生带到会计模拟实验室看看什么是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及账簿,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以此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们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激发他们 学习 的兴趣。
在学完该课程全部内容后,学生对会计学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应集中安排一周对会计基础知识进行综合操作,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现金和银行存款等一些简单的会计核算业务,初步了解和掌握会计账簿的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这一实习过程在会计模拟实验室可由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分组完成。
五、建立合理的成绩考核制度
传统上,《基础会计》课程的考核成绩由平时与期末两部分组成,一般各占二八或三七。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
是:出勤率+作业成绩+课堂发言。然而,这些传统方式存在很大的缺陷,期末 考试 虽然比较综合,但是传统的题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试卷中对那些实践性、能动性强的内容无法反映,只有回避,因此,学生只要到临考时突击一下,考试成绩一般比较理想,这种形式的考试只是注重学生会计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为此,有必要就传统的考核制度改革。笔者认为,该课程的考试,应采取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即理论部分实行“考教分离”制度,实训部分实行“操作验收”制度。期末该课程考核成绩的各部分分值比重为:
1.平时成绩占10%
依据:出勤率+作业成绩+课堂发言
+案例分析
2.理论考试占50%
由于课程内容的循序渐进,上半学期课程内容主要是讲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基础的基础,因此,进行期中考试,采取教考分离的闭卷笔试方式。
3.实训操作占40% 中考后根据教学进度分别进行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单项操作考核验收。
综合命题操作考核占20%
综合命题操作考核于期末综合实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内容可分为五部分:
①会计凭证操作。会填制原始凭证;会填制记账凭证;会编制科目汇总表。
②会计账簿操作。会登记各类账簿;会对账、结账;会编制试算平衡表。
③会计报表操作。会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④更正错账。会按规定方法更正错账。
⑤书写要求。按标准会计数码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
各部分分值比重依次为35%、30%、20%、10%、5%。操作考核时间为150-180分钟。
这样对学生进行分阶段测试,力求客观地、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既符合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又能够减轻学生考试压力,使考核评价伴随学习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