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FP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大众化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发生的一个深刻变化。大众化教育要求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具有学识修养、职业技能、社会交往、解决问题和创新等多元能力的学生,而且是在大班教学环境中实现,显然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法培养出适合大众化教育阶段社会需要的人才的。改革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明确要求教师提供开放式、不断发展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提高授课效率,除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知识如何运用,注重学生表达、沟通、协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解决当前日益突出ป的教学矛盾变得十分迫切。
一、学习共同体概念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由学习者和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学习团体,以完成相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共同学习,通过相互交流、沟通来分享彼此的资源、心得和体会,以促进学习者的全面成长。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学习共同体强调学习者与助学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包括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助学者之间的沟通,强调在学习中发挥集体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学习共同体理论,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方法、经验及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共享、共进、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学习共同体应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利用集体的知识和智慧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和教师的知识及能力都将获得增长。在高校教学中引入学习共同体可以使大众化教育阶段出现的矛盾迎刃而解。
二、VFP课程现状
《VFP数据库系统》课程作为我校一年级经济、文学、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运用计算机思维去描述现实问题,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运用计算机来求解现实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专业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但一直以来,普遍被学生认为是一门较难学习的计算机课程,究其原因主要有:语法枯燥、程序逻辑严谨,学生不能快速适应计算机的思维方式,因此编程入门较难。教学内容多,课堂教学时间少。编程方式既包括而向过程又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教学内容增加一倍,但课时却一缩再缩,上课经常有赶进度的现象。教师上课大量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知识量庞大而教学进度快,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很难跟上教师上课进度。 VFP课程对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要求高,在没有正确理解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很难分析问题并编写程序。由于大班教学所带来的学生人数众多,导致对教学过程的评价难度加大,教学结果的及时反馈难度增大。每位计算机公共课教师带的学生通常有好几百人,对所有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几乎无法实现。针对在学生人数、教学内容及学习时间上体现出来的教学矛盾,用传统的教师教的教学模式已无法解决日益突出的问题,问题的分析、算法的设计及程序的编写调试过程完全被幻灯片所取代,编程编不出来,越学越难,学生的自信心受到严重挫折,学习兴趣自然消失殆尽。《VFP数据库系统》是一门典型的公共基础课程,大众化教育的各种矛盾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计算机公共课教师也迫切希望有新的方法去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矛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发挥信息技术在各专业领域中的作用,因此在VFP程序设计教学中引入学习共同体对于解决VFP程序设计课程中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三、基于学习共同体的VFP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策略
针对V FP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结合学习共同体理论,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和实践:
1.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在大众化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差异化、个性化非常明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因此通过VFP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面向对象的编程设计思想,理解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V FP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掌握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用V FP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基本技能。所有的教学都要朝着统一的教学目标去实现,其核心是提高编程能力及程序设计水平。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足够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学习情绪,自发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在VFP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的安排、程序案例的设计及实验内容的设计等方面都要讲究真实情景的嵌入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任务要具有循序渐进性、挑战性,让学习者享受成就感,注重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例如讲解表单设计时可以引入两个具体的案例,结合实际的案例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
3.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在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以师生交流、讨论、合作为主要方式来共同学习知识内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非常高,因此为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前必须通过自主学习平台来预习教学内容。但又由于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分配给每门课程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显得尤为重要,自主学习环境中主要包括:教材、实验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在线测试系统和模拟考试系统等。目前我校的BB网络学习平台已经上线稳定运行多年,VFP课程相关资料也都已经在BB网上,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不管是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及课后复习都有资料可以学习,学生也已形成在BB网上自主学习的习惯。
4.组建学习团队,发挥集体优势。学习共同体的基础是组建各种共同体,包括教师共同体、学生共同体及师生共同体等,其核心是学生学习共同体的组建。同时在组建学习共同体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能力差别,在学生自愿的情况组建学习团队,教师也可适当调整团队成员,尽量做到在每个团队中都包含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组建的小组一般以3-5人为宜,以团队学习取代以往的独立学习。比如在实验课程中,各小组也要进行竞争比赛,实验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要统计进期末总评成绩。因此教师就必须针对不同小组的学习能力,为每个小组分配不同难度的任务,促使他们通过查阅课外资料,น来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非常有促进作用。
5.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不同于传统的授课教学模式,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要求对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学到系统常用函数时,如果按部就班地讲解其功能和语法格式等,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兴趣全无。但是如果我们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能直观看到函数的在程序中的功能,将大大提高学习函数的效率,减少了死记硬背。再比如讲解两个变量值的交换问题时,如:X=6,Y=9,交换后变为X=9,Y=6。大家根据所学知识想当然地会写出X=Y,Y=X语句,但是上机验证发现并不能实现。这时,教师给学生打个比方,两个瓶子里分别装着醋和水,如何将两个瓶子里的液体互换过来?学生们很容易想到要借助于第三个空瓶子。有了这样的理解之后,在两个变量的交换中也要引入第三个变量Z,实现语句如下:Z=X,X=Y,Y=Z。
6.加强上机实验,提高编程能力。传统的实验项目内容基本上都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只是机械式地按照给定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虽说也不能全盘否定其作用,但是在引导学生自主编程方面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再由于上机与授课时间的不一致及大班教学等原因,很容易使学生在实验上机中一无所获。因此在上机课前教师一定要将实验内容事先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先静态编写程序,上机课时主要任务是输入程序、调试及运行程序。其中对于调试程序一定是上机课的重中之重,对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第一时间要自己去试着发现错误,如果能够自己把程序调试通过了,将大大提高对学习程序设计的自信心,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不主张上机一有错误就举手问老师,这样对于知识的掌握以及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都非常不利。同时要鼓励学生之间加强交流、相互学习,这样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编程思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设计合理的评价体系,体现公平公正。在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中,设计合理的教学评价系统尤为重要,既要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也要体现公平公正。针对程序设计类课程我们采用3:7的比例原则,即: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其中平时成绩主要包括:期中考试、课堂参与度、实验任务、上课考勤等,考勤也不单单是上课点名,让学生在课堂上现场编写程序,既能当作点名依据,也能反映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针对期末考试พ,采用上机考试,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了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考试系统的随机抽卷۵和自动评分功能,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进行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考核和评价,实现了教考分离。采用上机考试,更加体现了VFP课程的注重实际操作和应用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操作能力。由于考试采用随机抽卷的方式,使得相邻考生的考题完全不同,能有效预防作弊事件的发生,体现评价的公平公正。
本文在分析《VFP数据库系统》课程现状基础上,引入学习共同体理论,来解决大众化教育而临的问题。文章从课程教学目标设定、兴趣激发与强化策略、自主学习环境、组建学习团队、教学过程设计、学习评价策略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具体策略,对解决程序设计学习难、大班化教学等问题提供了思路,使学习者得到全面发展。目前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模式仅仅被应用在VFP这一门课上,如果效果明显,可进一步推广至全校所有计算机公共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