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美育课“三级跳”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4-12-27 06:12:4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美育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探讨了美育课“谈美”“赏美”“创美”的“三级跳”教学模式的内涵及教学实践,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美育课教学中的运用作出有益的尝试。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美育课教学改革 “三级跳”教学模式

当前,学校美育在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与学界的高度重视下,已从普及的广度向创新性探索深度推进,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高职院校开设的“美育”“美学”类课程(以下称美育课)是实施学校美育的主渠道,如何发挥主渠道作用,使学生在该课程中既能掌握美学理论知识,又能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个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摆在美育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高职院校美育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美育课教学改革符合新时期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育课的教学改革在教学思想上确立了美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在教学改革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逐步形成了一套颇具特色的教改方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

第二,美育课教学改革体现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特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具有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实践教学占总学时50%以上等特点。美育课的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在内容上设置知识、技能、素质培养目标,在形式上运用理论课、理论+实践课、纯实践课三种课程类型,构建了“谈美”“赏美”“创美”的“三级跳”教学模式,将教、学、做有机统一,探索了适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的新路子。

第三,美育课教学改革契合了高职院校学生特点。一方面,由于目前招生体制的限制,高职生的录取是处于录取批次中的最低层次(专科),该批次的文化线划得低,录取到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另一方面,这些学生兴趣广泛,接受新生事物快,具有动手能力强的特点。美育课教学改革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勇于表现、大胆创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愉悦,在轻松愉快中收获知识。

目前,高职美育课教科书大多由两大类内容组成:一是美学原理,二是艺术欣赏的理论部分。这些内容理论性太强,学生不易理解,如果按传统的方法讲授,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多年从事高职院校美育课的教学,总结出了美育课“三级跳”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美育课“三级跳”教学模式探析

美育课“三级跳”教学模式是笔者借用体育项目“三级跳远”之腾空向前的寓意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指导下创立的一种课程教学模式。

(一)“一级跳”——谈美

谈美——理论阐述阶段。笔者用“问题引入法”来活跃课堂,把课堂变成讨论会、辩论会,跳出了“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方式。该阶段主要从课程、章节、知识点三个层面设置问题。

1.在课程层面上。如第一节理论课引出“花的美是花本身美还是人认为花美花才美”的问题,该问题通过学生不断地辩论、反思,最后学生会得出三种观点:一种认为花本身美;第二种认为人认为花美;第三种认为既要花本身美又要人能够认识花的美。教师不给出答案,适时引导学生带着疑惑学习课程,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章节层面上。如上完“绪论”课后设置“把美学研究的对象以图式的方式在黑板上表现出来”的问题。学生在黑板上发挥各自的画技和想象力,把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设置这个问题的主要目的,一是让学生明确课程章节编排的规律;二是使学生正确把握课程内容,从而使学生能从宏观层面把握微观知识点,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明确自己学习课程的进程,便于学生在学习内容和重点上能有选择性。

3.在知识点层面上。这个层面要设置的问题可以很多,要选择学生感兴趣或贴近生活的问题。如在讲授人体美的内容时设置“人体艺术与黄色人体的评判标准是什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辨析讨论,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能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二)“二级跳”——赏美

赏美——艺术欣赏阶段。笔者用“形象感染法”陶冶学生的情操,把课堂变成音乐厅、剧院、美术展厅,跳出了理论课的范畴,进入到实践教学领域。该阶段主要是以音乐、美术、影视等艺术欣赏的方式,用具体可感的形象直接引起学生的美感,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教材内容、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学目的。

1.通过艺术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笔者给学生上第一节美育课时,打破了带着讲义从“绪论”开讲的一般教学模式,而是拿着VCD和音乐盒带走上讲台,上课第一件事就让同学们把桌上的书及学习用品放进抽屉,这时你会发现所有的学生都兴高采烈、聚精会神地等待你的讲课。这一新颖的出场和开场白引起了学生对美育课“积极的情绪反应”。 3.通过艺术欣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例如欣赏钢琴曲《童年的回忆》,整首曲子就是引子和主题重复,曲式结构简单,音乐形象鲜明。引子部分Ⅰ、Ⅳ、Ⅴ三个分解和弦,用流畅的三连音演奏把同学们融入一个阳光明媚的自然景色中,接下来一个个有大量同音反复具有儿童语言特点的音乐主题一出现,有的同学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和摇动,渲染在乐曲当中,表现出一种和音乐融为一体的状态。听完音乐以后,笔者请同学们把感受到的音乐形象和意境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同学说好像把我们带入到周末春游的情景;有的说是一幅表现恋人在林中散步的图画;也有的说是表现一群儿童在河边玩耍的景象等。尽管同学们想象的内容各异,但都是从音乐表象出发,创造出了一个新形象。 "

(三)“三级跳”——创美

创美——美的创造阶段。笔者开展了“创造美、鉴赏美、展现美”(以下称“创美”)实践活动,用“创美”来发挥学生的个性,把课堂变为舞台、沙龙、美展厅,彻底跳出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该阶段学生与老师的角色互换,讲台变成了学生创造美、鉴赏美、展现美的舞台。

1.“创美”目标。笔者试图通过开展“创美”教学实践,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表演或展示介绍自己(含他人)创作的作品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培育他们的形象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陶冶他们“爱国”“爱家”“爱人”“爱己”的情操;拓展他们在演讲、创作、表演等动手、动脑、动口之能力素质,以求达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之目标。

2.“创美”实施过程。第一,理论知识准备:在教师讲完美ღ学基础理论以后开始布置“创美”活动。这就要求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美学观为指导,充分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情ฉ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来进行“创美”。把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中,使“创美”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作品更完美。第二,创作排练准备:“创美”实践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范畴内进行,以创造艺术美为主,如音乐、舞蹈、美术、文学、戏剧、曲艺、工艺等。根据这个范围要求学生首先要设计“创美”方案:该方案包含作品名称、类别、创作方法、完成时间等内容,经教师审查通过后方进入创作阶段。学生在“创美”活动中以个体为主,群体组合为辅,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创作、制作、排练。第三,文字材料准备:每位同学在上讲台之前必须把“创美”活动的主题、创意、内容、感受等用文字书面总结。要求总结材料要紧扣教材内容,注重融入生活和人的情感要素,为鉴美之用。第四,课堂实施过程:首先每位同学(有组合的一起)按学号顺序依次到讲台(或空地)前进行表演节目或展示其创作的作品。然后讲解创造美的过程,介绍作品的背景内容、思想内涵、表现手法创意及美的类别形态等。最后每个作品展示以后,全班同学和老师分别给每个作品打分,总分共计20分,学生分数占70%,老师分数占30%,最后算平均分,该成绩作为“美育”课程的成绩。

教师在每节课后对“创美”实践进行点评,指出本节课“创美”作品的不足,对下节实践课提出具体的要求,适时跟进指导,这样才能保证实践课的活力和“创美”实践教学的效果。每个班“创美”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还要进行综合讲评,并做现场调查和填写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审美情趣、创美水平,为下一轮“创美”实践教学积累宝贵的经验。

3.“创美”实施效果。实践证明,“创美”教学一方面形式多样、作品丰富、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用独唱、独奏、小品、诗朗诵、魔术、武术表演、动感影集、绘画、诗歌、散文、刺绣、手工、摄影、演讲等方式来创造美、展现美、鉴赏美。在实践教学时把课桌移至教室两边,教室就变成了舞台,这时同学们既是教师又是学生,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既是“创美者”“展美者”又是“赏美者”,这种角色的瞬间转换及教室功能的改变,同学们在课堂上享受着一台晚会+沙龙+论坛的盛宴。

另外,“创美”教学练手练脑,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创美”实践期间,有的同学主动到图书馆查找料,有的上网下载音乐、制作图片,有的到社会艺术团体学演节目等,无论创作何种类型的作品都发挥了他们的个性和才华,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这也符合了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创美”实践教学创新了美育类课程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学生由“被美教育”向“创美教育”的转变;找到了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融为一体的结合点,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由上可见,美育课“三级跳”教学模式首先是一种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首先,它把生硬的理论课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讨论课、欣赏课和创造课。使理论性的课程不再单一枯燥,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活泼性,不仅做到通俗易懂,而且能身体力行。其次,“三级跳”教学新模式还是将获取知识的教学目的变成了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塑造高尚人格这一目标,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的美育知识,也要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最后,“三级跳”教学新模式找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融为一体的结合点。它不仅仅把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讲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虽然离开教室,但是并没有终止对美的感受、欣赏和创造,从而实现了课内外相统一,知识与能力相统一,被动接受“美育教育”与主动参与“美育教育”相统一。

总之,高职院校美育课“三级跳”教学模式很好地践行了高职教育应遵循的“两个转变”:一是教学思路从以学科为本位向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转变;二是教学方法从老师填鸭式讲授向形象化讲解和师生互动互学转变,达到了教学改革的预期目的。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