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与金融对策(1)
摘要:中小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融资难的问的一个焦点问题。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可以是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二是制度安排上的原因。的问题,可以考虑采取10项基本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对策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现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生力军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应当特别关注和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国家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和银企关系,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在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崛起的同时,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则始终如影相伴,并且成为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和桎梏。据人民银行2004年12月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18个县的5,764个县级金融机构、9,845家县内中小企业进行的调查,2004年1—12月,被调查企业申请贷款4.7万笔,金额632.6亿元,而实际贷款3.35万笔,金额433.6亿元,贷款笔数满足率为71.3%,金额满足率只有68.5%,不足7成。其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其金额满足率仅为64.9%,较全国更低3.6个百分点。由于发展上的不平衡,一些地区的中小企业融资上的困难,较上述统计数据反映的还更为突出和更为严重一些。然而我国旧有的片面追求企业规模的发展方式在全社会形成轻视中小企业的观念,由此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及非公有经营者的社会地位不确定性。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也指出,中小企业面临的制约因素有:国内尚未建立起自由创业的环境;缺乏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社会信用体系、法制建设不健全;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现为:
1、管理落后,经营风险大。在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没有大企业规范,管理中随意性比较大,家族式管理以及个人管理的色彩较为浓厚,较少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同时,经营中的短视行为也较为普遍,还款的诚信不足,贷款风险大。
2、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高。一部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做假帐现象普遍,财务信息不透明,信息披露意识差,没有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经营业绩记录。
3、竞争能力差。中小企业规模小,形不成规模效益,相对于大企业经营成本高,竞争力弱。 二是制度安排上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融资渠道从制度上基本被堵死。由于国家发展资本市场的初衷是推动国企改革,因而政府每年对中小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工作以及建设债券发行额度,基本上均不予考虑,这实际上是从制度上堵死了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2、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制度不合理。1997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收管理权限,实行了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管理权限的上收对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在客观上削弱了基层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能力。例如上述调查中,中小企业未获贷款的原因为银行无贷款权或无资金的占19%。
3、金融机构体系安排不完善,没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体系中的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虽然在管理层主观上希望其成为支持城市中小企业和农村乡镇企业的专门性机构,但在现实中,这些机构都出于种种原因而将贷款向大企业倾斜,以致使中小企业贷款徘徊不前。据统计,2004年我国乡镇企业贷款总计为10,000多亿元,仅占到当年银行贷款总额的10%以内,较上年还有所下降,只相当于1998年的水平。
4、信用管理制度缺位。借贷的基础是信用,如果缺乏信用,资源要素就不可能在不同主体之间流动,也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有效的配置。目前由于我国信用管理制度尚不健全,从而加大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恐贷”心理,以致对中小企业采取“歧视性信贷政策”。所以有学者提出“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实际上是信用困境”。
5、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这是在现阶段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最为关键的原因。信用担保实质上是在筹资者抵押品不足而又缺乏信用记录的情况下,通过第三方的介入,以减少交易风险,弥补信用不足,解决由此可能造成的金融堵塞的行为。目前我国信用担保事业虽有一定发展,但从信用担保制度建设上看,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以致使信用担保无法充分发挥其减少交☪易风险,弥补信用不足的作用,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无法取得实质性突破,因此,如何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上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事业,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加大金融机构服务力度的几点对策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的国际化要求中小企业必须紧跟形势,进一步的提升企业管理层次,规范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同时,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应采取以下几点金融对策。
对策1:健全和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这是强化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组织保证。对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一种理论解释是信息¡不对称,即认为中小企业不完 全具有财务报表、抵押担保及信用记录等银行机构需要的信息,信息的获得性差,信息搜寻成本很高。从信贷交易成本和收益的对比关系看,国有商业银行虽然资产规模庞大,但与中小银行相比,在对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并不具有比较优势。按照客户市场细分理论,中小企业也不是国有大银行的目标客户群体。因此,必须通过新建一些中小银行和完善现有某些银行的功能两条路径,来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组织体系。首要的是发展地方性银行,这应成为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组织体系的着力点。地方性银行的机构网点主要分布在中小企业密集的地级市和县两级,与中小企业联系紧密,能够洞察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信贷交易成本低。更为重要的是,地方性银行可以实现对退出县域金融的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功能替代,占据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后的经营空间,成为县域金融组织体系中的一支有生力量。
地方性银行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有利于完善中国的金融组织结构,而且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从国际经验看,美国在20世纪80一90年代间的15,000多家商业银行中,少量是州际银行,其余基本都是地方性银行,60%的银行是只有一个营业机构的单元制银行。数量众多的地方性银行,对美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日本是经济发展水平很高的国家,但地方性银行在金融体系中仍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日本的地方性银行是一县一行,经营范围主要是本县和毗邻本县的地区。当然,发展地方性银行必须按市场化原则办事,主要依靠市场力量而不是政府的行政力量来推动ϟ。具体途径大致有5条:一是抓紧进行民营银行试点,尽快设立民营地方性银行。这不仅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对内开放的需要。金融的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仅仅是迫于世贸组织规则对外资金融机构敞开大门而不能有效地实现对内开放,那么,不仅是对境内机构的一种歧视,而且也会使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业务发展和市场运作受到限制,金融对外开放的程度和效果也将被削弱。应给各种经济成分相同的“国民待遇”,消除歧视性的市场准入政策,为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提供公平的制度环境。二是在政策上扶植城市商业银行,允许和鼓励资本实力较强、业绩较为优良、管理水平较高的城市商业银行在本地区或跨地区设立县级分支机构,鼓励城市商业银行通过上市、吸收外资与民资增资扩股及相互间的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增强支持中小企业的资金实力。应逐步放宽外资和民资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参股比例。三是允许股份制商业银行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县域设立分支机构。四是加快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联社改造成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步伐。五是由政府出资设立政策性的中小企业发展银行,通过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筹集资金,主要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中特定领域的特定项目,解决这些项目所需的长期性资金。还需指出的是,对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还要通过相应的监管指标保证其把资金主要投向中小企业,限制其偏离中小企业的放款行为。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优化路径的几点探讨
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经验及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