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一年级语文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时间:2024-12-26 16:36:2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促进者和多元智能的开发者,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造人本化的学习环境,激活学生创新学习的兴趣和智慧。这是我对教师角色和崇高职责的认识。在对一年级的语文课程改革,中我以“促”为核心,努力探索,有点滴体会。

一、以趣促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道出了人们学习的心理。一年级的孩子特❤别活泼好动,课堂上很难循规蹈矩地坐在那里听老师讲课。“以趣促学”是启蒙老师教学的一个法宝。

语文课中☭拼音和生字的教学,用故事、谜语、游戏、儿歌、绘画等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不断刺激其兴奋点,激活多元智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教学生认识“山”字,并用“山”字组词、说话、写话,老师先出示几幅不同特征的“山”图,贴在黑板上,这几幅有趣的图画把学生的视线吸引过来。老师再让学生观察联想:山的形状和山字的形状有没有相像的地方?这一有趣的问题,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激发了观察、比较、联想、表达的兴趣。学生不仅认识了山字,也丰富了对山这一事物的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根据不同特征的山图组词:高山、青山、小山、山峰、山峦……,再运用这些词说话、写句,学生不仅兴趣浓,而且学习效果很好。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运用和新的知识经验的获得,并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加以整合,促进综合智能的发展。

二、以求促学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时,老师再来教效果更好。因此教学中,我们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1、用“神秘法”激发求知欲。也就是把平常的事物故意隐蔽起来,给学生一种神秘感,使之迫切想知道究竟。如复习字词是比较枯燥的学习活动,老师就运用神秘法激发学习兴趣。首先把要复习的生字或词展示出来,然后说:“在这些字词里面,有三个藏在这个盒子,是哪三个呢?看谁猜得准,一个也不错。”好奇心和好胜心强是儿童的特征。孩子们听老师这样一说,都希望猜到盒子里的字词,于是你读这三个,我读那三个。连几个学习困难的学生都抢着举手:“老师,我要读就这样你抢我读,把要复习的字词一下子读了个滚瓜烂熟。老师在听学生读的过程中,相机矫正读音,进行点评和鼓励,复习的目标达到了。老师再拿出盒子里的字词,原来这三个字词在字形或读音上易错难记,放在最后重点复习。这样,既提高了复习的效果,又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웃

2.用“发现法”激发求知欲。有专家这样说过:儿童总希望自己成为秘密的发现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确实认识到,只要给孩子们一个发现的对象,他们就会一本正经地思考、探究,最终发现问题。孩子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积极求知的过程。苏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内涵丰富,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在教学中,老师认真研究教材,找准有价值的发现点,启发学生带着发现的眼光去学习。如第二册《识字2》是体育运动的项目名称和器材名称组成的词串,共l2个词排四行,上下配有相应的图片。在学生熟读词串后,老师提出三个发现点启发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第一,上下的图片与中间的每一个词是有联系的,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联系吗?第二,四行词,每一行词的分类有区别,是什么区别呢?你一定能发现。第三,中间一幅图是奥运会的图标和中国运动员获奖的画ห面,在这幅图里面你能发现什么?老师鼓励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再合作讨论研究,学生俨然一副探寻者模样,积极认真地进入自主学习的境界。这三个发现点由定向到不定向,由词义的理解到意义的延伸,全在学生积极自主的发现式学习中有效地完成。

3.用“悬念法”激发求知欲。这种方法在两个方面使用较多。一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处于低潮时,老师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激发求知欲;二是为了让学生向纵深发展,把要探究的问题设置成悬念,激起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如教学《司马光》这一课,在阅读课文后,为了让学生展开求异思考,老师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司马光救出了掉进缸里的小孩后,几个大人就把那口缸搬走了,说是放在假山边不安全。可是等到这些孩子们第二次来花园玩时,假山下又放了一口大缸,缸里又装满了水;孩子们后来还是爬到假山上去玩,可这次就非常安全了,为什么?学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热情很高。既进行扩散思维的训练,又在讨论中增强了安全意识,丰富了生活经验,锻炼了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用“成功法”激发求知欲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时,面对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内容,也会积极地投入学习。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成功,我们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经验,设置多层次学习目标和要求,让每一个孩子每天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例如作业用生字组词,就设置了三个层次的要求:第一层,一个字组三个不同的词:第二层,一个字组两个不同的词,把其中的一个多写一遍;第三层,只组一个词,把这一个词写三遍。鼓励学生尽量完成第一层次的作业,但最少要完成好第三层次的作业。有一次老师对一个学习困难较大的学生说:“你只组一个词写三遍就行了”。谁知这个孩子却坚定地说:“老师,我会组三个词!”老师当即鼓励他,他更自信了。这是成功激起的自信,自信带来求知欲望。

三、以能促学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在一个人的多元智能中,有强项和弱项之分。在教学中,老师应特别留心每一个孩子的智能强项和最强项,然后给他的强项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使强项成为学习的源动力,带动弱项,和谐发展。一年级的孩子有的能说会道,有的会演会唱,有的爱画会写,有的见多识广,有的爱提问题,有的思维敏捷,有的爱突发奇想等等。于是,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智能特征设计教学活动。a读文说话,让能说会道的孩子读文后,说出自己的独特感悟;b演课本剧。给能歌善舞的同学施展才能的机会:c绘画写话。让爱画会写的孩子把自己的画编成故事写下来;d设立知识窗。让爱看课外书、见多识广的学生在课堂上为同学❅解决难题,提供丰富的知识信息;e开辟金钥匙论坛。让爱提问的孩子开启大家的思维大门,展开积极的讨论;f开辟创新乐园。给爱突发奇想的孩子以驰骋思维的空间。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维悟理等综合语文能力,在这些丰富多彩、以能促学的语文活动中得到发展。总之,老师根据每一个孩子在一定时期的发展选择衡量的尺子,使每一个孩子都觉得:“我能!”“我行!”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