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安全意识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4-12-27 20:55:0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当前,我国公共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同时,我们要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保持高度警觉,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主要是要强调公共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伴随着我国进入风险社会的新常态,近几年发生的突发事件,不管是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故灾难或者社会安全事件都呈现出了极强的破坏性、突发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跨界性,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再也不能延续传统的全力依托政府的单一☮运行机制,而是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拓展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民众作为对致灾因子进行动态排查的监视器、对突发事件进行第一时间处置的先锋队、以及作为灾后重建的中坚力量等方面的作用。

而在这一过程中,公共安全意识的提升是首要的任务,它对于健全全民参与的公共安全防范体系、增强公共危机提前发现和实时应对的有效性、提高地方政府公共安全管理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2003 年非典之后加大☯了对公共安全管理的研究投入和实践探索,经过了10 多年的积累,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顶层设计,并且在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提高公共安全意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如2007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提到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

一、理论基础与数据

目前国内外关于公共安全意识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集中于对公共安全意识的概念、结构层次、内容、功能、形成机理、动力机制等进行阐述, 如寇丽平提出从文化、法制和经济等途径提升民众公共安全意识;徐向东从哲学的角度对安全意识的概念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以人为本、以素质教育为本、以科技为本的安全理念;戚序等从文化的视角对公共安全意识的变迁进行了探讨;洪宇翔从载体的角度提出了公共安全意识提升的信息服务模式。此外,与公共安全意识相关的还包括公众安全感的研究,目前已经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犯罪学等学科产生了较多的研究成果。

但是,需要区分的是公共安全感是指居民对社会安全状况及其自身安全感知的综合评价,輥輯訛即使有学者在公共安全感指标体系设计中考虑了居民的应对能力,輥輰訛但是大多也是对政府应对能力的评价和基础设施的安全感受等,主要还是回答是否感到安全的问题。公共安全意识则是在公共安全感的基础上,增加了主体对于公共安全知识及其获取途径的需求,以及主动参与公共安全活动的行动倾向和决策等,既要回答是否感到安全,也要回答是否了解安全♫、是否愿意或正在为安全行动等问题,更加体现了主体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合作性。本文主要是在对现有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杭州市实际,对公共安全意识的现状和影响要素进行实证研究。

二、调研结果

在行动层面, 市民认为参加各类公共安全相关活动的必要性都较高,但是实际上参加各类公共安全相关活动的积极性并没有达到其必要性感知的水平,尤其是对于公共安全志愿者服务、应急演练、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的活动积极性和必要性之间的差距较大,因此认为市民在参与相关活动时存在一定的行动障碍。目前市民主要是通过大众媒体获取公共ฑ安全知识,通过对比市民目前对于公共安全知识获取途径的需求,市民对于应急演习的需求增长的最多,此外,安全手册、专题讲座、学校教育也都是需求增长较多的途径;而通过家人朋友、同事同学、邻居等途径获取公共安全知识的需求明显降低此外,在不同类型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市民表现出较准确的判断力和较高的行动力。如在台风来临时,81%的市民会储备食物和水,95%的市民会清理自家阳台上的花盆和悬吊物; 看到有人向受到污染的水体里倒垃圾,55%的市民表示会上前制止;如果地铁内发生突发事件,67%的市民表示会冷静观望、听从指挥;如果地铁站厅内或列车上发现无人认领的可疑物品,77%的市民表示会通知地铁工作人员

三、结论和对策

建议从调研结果发现, 当前杭州市民在公共安全意识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在认知、态度和行动等不同层面也依然还能反映出一些不足和变化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维护公共安全体系,要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公©共安全的主战场,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社区作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各类突发事件的承载体, 也是面向公共安全意识提升的载体进行传播、解码和发挥作用的重要场所。因此,本文基于对市民公共安全意识调研结论的分析, 从社区的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