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钢琴弹奏中音色的表现
谈钢琴弹奏中音色的表现
【摘要】音乐通过多变的音色传递于听众,从而使人们产生共鸣。在钢琴艺术发展过程中每一历史时期都对音色有特殊的要求。那么音色便是钢琴学习者和演奏者学习的焦点。本文就是对历史上几个代表性时期为例,浅谈钢琴学习中的音色表现。
【关键词】音色 音乐 钢琴 演奏法www.Lwlm.com 对于钢☁琴演奏而言,高超的演奏技术与多变的肢体语言的巧妙融和,使音乐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好的音色是表现音乐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钢琴学习中需要训练的重点课题之一。从钢琴声学角度方面来看,钢琴演奏的音色具有“客观音色”和“主观音色”两类:客观音色由钢琴自身的性能决定,而性能又取决于材料质量和制造水平;主观音色则指通过演奏者演奏手法的改变,演奏时对钢琴加以主观的控制,从而使其产生出千变万化的音色及音响效果。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对于音色这一点来讲,各个历史时期也都有自己不同的要求:
一、巴洛克风格时期
“巴洛克”一词原意指不规则的珍珠,起初这个词的运用渗透着贬义的成分,后来慢慢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受十六世纪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与当时造型艺术(哥特式建筑等)存有某些相似特征的巴洛克音乐拥有宏伟、热情、充满活力的艺术特质,此时主要以复调音乐为主,也开始出现了主调音乐的因素和风格,间或还会使用些主调织体与复调织体的对比。受整个音乐大环境的影响,此时的★钢琴音乐最具典型性的也就是其复调音乐,到此则不得不提及“十八世纪键盘音乐史上新里程碑式的人物”、“将复调音乐推向最高峰”的复调大师——巴赫,他的创作崇尚结构美,追求和谐、对称,较为复杂的结构中渗透着深刻的逻辑性。这区别于后来的主调音乐(由主旋律和声背景构成,尽管其中常有对位线条,却已退居次席,仍分为主、从关系),其特点在于由几个并行不悖的线条构成,一般无主次之分,即使有突出,也仍保持几个声部的独立进行。因为这一阶段所创作的几乎所有音乐作品都是为钢琴的前身“古钢琴”或“羽管键琴”所作。因此,在演奏复调音乐作品时,应当更重视每个音的触键,以求获得每个音符的良好音色,弹奏时要注意倾听每个音符的音质,下键前要有充分准备,力度控制在pp到mf之间。触键要快但不要压倒键底,只要将指尖以极快速度弹到键深的四分之三处,余下部分依靠惯性琴键会自动下去。这样的弹奏主要运用手指部位,奏出的音色清晰、集中、非连音多、力度不太强,恰恰是巴洛克时期所需要的音色和声音的主要特征。二、维也纳古典主义风格时期
随着18世纪中叶人们审美情趣和艺术趣味的提高和变化,西方音乐开始了由巴洛克时期向古典主义时期的转变,钢琴音乐作为汇入西方音乐这片汪洋中的一个支流,也必然顺应着潮流的变化,从而不可避免的发生了风格上的演变:开始并最终完成了由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的转让(包括织体、结构等各方面立体式的全方位变化),音乐风格大大简化。此外,维也纳古典主义风格时期的作品多以结构、和声等的严谨性而闻名于世,故演奏其作品时最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做到有节制,以体现古典时期所特有的“典雅”与“理性”,✿即使作品中需要强调对比的因素,那也应当是在理性控制下的,正所谓体现了一种“典雅、理性控制下的感性”。那么,在学习和演奏古典作品时就必须注意将每一乐句(此时多小乐句)的开端、进行、收尾做得恰到好处。古典主义音乐,特别以海顿、莫扎特等的作品为典型代表,都要用晶亮透明的音色、均匀清晰的音粒、生动活跃的节奏、流畅悠扬的气息、圆润优美的歌唱性,表现出古典主义特有的典雅与高贵的气质。例如:莫扎特奏鸣曲KV330中的片断
此时鉴于清晰的音粒和透明的音色,演奏对指触也有一定的要求,即以敏感的指尖部位,特别是手指的第一关节作为触键的主要部位,触键웃要快,指尖要轻,手腕则始终保持自然放松的状态,发出声音后立即放松,而且不要用臂力压迫键盘;调整好手掌与键盘的距离并尽可能保持密切联系,手掌、手腕应柔顺地随手指位置的变换而移动;指触以颗粒清楚的、不太连的音为主,富有弹性的快速音群与优美歌唱的旋律线条是主要的音色对比。后期的音乐大师贝多芬则在此基础上更推崇强劲有力的指力训练,要求手指灵敏而有力,并且把手臂的力度和指力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要求的音色也更为雄浑。总之,演奏巴洛克和古典主义乐派的音乐,由于其基本触键方法变化比较小(大致上只使用指尖)、手指与琴键的接触方式也比较垂直、触键的速度也应局限在比较快的范围内、音量变化较小等诸多因素,因此所要求的基本音色应当是明澈、清晰、颗粒性强且富有弹性的,音色的变化范围也不太大。
三、浪漫主义风格时期19世纪的欧洲,在文学艺术的发展上普遍形成了一种所谓“浪漫主义”的新潮流,之后,随着浪漫主义的形成,钢琴音乐也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此时的音乐风格与古典主义的理性、平衡、典雅形成鲜明对比,开始注重个人思想情感的表达和强化,这也是其音乐特质之所在,尤其是以强调个人情感为中心、主张情感个性化,此时作曲家、钢琴家们所创作和诠释的音乐作品往往偏重幻想与夸张的手法,以致来表达一种主观感受和审美体验,哪怕这是对一种遥不可及、梦寐以求的事物的渴望。这与古典主义的情感抽象化相比,则更多地引起了表现方法、手段及审美意识上的巨大差别和鲜明对比。这种演奏技巧上的变化与差别,随之带来了声音、音色概念性的变化,此时为表达乐曲蕴含下的更为丰富饱满的情感内容,钢琴家们竭尽所能,使钢琴发出更轻的、更响的、更暗的、更亮的、更连的、更尖的、更厚的、更薄的、色调变化更丰富多彩的音色,因此为体现出音色的不同和力度的差别,则需要不同的触键方法。首先,指触部位有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运用指腹去触键,特别是在连奏的歌唱性乐句中,更多地运用指腹由内而外“拖”地弹奏,这样奏出的音色柔和、声音细腻,无明显的“音头”,从而使音乐柔美动听;另外,在短促的跳奏、断奏时,则可运用指尖部位向里“勾”着弹,可以使声音非常有弹性,又可达到快速的连续跳音。其次,指触部位的变化也引起了指触方向的改变,不同于巴洛克时期及古典主义时期的垂直触键,浪漫主义作品需要由外向内、由里向外的各种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的“水平触键”或“弧形触键”,指触方向的改变直接影响着声音的性质,即使使用指面,其部位与方向也有所不同,可以用正指面或斜指面,用不同的角度与琴键接触,以发掘出千变万化的音色层次来。另外,触键的速度与深度也影响着音色的变化,特别在演奏快速音流组成的华彩乐句时,绝不能把键压得太深,一般只能弹到四分之三或五分之四处,触键速度较慢时,可弹得深一些,甚至慢慢地把琴键压到底部,这样可获得比较丰满厚实的音响。肖邦《夜曲》是这一时期音色风格的典型代表。
所有这不同于前的一切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极大地发扬了钢琴这件乐器音色变化的可能性,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四、印象主义风格 作品的首要因素和最终目标。不论音响力度的对比有多么大,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敲打性或曰打击性的声音,朦胧、柔和、透明的音质为佳,尽可能把声音延长从而获得更为丰富的共鸣,应当是演奏印象派作品的基本的声音性质,富有朦胧性和色彩性对比的音色对手指的触键也有着自己特殊的要求:首先,手指触键多用指腹部位、避免过分靠近指尖,当然可根据不同音色的变化而改变触键部位,特别以轻细而柔软的触键为主,下键的速度则根据所需要的音色来决定,值得注意的是,要想奏出中等厚度的歌唱性音质,必须在时值与音质两方面都极端均匀,音与音之间还要有交叉的瞬间,对于演奏者来讲,掌握好这其中的“度”也并非易事;另外,指触的角度和方向也应多样化,但为了避免垂直触键所带来的不符合这一时期音乐风格的音色,触键方向要多用勾、摸、抓等接近水平的方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触键不能过猛,不要把键压得过低,以避免任何打击性的音响。
总之,正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实践为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架起了一座通畅的桥梁,在音乐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从而为其后20世纪音乐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五、现代主义风格时期
20世纪印象主义以后,钢琴艺术发展到了现代主义风格时期。此时在社会动荡、各方面矛盾激化的社会背景下,在之前的浪漫主义已将音乐的传统表现手法推向巅峰的前提下,20世纪的艺术家们只能在音乐的创作道路上另辟蹊径——这就决定了这一时期音乐的音色、音响概念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于首先使不协和音响独立存在,并且使不协和成为主干、协和成为枝叶。尤其是之后安东·威伯恩的出现,使得每一个音符都具备了独立存在的意义:每一个音都需要用不同的触键、不同的力度和不同的音色去弹奏。但这些表面看上去零散的单个音却又在整体上被无形的“线”所牵曳,形散神聚地构成一个紧密的统一体,这是不同于前面几个时期的、20世纪音乐的崭新课题。因为在前面几个时期一直在强调钢琴音乐的歌唱性,强调乐思的连贯、旋律的起伏、音色的柔美、指触的精细等要求,此时作曲家们发掘并欣赏的是一种“敲击性”的音色(此时不可或❤缺的基本音色),以巴托克写于1911年的《粗野的快板》为标志,钢琴逐渐成为一种类似打击性的乐器,从此需要“敲击性”音响的作品层出不穷,即推陈出新又标新立异。例如:格什温《前奏曲》中的片断所要求的音色也不同于以往。 www.Lwlm.com若想奏出这样的音色,每个手指必须保持笔直的坚挺,手腕不松懈且不僵硬,垂直快触键,特别是运用肘部和大臂,发力时间短促,即使演奏比较歌唱的音色,也需柔中有刚,内有“钢骨”支撑,以显示其挺拔与铿锵。可以这样说,20世纪的钢琴音乐称得上是整个钢琴艺术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
结语300多年的钢琴艺术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其中音色的发展作为一个分支也经历了复杂的发展过程。感悟音色,才能更好的享受音乐,从而使灵魂为之升华。借此我也想提醒那些总将技术视为第一要素的习琴者们,还有比技术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