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常见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详尽的介绍了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中护筒沉降移位、孔壁坍陷、缩颈、钻孔偏斜、桩底沉渣量过多等常见问题及防治对策。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常见问题、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U443.15+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出现护筒沉降移位、钻孔偏斜、桩底沉渣量过多等常见问题。工程在施工中每一道工序,每个操作环节都做到质量工作“三个落实”即:施工前,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对施工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每个操作人员,明确操作要点及质量要求;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必须随时检查指导施工,制订工序流程图,确定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的关键点,进行连续监控,对比分析质量偏差,及时纠正质量问题,把质量隐患消灭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施工结束后,要及时组织质量检查评比,进行工序交接,上道工序质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得开始。
2 钻孔桩常见问题及对策
2.1 护筒沉降移位
成因:埋设护筒的周围土不密实、护筒水位差太大、钻头起落时碰撞;护筒背后回填质量不好,受水流的浸泡等因素引起的护筒失去稳定、脱落。
防治对策:在埋筒时,护筒四周应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是护筒内保持1.0~1.5m的水头高度;钻头起落时,应防止碰撞护筒。发现护筒冒水时,应立即停止钻孔,用粘土在四周填实加固,若护筒严重下沉或移位时,则应重新安装护筒;出现护筒脱落应立即停止钻孔,将钻机移开,采取相应措施处理;由于地面流水引起的可先排除流水,在原地面上填一层黏土使地面干燥、不渗漏;由于周围整体下沉塌落,可加长护筒坐于自然原土上。
2.2 钻孔偏斜
成因:钻机安装就位稳定性差,作业时钻机不稳或钻杆弯曲所致;钻机部件磨损,接头松动,钻杆弯曲;钻头晃动偏离轴线,扩孔较大;地面软软弱或软硬不均;土层呈斜状分布;遇有地下障碍物,把钻头挤向一侧。
防治对策:安装钻机时要求转盘中心与钻架上起吊滑轮在同一轴线,钻杆位置偏差不大于ม20cm。因钻机倾斜造成的应先移开钻机,加固施工范围内的地基或加大钻机的支撑面积,重新安装钻机恢复施工;钻孔壁随时有坍塌可能的,应将钻孔回填至原地面,待地层静置稳定后重新开始钻孔;地质构造不均匀引起的,先分析清楚岩层ว的走向,采用适当的回填材料回填至计算确定的高程处,静置1~2h后可以继续钻孔;进入不均匀地层、斜状岩层或碰到孤石时,采用自重大或钻杆刚度大的钻机;安装导正装置也是防止孔斜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2.3 桩底沉渣量过多
成因:清孔不净;泥浆比重过小或泥浆注入量不足难于将沉渣浮起;钢筋笼吊放过程中,碰撞孔壁使泥土坍落桩底;清孔后,待灌时间过长,致使泥浆沉积。
防治对策:成孔后,钻头提高孔底10~20cm,保持慢速空转,维持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30分钟;采用性能较好的泥浆,控制泥浆的比重和黏度,不要用清水进行置换;钢筋笼吊放时,使钢筋笼的中心与桩中心保持一致,避免笼吊放时,使钢筋笼的中心与桩中心保持一致避免碰撞孔壁;可采用钢筋笼冷压接头工艺加快对接钢筋笼速度,从而减少沉渣。
2.4 灌注中途卡管
成因:混凝土离析;混凝土中粗骨料粒径过大;各种机械故障引起混凝土浇筑不连续,在导管中停留时间过长而卡管;导管进水造成混凝土离析等。
防治对策:在混凝土灌注时,水下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宜为18~22cm;应确保导管连接部位的密封性,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试压,试水压力为0.6~1.0MPa,以避免导管进水;在混凝土浇筑中,尽可能使灌注连续快速;炎热季节在灌注初期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缓和剂,以避免混凝土过早初凝;如果已灌注混凝土厚度3m以内出现卡管又无法补救到继续灌注时,建议停止浇筑,拔出导管,采用吸泥机吸出混凝土,并重新清孔再灌注,或者提起钢筋笼,重下钻头,排出已灌混凝土,再按常规办法清孔,重新灌注。
2.5钢筋笼上浮
成因:钢筋笼未采取固定措施;混凝土流动性过小,导管在混凝土中埋置深度过大,钢筋笼被混凝土拖顶上升;混凝土灌注接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此时导管低端未及时提到钢筋笼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升。
防治对策:钢筋笼出示位置应定为准确,钢筋笼应固定在孔位护筒上;当混凝土上升到接近钢筋笼下端时,应放慢浇筑速度,以免钢筋笼顶被托而上浮;混凝土灌注尽量连续,缩短灌注时间,或掺外加剂,防止混凝土顶层进入钢筋笼时流动性变小,混凝土接近笼时,控制导管埋深在1.5~2.0m,应随时掌❥握混凝土浇筑的标高及导管埋深,当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2~3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宜保持在2~4m,不宜大于5m和小于1m。
2.6 断桩
成因:混凝土被冲洗液稀释,造成混凝土不凝固;受地下水活动的影响或导管密封不良;导管提升和起拔过多,露出混凝土面;或因停电、待料等原因造成夹渣;混凝土离析造成凝固后不密实坚硬;导管堵塞,疏通后再浇筑混凝土时,中间形成夹泥层;导管接头处渗漏,泥浆进入管内,混入混凝土中。
防治对策:成孔后,必须认真清孔,冲孔后要及时灌注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前认真进行测量,准确算出全孔及首次混凝土灌注量;混凝土配合比应严格按照有关水下混凝土的规范配置,并经常测试坍落度,防止导管堵塞;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随时控制混凝土面的标高和导管的埋深,提升导管要准确可靠;在地下水活动较大的地段,止水成功后方可灌注混凝土;灌注混凝土过程中连续、快速,混凝土要足量,在灌注混凝土过程连续、快速,混凝土要足量,在灌注混凝土中应避免停电、停水;确保导管的密封性,导管的拆卸长度应根据导管内外混凝土的上升高度而定,切勿起拔过多。
参考文献
【1】 李定宇;廉黎明;☏;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形成及防治措施[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2】 戴½君扬;钻孔灌注桩质量评价及事故处理技术[D];同济大学;2006年
【3】 王新建;;钻孔灌注桩施工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8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