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训练的探究
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训练的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有效的数学交流作为学习数学的目标之一。实现有效交流的前提是掌握数学语言。”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面临着学生普遍识字量不足,语言比较匮乏,表达容易胆怯等困难。他们数学语言的习得、掌握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训练。
一、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
刚进入小学的学生由于环境的变化,学习负担的加重,大多羞于表达。对于这些学生,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胆量,帮助他们 克服胆怯心理。教师可每天利用晨读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上台说一段话,主题不定,内容自选,唯一的要求就是声音够洪亮,头高高昂起,目光不胆怯。
教师要经常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并及时表扬他们的表达。比如,用语言夸奖:声音真甜、说得很流利、很勇敢、表达得很清晰、有进步、真像个小小播音员、好棒啊……;用动作夸奖:竖起大拇指、全班有节奏的掌声、拿起自己的耳麦给孩子扩音。为了鼓励学生,只要举手大声发了言,教师可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
二、训练学生勤于表达
1.在操作中说过程。新课标背景下的教材,不仅注重教师使用教具,更重视学生使用学具,加强了启发性和操作性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并注重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如教学认识“=”时,教师可让学生先摆4个圆片代替小兔,再摆4个三角形代替小猴,训练学生说:“一只小兔和一只小猴交朋友,小兔没有了,小猴也没有了,那么小兔的只数就和小猴同样多,就表示为4=4。”在操作中,学生头脑已形成表象,所以表达起来思路清晰。
2.在探索中说道理。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知其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有理有据地说出其中的道理,学生的思维才会更加缜密。如在教学“0的认识”中有一幅小猴吃桃的连环画,笔者引导学生编了一个《贪吃的小猴》的故事:“丰收的季节桃子成熟了,小猴看到树上有4个桃子,这桃子看起来真好吃,于是小猴吃掉了一个,还剩3个。啊,味道美极了!于是它又吃掉了2个,现在只剩1个了。贪吃的小猴干脆把最后一个也吃掉了,这时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了。”学生在讲故事的同时,自然地理解了“0”的含义,轻松愉快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应用中说思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说出具体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由已知的数量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结果会怎样。这样,不仅¢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更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提高他们思维的逻辑性、条理性。
三、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表达
1.从生活语言转向数学语言。学生刚入学时脱口而出的大多是生活语言,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加以引导,促进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的转化。如,教学“比较长短”时,教师出示了实物——红、蓝两根跳绳。
生:“红的长,蓝的短。”这是学生的生活语言,为了让学生会用比较规范的 ☻数学语言叙述,师:“谁能把话说完整一些?”生:“红跳绳长,蓝跳绳短。”这时教师又拿出一根黄跳绳,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生又说:“黄跳绳短,蓝跳绳长。”师:“刚才你们说蓝跳绳短,现在又说蓝跳绳长,到底蓝跳绳长还是短?怎样说才更加准确?”生:&ldqu€o;应该说红跳绳比蓝跳绳长,蓝跳绳比黄跳绳长。也可以说蓝跳绳比红跳绳短,黄跳绳比蓝跳绳短。”“还有红跳绳最长,黄跳绳最短。”可见,通过引导,不但让学生掌握了长短是相对比较的结果,更丰富了学生 Ü的语言。
2.从不完整转向完整。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对新事物的认识尚浅,不会有意识地说一句完整的话,思维单一。根据低龄学生的这种特点,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用完整的话来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用问题来引导他们学会说完整话。
数学离不开思维,思维离不开语言。抓好低年级数学语言的训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教师们做个有心人,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心理特点,选择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日积月累,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就一定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