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化研究

时间:2024-12-27 19:18:5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关键词:阅读;实践化;研究

论文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化研究,是以新课程理论为支撑,以改变从课文内容到内容的问答式阅读教学现状为突破口,凸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体现学科教学的人文性。笔者以听、说、读、写为手段,字、词、句、段、篇为内容,进行阅读教学课堂实践研究,收到了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一、理论依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化研究符合教育教学原理,又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吻合,具有丰厚的理论底蕴。

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又是一门母语课程。语文教学主要通过语言文字实践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因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

认知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认知学习与认知发展,提倡发现学习。信息在头脑中的表现与记载方式,有动作表证,肖像表征与符号表证三种形式,它们互相作用,顺序发展,但彼此不能替代。

教育专家的精辟论述。语文课以听说读写为主要方法,字词句段篇为主要内容。正如教育家张志公所说:“语文课,它的特定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不过这个基础工具身上背负的东西比较多,❤有发展思维能力,有陶冶思想情操,有七零八碎的各种常识……这里就有一个处理好特定任务和连带功效的关系问题,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好。”

二、研究对策

阅读教学课堂实践不外乎借助听说读写之手段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语文训练。笔者主要的研究策略是:多听——夯实语文基础;多说——练就语文技能;多读——培养语文能力;多写——加强语文应用。

多听——夯实语文基础。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听”是语言活动最基础的环节,叶圣陶老先生说:“接受和发表,ค表现在口头是听和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在实际生活里,说和听的需要越来越广大了,新课程理念对说和听越来越强调了,而语文教学中真正让学生听的环节却越来越少了,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笔者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耐心倾听,培养听话习惯;边听边思,掌握听话方法;听说结合,提高听说能力。

①耐心倾听,培养习惯。一个人的听觉器官是与生俱来的,而听说的态度、方法和习惯是后天培养的,听的能力其实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能力。在语文新课程的总目标中指出,要“学会倾听”,在每一学段的目标中都有“听”的具体目标。在听话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及时暗暗地提醒听话走神的学生。学生在听同学发言时,往往没等同学说完,就迫不及待地把双手举得高高的要做补充说明或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时我往往一边自己专注地听同学把话讲完,一边暗示其他同学耐心倾听完同学的发言,再让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教育学生尊重他人,从学会倾听他人说话开始。

②边听边思,掌握方法。在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同时,要掌握正确的听话方法。要实现听人说话达到了解主要内容,抓住要点复述或转述的目标,必须学会边听边思,掌握听话的基本方法。一方面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时要边听边思:即一边专注地倾听同学的发言,一边思考:他的发言主要讲什么?说话的依据是什么?值得你学习和欣赏的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你的感受如何?有何不同的意见?一方面根据课文内容适时增加听话的内容,提高学生听话的能力。 "

多说——练就语文技能。说话是一种技能,凡属技能,都必须及早训练,尽快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要从小培养、并有严格要求。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担负起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主要任务。

①说课文内容,培养概括能力。阅读让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教学目标之一。让学生说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中学生说话训练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说课文内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就在其中,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特别是对于语言文字浅显易懂,但篇幅比较长的课文,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说说故事的梗概。

②说感受体验,提高理解能力。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根据语文教育的特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了体现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多元ล”而“独特”,让学生多说说体验感受。另外,课文中关于孙悟空这样的神话人物,诸葛亮、周瑜、曹操、刘备、廉颇、蔺相如等历史人物,借助课文内容说说各自不同的体会,从而学会正确地评价人物。

多读——培养语文能力。叶圣陶老先生这样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品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读,其宗旨都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①自读课文,吸收语言材料。小学高段语文教学自读课文是一种常用的阅读形式。一方面让学生自读课文,直接与课文对话,由外而内地吸收语言材料;一方面通过学生自读反馈交流,既♀能培养学生自读时认真仔细,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自我习得,自主吸收的要比灌输式的接受强得多。另一方面自读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需要,自读的速度能自己调控,自读的内容可以自己把握,自读的方法可以自己选择,并且根据自读反馈交流的情况,教师便于调控教学目标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教学的点拨和引导,避免教师把学生能自读自悟的内容还是按部就班地教,对学生难以读懂的地方忽略不导。

②精读课文,品味语言材料。培根说:“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读一本书是这样,读一课书也是这样,一篇文章往往有一篇文章的语言特色,结构特点,绝妙之处和点睛之笔。如《匆匆》这篇课文,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叹息和无奈,通过反复朗读、精读品味,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三、研究结论与思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化研究,既符合教育教学原则、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更适合农村小学的新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经过实践研究,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较快,习作300字以下的学生少了,40分钟内完成400字以上作文的学生多了;独立阅读正确率高的学生多了。笔者认为在实践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独特体验和价值取向、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课文内容和生成资源、营造课堂氛围和不刻意追求完整、自读自悟和点拨引领……的确,阅读是吸收与表达相统一的过程,即把作者的书面语言内化为读者的内部语言,又将读者的阅读感受外化为口头或书面语言,并且将精神营养转化为精神需要和物质能量。阅读教学要完成吸收与表达、认知与实践、意化和物化的多重转化过程。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