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金主义价值观预设前提的虚伪性及其终结
摘 要: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ข础》以大学生思想道德提升为重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目标,以保证大学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然而,当下拜金主义思潮的渗透与泛化已造成对大学生信仰最大的冲击。所以,辨清拜金主义价值观产生的前提和虚伪性,才能够彻底终结其负面影响。这成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拜金主义价值观;虚伪性;终结
现时代条件下,各种价值观相互激荡直接冲击着大学生的信仰,其中以拜金主义的迷惑性最甚。在理论和现实双重维度上剖析拜金主义的虚伪性所在,让大学生在各种异质性的价值观之间做出科学的自觉选择,成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现实任务。
一、现实社会的拜金主义风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利益诉求多元化必然反映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趋势中。其中,以拜金主义最具诱惑性、虚伪性、欺骗性。当前拜金主义思潮在影视娱乐“发酵”作用下呈泛化之势,拜金女马诺、干露露、郭美美等都是其中的典型。相当一部分奉行拜金主义之人还公开为拜金主义正名,称其是普世的人性与价值准则,并为拜金主义寻找理论基础,援引“若此臣者,不畏重诛,不利重赏;不可以罚禁也,不可以赏使也。此谓之无益之臣也,吾所少而去也”(韩非子・奸劫弑臣)等封建腐朽政治观来佐证拜金主义是社会管理的驱动力和润滑剂。更有甚者将司马迁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之言歪曲,提出人的本性趋利,人道德水平的提升也是以利益满足为基础。据此,拜金主义者更是公开宣扬拜金主义价值观,奉行拜金主义价值准则,并站在尊重“人性”的道德至高点上抨击重义轻利、艰苦奋斗价值观为伪善。这股拜金主义思潮也在向高校强势渗透,无形中消解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的实效性,直接挑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在拜金主义ฑ影响下,大学生中的确出现了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现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教学中要完成对拜金主义价值观的回击。需从拜金主义价值ล观的预设前提入手,揭示并批判拜金主义价值观的虚伪本质,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超越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地抵御拜金主义价值观不良侵蚀,最终实现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育针对拜金主义思潮的分析
1.全景呈现拜金主义价值观在现实社会中的基本态势。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价值观也随之传入,并在意识形态领域占领了一定市场,给社会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
政治领域中的拜金主义者大搞权力寻租,甚至铤而走险,卖官鬻爵,直接恶化政治生态环境,严重威胁着党执政地位的稳定。经济领域中的拜金主义者肆意践踏市场规则,制假贩私谋取暴利,严重威胁经济与金融稳定,直接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文化领域中的拜金主义者迎合少数人低级趣味,模糊甚至泯灭社会道德底线,严重威胁着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拜金主义价值观泛滥,直接冲击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性认同与理性信仰,成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必须回应的现实问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帮助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抵制拜金主义,就需剖析拜金主义的产生逻辑,帮助大学生认清拜金主义本质,自觉摒弃拜金主义价值观,确立科学价值观。
2.剖析拜金主义价值观存在的预设前提及其生成逻辑。拜金主义价值观的产生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对“人”的基本假设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要抵御拜金主义则必须对其存在的预设前提“经济人”假设进行理性批判,以揭示其虚伪性和欺骗性。
拜金主义价值观成为社会奉行的价值观准则是人们在异化了的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下形成的。历史来看,理性“经济人”假设曾经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
在人类的经济动机一直被宗教和神学所遮蔽的中世纪,现实的人的利益被束困于神学。而“经济人”假说的提出则将人类追求自身利益的正当性从神学的禁锢中解放。人的正当利益得到尊重,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规则以合法手段获得满足自身合理性需要的正当利益也成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动力。
然而“经济人”假设只是斯密在论述市场调节资源配置实现供需平衡的过程中所预设的理想化前提,只有相对合理性。这种理想化人性假设割裂了人的现实性和历史性,静态地把理性自利从人的诸多属性中抽象出来,以论证社会资源如何通过市场调节自动实现合理配置。但后人却忽视斯密做此假设的具体背景,而将人的趋利性曲解为永恒的人性,最终理性“经济人”假设被异化为拜金主义价值观。
伴随建立其上的市场经济制度的成功,理性“经济人”假设也获得了强势地位并不断泛化为普世价值行为原则而支配、调节人们的一切社会行为,并为人们利益最大化行为提供正当理由,由此拜金主义泛滥也就成为逻辑必然。
3.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于拜金主义价值观的超越。马克思认为:人是具体的、历史的,而非超阶级的抽象“经济人”。拜金主义只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社会特有现象。不仅如此,马克思对人的理想化状态的设想不是理性“经济人”而是完全解放的自由人。拜金主义本质上是对人的异化。人成了金钱的奴隶而无法自我解放。西方资产阶级宣扬拜金主义是企图通过利益锁链束缚人民群众的斗争意识并掩盖自身与人民群众间的根本经济利益对立。
当前,我国在改革开放中运用西方市场调节方式配置资源,驱动经济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必然受到“经济人”假设的影响。但这不是回避拜金主义危害的借口,而是要在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向全社会阐明拜金主义弊端,并揭示西方宣扬拜金主义背后的真实意图。
拜金主义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内核,属上层建筑范畴,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所以,拜金主义价值观应置于具体的、历史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当中才能辨清。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是以社会化机器大生产为物质条件、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经济制度。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源于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西方以经济发展为诱饵,向全世界兜售“经济人”假设,并放任拜金主义价值观泛滥,意在掩盖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阶级矛盾;在个体利益最大化的拜金主义导向中麻痹无产阶级的反抗意识,为资本主义社会粉饰太平,保证自身剥削利益的最大化。然而,拜金主义支配下的不择手段的利益最大化行为,将导致社会崩溃。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都将为此付出代价。由此可见,在利益最大化目标与结果的背离中“经济人”假设的虚伪性暴露无遗。其实,斯密早已意识到理性“经济人”假设有可能引发社会危机,并导致资本主义崩溃。所以,其在《道德情操论》中提出:人在追求物质利益同时,要受道德约束,深怀同情心去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地种植在人的心灵里。
然而,束困于抽象的人性与道德研究的斯密终未从根本上找到解决方法。只有马克思从经济基础层面上指明了人类社会走出拜金主义误区的途径,这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超越于拜金主义价值观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基础,生产力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广大人民,其目标在于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从本质上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意识形态上的集中凝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规定性,反映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相一致的价值诉求,具备最广泛的社会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在公有制为基础的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兼顾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帕累托最优。所以,社会主ส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相较于拜金主义的根本超越性。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针对拜金主义思潮分析的授课实践安排
首先,从拜金主义价值观在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入手。承认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也随之传入我国,并在价值观领域占领了一定的市场,给社会发展带来诸多不良影响。集中呈现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中,尤其是拜金主义价值观向高校的渗透直接冲击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性认同与理性信仰。
其次,剖析拜金主义价值观存在的预设前提及其生成逻辑。将拜金主义价值观的生成置于具体的历史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中予以审视。阐明“经济人”假设演化出拜金主义价值观的逻辑过程。
第三,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于拜金主义价值观的超越。在学理分析层面超越对拜金主义价值观的简单道德批判。从唯物史观出发,逻辑推论“经济人”假设目标与结果相背离的谬误。论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经济发展为诱饵,向全世界兜售其“经济人”假设,并放任拜金主义价值观的泛滥真实意图。最终从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与个人利益最大化相统一的帕累托最优的实现可能与可行性分析中,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超越拜金主义价值观的根本优越性,帮助大学生厘清思想困惑,最终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信仰与认同。
参考文献:
[1][英]亚当・斯密.国富论[M].郭大力,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美❦]西蒙.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9.
[4]韩庆祥.反对拜金主义[J].求是,2005(1).
[5]王国敏,李玉峰.论终结拜金主义的有效路径:消除“经济人”假设的不良影响[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