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及其行为的影响

时间:2024-12-28 06:10:1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网络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改变着民众的日常生活。特别是随着网络社交平台的兴起,网络早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虚拟世界中承载的信息所形成的网络文化也必将对受众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大学生大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这个阶段群体的特点是个体的生理发展已经接近完成但是心理尚未成熟。同时,这个阶段的人也表现为容易接受新事物和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网络又是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高校网络文化无疑对大学生思想及其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网络文化也成为了高校德育研究的重要方向[1]。高校网络文化已存在诸多问题:大学生的信仰文化缺位[2];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存在对概念认识的偏差和主体界定的偏离[3];西方负面社会思潮从思想和行动上极大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群体[4]。鉴于此,以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三所福建省属重点高校为例,就高校网络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及其行为的影响展开调查,从而了解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的意见,进而正确的引导大学生。

一、高校网络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影响的调查

(一)调查方法

自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调查主体为福建省具有代表性的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三所福建省属重点高校的学生。ส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95份,有效问卷占总发放问卷的比率为99.2%。问卷分别调查了受访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上网关注热点、网络媒体公信力、网络言论的传播、热门网络现象的看法、网络文化对日常行为影响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

第一,网络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95.4%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互联网是他们了解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这说明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接触新鲜事物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对于问卷中学生1天平均上网时间的调查,全部的学生1天上网时间都在1小时以上;90%以上的学生1天的上网时间超过了3小时;甚至有24.5%的学生1天的上网时间在5小时以上。另外,学生的上网方式已经由传统的电脑上网转为手机上网,约97.4%以上的学生表示自己手机上网的时间高于使用电脑的时间。这说明移动智能手机以其便携,易用的特点正在迅速取代电脑成为网络交流的新工具,成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方式。综上所述,网络文化已经成为高校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连续1个月以上每天上网玩游戏4~6小时就可定义为轻度的网络成瘾。从调查访谈中发现有部分学生已经达到了这个标准,并且表现为对于网络的依赖强,令其终止上网便会出现空虚无助、不ก安、抑郁等症状。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中国青少年网民使用网络游戏的达到77.2%,高于整体网民。可见,校园网络文化的丰富资源可能存在着引诱、误导学生思想行为的风险与隐患[5]。

第二,高校网络文化呈现多元化、娱乐化、低俗化的趋势。

在对大学生上网关注度的调查中,聊天交友(62.5%)、时事新闻(61.1%)、影视作品(55.3%)、娱乐新闻(46.2%)、购物网站(42.8%)成为大学生关注度最高的热点前五名,39.8%的大学生关注学习资料的查找等学习目的,仅有4.7%的学生关注就业讯息和专业发展动向,这说明高校网络文化呈现多元化,大学生可以在不同的网络世界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上网的目的仍然是以交友和娱乐为主。大学生有很多自由分配的时间,新媒介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大学生精神生活的空白,网络文化也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大学生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把新媒介作为消磨时光和娱乐交友的工具,还有一些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看网络电视剧和娱乐节目,但也有部分大学生深陷于网络游戏的泥沼之中无法脱身,更有甚者为了所谓的游戏通关而花费大量的金钱购买游戏装备。这种娱乐化的网络文化不仅不能发挥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而且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对大学生顺利结业和人生理想的实现产生不利的影响[6]。对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得出以下结论:大部分学生都存在小众文化的需求,表现为根据自己的爱好积极参加网络上的相关论坛和线上线下活动。据学生反映,网络上充斥的着许多不良的信息,也有很多学生表示自己已经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由于中国网络监管工作实施较晚且监管手段较为落后,与之相关的法律制度并不健全,于是部分不法网络商人利用制度漏洞开发出一系列吸引力很强的网络游戏,或散布大量不良信息。由于大学生普遍自制力差,所以很容易受到毒害。有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而造成心理扭曲,甚至丧失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更有甚者受到网络暴力游戏的影响而形成了游戏中的虚拟人格,导致对现实认识不清,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些都是大学生网络文化需求低俗化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由此可见,必须对大学生网络文化需求加以及时引导,避免因网络文化需求的低俗化而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5]。

第三,权威媒体依然具有较高的公信力,而自媒体的公信力依赖于现实人际关系。

在对于媒体公信力的调查中,如新浪、腾讯、新华网等大型权威媒体的报道,大多数的学生仍然抱着相信的态度达到65.4%以上。而当今发展迅速的自媒体领域,对于较不熟悉的人发表的言论,85.1%的学生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而对于与自己关系较近的好友同学发表的消息,半信半疑的比例下降到57.3%,37.1%的学生选择了相信。这说明在对于自媒体报道的可信度上,与自己关系的亲疏远近是学生判断的主要依据。同时也说明大部分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认知仍然是基于现实生活中的关系亲疏为依据。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于网络媒体的报道的可信度明显低于其他媒体,这说明大多数的学生在网络活动中保持的一定的怀疑态度和文化自觉,当然这也不排除部分网民存在反向认知的现象[7],但是也进一步说明即使网络主流也存在着新闻报道的一些不实,从而降低了其公信力。可见,权威主流媒体要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及职业素质建设,求证新闻真像,真实报道事实,不做标题党转发党才能切实维护新闻媒体的公信力,给大众以正确的引导。有关监管部门也要起到应尽的职责,查办虚假新闻,查处夸大事实的报道,净化网络风气。

第四,高校网络文化的受众也扮演着传播者的身份。

社交软件及社交平台的发展极大的丰富了高校网络文化的内容,如朋友圈、QQ空间、人人网等自媒体在高校网络文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也使受众学生成为高校网络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80.7%的学生会在生活中经常性地提起网络上的言论;84.6%的学生有转发自己感兴趣言论和新闻的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网络上的新闻高达35.5%的学生在转发的时候不考虑新闻的真实性。而在问及64.5%表示自己有求证真实性的同学时,其采取的方式基本是主观判断及简单的网络搜索来证实其真实性,并未真正起到真正的求证作用。这也是网络上谣言得不到遏制,传播迅速的原因。由于网络平台的集合放大作用,许多不经思考的重复转发也容易在网络上造成言论的一边倒的趋势,而缺少了理性的思考。当代大学生作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理应自觉提高网络道德水平,让网络空间真正清朗起来。

第五,对于网络现象,大学生表现出认同与理解的趋势。

对于大学生如何看待网络上出现的网络现象的调查,大部分学生表现出认同理解的趋势。问及自己思想会不会紧跟网络流行的时候,有15.3%的学生表示自己的思想观念受网络流行的影响巨大,而80.2%的学生对于各种现象不表示理解,仅有4.5%同学表示不认同。可见,高校网络文化的环境是相对宽容的环境。这也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相对较强,这也进一步导致了大学生相对于其他网民更容易接受各种网络现象。在问及网络上出现的许多恶意炒作的现象,大学生表现出其相对宽容的态度。60%以上的学生觉得这个现象是每个人价值观的不同,从而选择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有4.7%的学生更是把种种的恶搞行为作为一种娱乐现象,能起到娱乐大众放松心情的作用。

第六,高校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巨大。

高校网络文化也可以说是大学文化以网络为载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开放性使各种文化都可以把这里作为呈现的舞台,当然也有一些糟粕的文化趁机混淆大学生的文化取向。此外,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个阶段还处于塑造成型阶段,网络文化的价值引导对大学生成长至关重要。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受到了网络文化的影响。其中,有80.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交友观受到网络的引导;64.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观受网络的影响程度深;66.4%的学生表示自己的金钱观在不同程度的已经受到网络的影响;另外,超过一半以上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婚姻观念受网络影响;63.2%的学生觉得自己的择业观上也不同程度的受着网络的影响。可见,高校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影响是巨大的。大多数情况下大学生缺乏对网络文化的辨别能力,往往只是根据其报道内容来判断是非。对于网络事件的主流舆论,大学生往往是认为谁有道理就站在哪一边,因此很容易出现盲目跟风,舆情反转现象。但很多时候事件的真相被媒体过度的炒作和编造,所谓的真相变得扑朔迷离。这使得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巨大的冲击。

二、大学生网络文化的引导对策

(一)深度挖掘,切莫简单化分析

在新兴事件被报道的初期,为了及时报道文章,媒体的分析程度常停留在事件的表面,没有对事件进行深度挖掘,以及对细节进行深入思考。为满足消费者的快速阅读需求,匆忙出炉的文章需要读者在有限的信息里抽丝剥茧的去揪出矛盾,思考细节背后的真相。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出报道的媒体,常将事情看的太✪简单,还来不及深入剖析就加以评论,此类评论容易先入为主的误导大众观念,所以切莫被媒体的观念牵着走,切莫将事情简单化,要立体全面地看待事件,不要错失知道真相的权利。

(二)鉴别真伪,保留质疑去阅读

微博、微信等软件在渗入我们生活的同时也逐渐改变我们阅读的习惯,人们习惯从朋友圈浏览来自朋友的转发,然而这些文章往往看似权威却没有可靠的文献出处来支撑。学会区分经验之谈和科学严谨的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在没有严密的逻辑论证的情况下保留质疑的态度去阅读,审慎看待,不轻易相信伪权威之言。譬如学会对文章的结论式观点提出假设,逆向推理,对结论进行逻辑验证;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审查例证的真实性,寻找逻辑漏洞。同时要加强基础科学的学习,对常识性的科学原理有透彻的了解,秉承对科学的信仰,可轻易识别并排除不科学的论证思路,形成坚固的思维逻辑保护墙。

(三)甄别媒体,严格筛选消息来源

在不需要及时了解消息的情况下,等待官方发布的消息,尽量以官方发布的消息为可靠消息来源,不偏听偏信消息来源模糊的小道消息。根据阅读喜好,可以在平时固定几个可信的消息来源,例如凤凰信息,新华网等。除了看文章本身,还需要浏览评论,了解社论,多角度读懂一篇文章,不要偏信点击率或排行榜的排名。

(四)独立思考,学会多角度思维

在大量繁杂ϟ的信息面前,想要不被多种观念冲散四位架构,首先要会筛选有用的信息,整理有主次分明的信息网络。其次,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找到事件的最佳切入点,全方位的进行思考,既避免以偏概全,又避免看待问题过于绝对。最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基于一定基础的文化底蕴,所以日常要加强信息的输入,通过大量阅读,逐步学会多角度的思维习惯。将信息内化为知识,在阅读中学会思考。

综上所述,网络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权威媒体依然具有主流地位,但是自媒体的发展成为了网络文化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这使得大学生不仅成为高校网络文化的受众也扮演着传播者的身份。高校网络文化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也影响着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行为。不可否认,网络舆论的力量确实很大,也有不少事件是通过舆论揭露出其内幕得以解决,现在网络的道德约束力也愈发强大。但现在网络舆论更多的是报道一些负面内容,很多大学生网民总是抱着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态度关注问题,而那些别有用心的媒体也好迎合大众这种想法,总是恶意抹黑他人。然而高校网络文化相对宽松地容忍的环境,这也让高校网络文化成为一把双刃剑,所以如何引导大学生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的当务之急。对于网络文化,大学生不应该成为网络暴民、无脑愤青,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才不会轻易被各种网络舆论所左右。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