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培育实现路径研究

时间:2025-01-13 05:44:3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培育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웃活动的开展,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社¢会和谐发展。从当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培育体系的发展和构建来看,存在着种种的问题,但是发展趋势却体现着体系的逐渐完善和制度的不断丰富。本文从政府、学校、大学生团体多个角度提出改善策略,探讨河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培育实现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 志愿服务文化 实现路径

1 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的现状

1.1 中外志愿服务对比 与国际领先的志愿服务水平做比较,目前我国从志愿服务存在一定差距,亟需完善和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口规模比例较小,虽然大学生群体占主要比例,却不如西方先进志愿服务规模;国际先进水平的志愿服务更多以慈善事业为主,参与更多的是慈善机构,而我国由于体制问题,参与的主体更多是民政系统和共青团系统;我国志愿服务更多存在政府政策性,而西方属于自发性、民办或宗教团体居多;在西方的志愿服务中,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或税收支持与保障,而我国目前这方面的支持力还有待改善、提高;我国目前志愿服务的涉及领域较为狭隘,仅限于体育、文化、娱乐和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由此可见,从宏观层面的对比情况来看,我国志愿服务事业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予以改善,重点应该从我国志愿服务主体大学生组织开始做起。

目前我国大学生志愿者的行动还处在断续性、应付性ผ、盲目性、随机性的被动状态,距离连续性、主动性、明确性的主动状态还有很大差距,远远没有达到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常态化的程度,并未融入现实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更无法达到健康的社会道德风尚和良性运转的行动机制。志愿服务文化发展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弥补政府和市场服务的不足,缓解社会的各类矛盾,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协调社会关系,修复社会伦理,促进和谐氛围营造,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志愿服务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能为志愿服务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客观性来说,包括政府、学校、学生和社会在内,都需要融入到志愿服务文化培育体系当中。

2 河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现状调查分析

2.2 河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的现状调查分析 作为我国志愿服务的主体,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不仅是高校重要的育人手段,也是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镇一体化发展也在逐渐加快,社会的转型和快速发展,都需要志愿服务体系进一步的完善。因此,深入的调查分析,有助于更好的构建河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的培育机制。

河北省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类型

调查发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类型中,支教活动占据最高比例,为46.2%。观察众多的志愿服务选择,高校更多的选择是经费有限的活动,且很多活动由于志愿者需要自理费用,所以选择的成员较少。

河北省大学生没有参加志愿服务的主要原因

从调½查了解及数据反馈的情况来看,组织问题及人力资源问题是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两大明显问题。而产生这两大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认知上的不足,以及文化体系上的不完善。在组织建设方面,团队建设不够稳定,缺乏层次感和详细的分类,导致部分参与者无法认清志愿活动的情况。调查中发现,部分河北高校志愿服务组织,都存在着活动过于形式化、经费/成员不足、成员流动性大等问题。这同时也代表着在活动中,财力、人力、物力和信息缺乏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另外伴随着年级的增加,大学ม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人数也呈现着逐渐下降的情况。在被调查的反馈数据中,显示参与到大学生志愿者的大一和大二人数较多,而大三、大四的参与比例很低。而且部分学生还抱着功利性的思想,渴望基于志愿服务活动更好的评优、入党或提干。可见在文化体系不成熟的情况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核心精神的呈现。

3 河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实现路径研究

3.2.1 社会方面。从志愿服务文化培育体制发展趋势来看,河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培育需要多个角度的体系构建,社会的组织需要加大对文化环境的营造,深入挖掘志愿服务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弘扬志愿精神,培育全社会志愿服务文化自觉,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发展的文化环境,提高志愿服务文化软实力。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网络发展迅速,建设网络化的信息管理体系,有助于借助网络的便捷性和广泛应用型,推动信息化管理和发展。推广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育体系的载体,可更多的引入民间资助及政府政策引导,构建更加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于优秀的组织,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肯定,让社会的互助精神传递正能量,这更是志愿服务发展的强大动力。还可以将志愿服务文化和志愿者自身情况进行融合,在行政体制外,组建利国利民的组织结构。

3.2.2 政府方面。政府部门需要对立法进行完善,从制度上给予大学生志愿者保障,从思想和道德层面来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活动当中,将志愿服务的精神与文化更好的发挥出来。志愿服务绝不是一次性的服务,更不能是一两次的功利噱头,志愿服务需要可持续性,更需要明确的目的,将其良好的文化发扬光大。在此方面,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广泛深入开展“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的意见》和省文明委召开的广泛深入推进“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座谈会精神,进一步推动道德建设,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大学生中兴起志愿服务新高潮,为河北奋进崛起、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撑,河北省胜利召开“善行河北立德树人――优秀志愿者高校巡讲活动”。政府需要从制度、舆论和思想上,构建一套完整的保障,促进至志愿服务的壮大,为志愿服务打造一个宽松而又积极的发展环境,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

3.2.3 高校方面。文化的传承需要实践来实现,更需要起到育人的根本作用。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引导大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不断的提高认知能力和思想觉悟,升华大学生的心灵、完善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志愿服务是一个广阔的实践平台,能够综合性的提升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实际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团结精神,带给大学生课堂上无法提供的知识与思想,更真实的感受社会、感受生活,懂得生命的价值。

校园志愿服务平台的建设,更有利于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培育机制的发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校园志愿服务,需要切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贴近生活,激励学生的自我发展路径选择。在教育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其中,正面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中,这符合现代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任务需求。高校应该积极的开展校园内志愿服务,让更多的大学生发挥她们高文化水平、高素质水平的特色,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

3.2.4 学生方面。大学生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的参与到相关的服务当中去,更多的利用个人闲暇时光,来提升自己综合素质。当志愿服务理念和精神深入人心,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培育机制将自然会发挥更大的价值作用。作为充满活力的青年人,大学生志愿服务需要日益发展壮大,强化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互助意识,为社会缔造真正的和谐环境努力。

对于学生而言,高校、政府和社会,应该投入更多的情感培训方式和榜样培训、实践培训,积极开展“三关爱”志愿服务――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通过创新管理,让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真正感受到志愿服务的价值,不断提升志愿者和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的热情,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支持善行义举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3]胡凌鑫.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