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生活哪里来

时间:2024-12-27 01:34:2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这太脏,别过来!”

“现在你太小,去玩儿吧,等你长大了再做。”

“还不够添乱的,还是我自己来吧。”

“你的任务就是把功课弄好,其他都是爸妈的事。”

“在学校干活时机灵着点儿。不打勤的,不打懒的,单打不长眼的。”

人的本性是创造。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创造即意味着劳动。劳动(尤指体力劳动,以下同)本身就 是一种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其作用比口头的说教更为重要和有效,是任何一种其他教育方式都不能替代的 。

在许多西方国家,劳动对孩子素质教育的积极影响一直受到人们普遍的重视。孩子从一懂事就开始和大人 一起参加诸如修整花木、清理草坪、为宠物建造房舍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劳动中相互的配合应答,增进了 父母同孩子之间的感情;劳动的汗水使孩子得到了身心的锻炼;劳动的成果使全家共同享受到创造的欢乐。在 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劳动”逐渐成为一件最有趣味、最让人快乐的事情。可是在我们身边,劳动的教育意义 似乎正在被人们淡忘。尤其在一些大中城市,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家庭电器化水平的提高,家务已成为孩子 的分外之事。在“分数就是一切”的学校里,除了值日打扫教室以外,很少看得到能称为“劳动”的事情。在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被否定之后,人们似乎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努力学习,以后你就卖苦力吧 ”。这种有意无意的气话使“劳动”在孩子眼里成了不光彩的事。

有过劳动体验的人都知道,四肢的酸痛可以启迪思想,使心灵的境界得到升华。孩子们经常劳动,可以从 中体会到创造的愉快和生命的意义。正由于劳动具有这种强劲的教育作用,所以家长应想方设法让孩子多参加 劳动,而不应太计较劳动的服务对象。因为无论是为谁劳动,为孩子自己、家庭、邻居、学校,还是社会,你 的孩子都将是最大的受益者,劳动会使他们逐渐聪明起来;会使他们体格健壮;会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还 会使他们得到意志上的锻炼。更重要的,劳动会使孩子学会尊重你和他人的劳动。

其实孩子一般从小都对劳动抱有浓厚的兴趣。只是我们没有注意保护他们的这种兴趣罢了。

前面的那些父母不经意中说出来的话,使孩子劳动的美好天性逐渐泯ส灭了。中国有句俗话:“越吃越馋, 越呆越懒。”是家长让孩子“呆”起来的,所以说,家长对孩子惰性的生成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那么,对惰性已经养成❅的孩子怎么办呢?家长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督促他们参加劳动:或家 长以身作则,或做耐心的说服,或在家庭中搞评比,或明确划分责任,必要时也不排除采取强制性的措施。总 之为着一个目的:就是千方百计地先让孩子动手干起来,然后再坚持下去,直至养成习惯。所谓的“勤快人” 、“闲不住”不都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吗?我们切不可太强调方式的“适当”而贻误“战机”。等孩子自己明白 的时候就晚了,惰性已经病入膏肓了。如果你不愿在老年时受子女的懒惰之苦,你就必须现在培养他们“勤快 ”的素质;“勤快”素质的得来,完全取决于他们小时候劳动的多少;而这一劳动量,又都是家长自己来掌握 的。所以你要好好掂量一下该怎样行动起来了。

在这方面,我愿意提醒家长们以现代的目光,重新看待国外的一些传统做法:如,用劳动付酬的方式来为 孩☿子提供零用钱。过去我们一直把这说成是资本主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其实认真分析,你会发现这一做法起 码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其一:由于报酬对孩子有一定的吸引力,这就导致孩子能主动进行一些劳动,或者孩子出于对金钱的需求 而不得不从事ฆ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长此以往就养成了劳动的习惯,并防止了孩子惰性 シ的生成。这叫做因势利 导。

其二,由于学习和劳动都成为必需的,所以孩子从小就开始练习如何根据自己的时间、体能、健康情况、 学习压力,以及对金钱的需求程度来自我调节安排二者的关系。这样他们就逐渐从矛盾统一中懂得了什么是生 活,了解了生活的复杂性,而且学得很会生活。

其三,对较大一点的孩子,父母可将家里的工作按难易程度和责任的大小规定出不同的报酬标准。通过付 酬劳动,孩子会明白应尽可能掌握较复杂工作的能力。因为这是用较短的时间,较少的体力,取得较大收获和 广泛认可的最佳方法。即便从事简单的劳动也要积极寻求提高工作效率的可能。这一认识的飞跃会大大激发孩 子学习劳动技巧的欲望。反过来孩子对劳动就有了双重动力……挣钱和学习。

其四,如果是孩子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东西,他势必异常珍惜。“两天新鲜劲儿一过就扔”的现象定会大 大减少。你会看到,孩子在使用这些东西时,“这是我自己挣来的”那种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其五,此方式对富裕家庭的孩子尤其重要。(当然,前提是劳动报酬必须符合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它 可以打磨掉孩子的狂傲心理。通过付酬劳动,他们可以领略到劳动是多么不容易,也明白了钱是多么难挣。这 是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形成的开始。今后,他们会以这样的价值观看待衡量他人的劳动,包括自己父母的劳动。

其六,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很小就会牢记一条真理:无论何时何地都只能是:先劳动然后才有报酬,先付 出然后才有收获,不劳动者不得食。有了这样的心态,当不劳而获的东西、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临到他的时 候,他就会非常谨慎,不轻信更不随便接受。因为他首先会想到“这不可能,后面一定有什么企图”。这样, 孩子在接触社会时会增加一些老练和务实,而减少一些想入非非的幼稚。

在某些国家,即使在父母儿女之间,无偿享受别人的劳动都被看做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一种耻辱。因此 才会出现:儿子上大学自己挣学费;放假回家付父母房钱;朋友吃饭各付各的账;大亨的儿女在外面打工谋生 等等一些在我们看来很没有人情味儿的举动。

中国人比较重视感情投资,对孩子的花费总是无偿地给予。实指望孩子能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和深 情的爱,以后才会以“寸草心”报“三春晖”。对家境贫寒的孩子来说,此法或许有效,因为在他们的概念里 “钱是父母的血汗”,尽管得到的很少,分量却不轻。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可是对家境较好的 孩子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钱来得容易,花起来自然就不在意,大手大脚,阔少派头十足。他们根本体会不 到“春晖”,何以“寸草”相报?

我们这一代是唱着“幸福的生活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的歌词走过来的,千万别让我们的下一代将它 改成“舒适的生活哪里来,全靠父母掏腰包。”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