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教育体制改革思想探析

时间:2024-12-27 21:36:4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邓小平教育体制改革思想是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的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育的基础上,针对原有教育体制的弊端,并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形成的体系完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改革思想,对中国当代教育体制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分析阐述

一、调整结构、创新方法,建立与国民经济相适应的教育体制

邓小平同志为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早在1978年就正确地指出了教育事业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出了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这一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和指导思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其在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教育方法和教育结构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办法,对于解决旧体制中教育发展与经济建设不协调的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是起决定作用的,所以从根本上说,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程度,有赖于经济所提供的物质条件。而教育作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对于经济又具有反作用力,经济持续发展要依靠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升。因此教育体制改革首先要以经济发展为目标,教育计划的制定必须以经济为基础,并且充分考虑到生产力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否则教育事业一定会碰壁。这方面我们有深刻教训,1958年经济上搞冒进,要求教育大干快上,不顾经济基础,导致教育发展严重滞后。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国民经济计划必须要将教育计划纳入进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在学科比例、专业设置、教材改革等改革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劳动就业的需要,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完美结合,从而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实际操作等能力,为经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制,邓小平同在对教育计划以及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上提出要求的同时,还指出要调整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相一致。在教育体制改革前,我国基础教育薄弱,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滞后,高等学校▲内部学科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培养比例严重失衡,制约了经济的持续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同志指出必须调整教育结构,首先是要求加强基础教育,他深知教育是一个长线事业,只有及早抓,提前抓,从中小学这个教育的基础抓起,才能打好现代化的基础。根据这样的认知他提出教育要从小学抓起〔1〕〔40〕告诫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要重视中小学教育〔2〕〔54〕,否则就会误大事,要负历史责任。接着他提บ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扩大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3〕〔108〕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初期,国家对具有专业技能,可以直接投身于建设的职业技术人员具有相当大的需求量,而当时中等教育结构单一,极度缺少培训学生掌握社会求职所需技能的职业学校。因此扩大专业技术学校比例,不仅有利于增加就业,更有利于满足国家对这方面人才的需要。最后在调整高校教育结构中,他提出要以培养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建设与时代要求相符的高校,调整学科比例,对专业设置、教育内容以及教材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使学生能够真的学以致用,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二、明确权限、充分调动积极性,改革创新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机制

为了提升国民素质,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有必要根据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对教育进行调控管理。但是在原有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国家行政机构对教育管理的过死、管的过多,致使教育机构完全没有办学自主权,丧失了发展活力。为了建立起科学完备的教育管理体制,形成面向社会办学的教育机制,必须妥善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明确管理权限,调动起各方积极性来发展教育,使教育能够在动态的经济中实现有序的发展,使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得到满足,使地方和学校对教育的热情得到满足。

邓小平同志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教育管理体制的问题,重点大学搞多少,谁管,体制怎么定?我看重点大学教育ถ部要管起来。〔4〕〔69〕在这之后,他多次指出中央在保证某些集中的前提下,要下放权力给地方,明确好教育部和地方的管理权限,要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扩大和增加整个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在宏观上,他指出国家教育计划的制定、教育资金的筹措使用、教材的编审、教师资格的认定、协调各地区的工作等都应由教育部来负责。在微观上,各地区政府要把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可以根据本地区政治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民族和宗教信仰的情况,来制定本地区的教育计划,选择教材,核定教师编制等。邓小平同志指出各行各业都要来支持教育事业,兴办教育事业〔5〕〔95〕,要鼓励地方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积极办学、捐资助学,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机制。

邓小平同志在改善学校的管理当⌛中,首先是指出要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承担着管理学校的具体责任,要根据学校情况,具体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民主管理的原则,鼓励教职工参与学校建设,完成各级政府规定的教育任务。其次,在师资管理上,他不止一次提出要提高教师地位,提高物质和福利待遇,并要求各级党委和学校的党组织,帮助教师提升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建立起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邓小平同志为了充分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要求在管理上恢复职称制度,建立奖惩制度,并实行聘任制,以激励广大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教学水平,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促使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可以说邓小平同志不仅从宏观上对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作出了重大方针、政策的指示,而且从微观上对地方教育工作,对学校管理办学上提出了许多具体改革方法,充分展现了其理论魅力。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再次启动了我国教育改革,在其讲话精神的指导下,1993年2月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使教育改革迈向了新的台阶。

三、坚持、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为教育体制改革成功提供保障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离开了其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不可能实现。因此,邓小平同志指出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教育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保障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邓小平同志在看教育教育体制改革方案时指出,这是一个好方案,现在关键的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真正引起高度重视,并脚踏实地的落实下去。

他一是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重视教育的领导不是合格的领导,邓小平同志曾针对党内存在忽视教育的实际情况,尖锐的指出各级领导要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6〕〔121〕这就使领导者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教育对于经济的重要作用,从而保证其在工作中真正将教育政策落实到位。二是,要求党委把教育工作重心放到思想政治上。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说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7〕〔365〕教育是一项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事业,培养出的人才具有正确的政治观点,才能为社会化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针对一段时期内教育在思想战线上的混乱状态,他指出各级党委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调动积极性,贯彻落实好教育方针政策。三是,要求少说空话,多干实事。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8〕〔121〕,他强调教育领导者必须要加快转变工作作风,努力为教育工作创造条件,那种只靠发指示、说空话过日子的坏作风,一定要转变过来。。〔9〕〔121〕他具体讲到,像增添教学设备、筹集教学经费、组织师资培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都要一件件的具体落实。四是,要求必须懂教育会管理。邓小平同志深知党委要领导好教育,就必须要懂得教育,会按照教育规律指导工作,因此他提出党委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建立起一支既有政治觉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有真才实学,懂教育会管理的领导队伍。

邓小平同志所强调的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要求,自己也是身体力行,用行动告诉领导者们如何领导教育,如何办好中国的教育事业,邓小平同志富有远见和智慧的教育领导方法,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领导保障。

从上述邓小平同志教育体制改革思想中可以发现:第一,他始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改革方向,无论是改革目标的制定还是对改革具体内容的指示,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要,为了使教育事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邓小平同志立足于我国教育现状,着眼于社会未来发展,认真地分析了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要求领导者发扬少讲空话、多干实事的工作作风,简政放权,扩大办学自主权,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好教育方针政策,革除教育管理体制弊端,使教育更加贴近现实,更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第三,他还始终坚持开拓创新,如修改教育政策、教育方针,调整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相一致,改革高度中央集权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起面向社会的办学机制等前所未有的改革整顿,充分体现了邓小平革命家开创的胆识和气魄。正是因为邓小平同志上述坚持,才使得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这对于我国当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当代教育改革是邓小平教育体制改革的现实化,在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时期,更要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教育体制改革思想,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