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两型社会”视野中构建高校节约型校园长效机制探讨

时间:2024-12-28 15:04:03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是两型社会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高校发展的理论创新,也是回应世纪之交我国大学扩招后资源紧缺、发展失衡、质量下滑的实践矛盾,高校建设的实践创新。文章建构了高校节约型校园的基本内涵,分析了高校节约型校园的建设意义,从加强领导机制、舆论引导、制度创新、文化涵化等方面,初步思考了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长效机制。

论文关键词:两型社会;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内涵;机制

一、高校节约型校园的基本内涵

经过文献研究和理论思考,我们认为,高校节约型校园,不仅仅是一个关乎师生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水电及其他易耗品的浪费的浅层次问题,而是在两型社会建设理念观照下,高校办学的一个科学理念,是一个关乎办学投入与人才培养成果,办学成本与社会效益的问题。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应该将节约的理念,贯穿于基本建设、学科专业与课程、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高校办学的各个层面,实现办学中的人、财、物的最大效用,以一定的办学成本,谋求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大限度地培养更多的满足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取得最大限度的社会效益,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高校科学、持续发展。

二、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意义

建设高校节约型校园,是在两型社会建设、可持续发展、节约型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科学发展等一系列社会发展先进理念提出和实践的背景下,高校发展的理论创新,也是回应世纪之交我国大学扩招后资源紧缺、发展失衡、质量下滑的实践矛盾,高校建设的实践创新。因此,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首先,建设高校节约型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要求。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但过去几十年来的发展是依靠高能耗实现的粗放型增长,带来了诸多严峻的环境问题,一些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我国的现代化亟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集约型可持续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党和国家与时俱进,相继做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一系列重要决策。高校是耗能大户,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理应研究和实践节约型校园建设。同时,高校作为国家和社会文明的发祥地,更应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发挥其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实践者和智力支持者的作用。 再次,建设高校节约型校园是为公众提供优质教育之道。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发展,文化不断进步,社会跨过了温饱门槛,向全面小康水平迈进,在受教育机会由于大学扩招大大增多以后,人民产生了接受多样化的优质高等教育的文化需求。这只能通过高校以节约型校园建设为发展理念,整合、优化自身人、财、物等总量有限的资源,加强基本建设,优化学科专业与课程建设,强化师资科研队伍建设,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和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

最后,新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形势下,高校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走内涵发展道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才能在国内具有竞争力,获得更多的生源和资源,也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在当今信息化社会,“造就创新人才、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基础与核心”,国家间的竞争实际上转变成了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有赖于高校发展模式通过建设节约型校园实现发展模式再造,才具有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土壤。

三、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长效机制的思考

如何确立长效机制、构建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模式,是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实现路径和关键因素。我们探索这个问题时,可以借鉴实现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国内外大学典型案例,采用院校研究的方法,进行节约型校园的理论创新。最近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临沂大学的临沂师范学院,地处经济落后的革命老区沂蒙地区,2000年由临沂师专和临沂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时,在校生不过3800多人,本科专业仅5个,教师学历低,教学设备陈旧,是山东省最差的几个高校之一。在随后五年多发展时间里,实施观念再造,引进大学经营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办学成本与办学效益,进行制度创新。目前,在校生35000人,专任教师2000余人,师资以博士教授为主体,实施美国州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每位学生能享受到五门世界一流课程,按照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教学质量优良,本科生就业率100%,考研率50%,位列中国十大创新高校,在极短的时间里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引起了中外研究者的瞩目。我国首批“节约型校园建设”示范高校同济大学,在构建节约型校园建设模式,创新节能环保科技,培育节约文化与人才等方面积累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另外,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模式、英国大学创新教育模式、澳大利亚大学校本模式、韩国大学的质量模式等国外大学集约型的大学建设发展模式,值得我们在构建高校节约型校园模式和长效机制时思考和借鉴。 "

1.加强领导机制

目前,对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研究大多关注能耗等显性节约的问题,事实上,这不是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主要矛盾。真正的节约型的表征是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社会效益。因此,在现阶段思考节ฟ约型高校建设的关键,是要妥善破解高校发展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要破解高校外部体制性矛盾。在当今社会转型期,对我国高校发展阶段一个基本的判断,是我国高校目前处在一个深度的转型时期,高校办学体制尚未根本走出计划经济的河床,不能与变革成型后的社会经济体制匹配,最明显的就是高校外部政府主导的行政化官本位办学体制,导致资源配置失衡,高校办学决策僵化、执行滞后、管理低效,人才培养质量下滑。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认为,“要把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运行的大学,转型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公益性质的大学,仅靠大学内部治理的努力,无法实现。”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有赖于深入宏观高校办学体制的改革,加强高校外部宏观领导机制的创新。另一方面,是要破解高校内部结构性矛盾。高校外部的行政化体制,延伸到高校内部,导致诸如高校内部的领导决策机制偏离理性、科学及实事求是的轨道,师资队伍建设在年龄、学历、专业、学科及规模方面,不能同高校的学科专业与课程设置挂钩,造成师资的闲置和紧缺,专业课程虚设的问题;学科专业与课程设置,或追求大而全,或追求短视的市场效益,造成与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优势、师资力量脱节等矛盾问题,化解这些结构性矛盾的要旨是加强高校内部的领导机制建设,使高校成功地从“英明者领导”向“制度化内生”领导机制过渡跃升。

2.加强舆论引导

理念、方针及政策转化成公众认可的意见体系和有效行动的关键之桥,是及时而适宜的舆论引导。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理念,绝不是节水节电节能的浅层而平面化的简单概念,而是一个包括浅层节约在内的成本、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远景等方面的复杂、全新、科学的高校建设发展理念,以及这样的理念贯穿始终的方针、政策、制度、规划、评价、调整等一整套话语体系,涉及到高校办学的整个系统。这套话语体系,不仅对于普通师生员工是陌生的,就是研究群体也要认真研究,才能内化为其自身的价值认识。因此,高校在启动节约型校园建设之前,必须组建校内外高水平的研究团队,为学校量身定做节约型校园的理念、政策和规划,并组建舆论宣传团队,进行深度策划,确定恰当的宣传时间和周期,选择高校的校内外传媒组合,进行节约型校园的有效的舆论宣传与引导。使高校在大众传媒上建构质量、高效、高端的美誉度和品牌形象,以有效整合与吸引政府和社会办学资源,建构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基础;对内,采用议程设置、使用与满足、二级传播等新闻传播理论和方法,运用校园传媒,将节约型校园一整套话语体系,及时有效地内化为全校师生及管理决策层的自身的价值认识,以期在☯执行过程中产生应有的效果。在利用大众传媒加强舆论引导方面,临沂师范学院做得比较成功,《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 ϡ》、国家与省市电视台和各大网站等主流大众传媒对其进行有组织、立体化的持续报道,也是该校在极短的时期内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区高校,跃升为知名高校的一个原因。

3.加强制度创新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制度具有为行动提供指引、激励、约束及降低成本等功能。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是包括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及节约型社会建设等思想在内的高校建设发展新理念和新实践,必须摆脱传统的人治泥塘,按照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降低办学成本及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为原则,进行节约型校园建设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和规范,作为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长效保障机制。具体说来,应该从咨询、决策、执行及监督等方面,加强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制度创新和建设。第一,建立和完善以各方专家和权威参与的制度建设咨询系统为支持的科学的决策制度机制。第二,创新思维,建立高效的管理执行机制和制度。临沂师范学院继2000年、2003年两次制度改革之后,于2006年初启动了第三次管理制度创新改革,借鉴世界现代大学管理模式,在大学管理制度建设中,引入企业经营理念,结合学校实际,创立了减少层级、分权管理、运转高效、追求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的扁平化的大学管理制度,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临沂师范学院在管理执行制度建设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第三,要加强监督制度和机制的建设,这是增强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制度的执行力的源泉和关键因素。

4.加强文化涵化

关于文化功能的问题,殷海光认为,“我们要认识到文化的功能,比较容易入手的方法是将文化看作某一群体生活的整合模式,或一个社会整合的程序。”文化具有价值建构、社会整合和人才培育的重要作用。在社会发展中,文化以软实力的方式存在。高校在建设节约型校园过程中,除了需要建构有利的高校外部环境,促进政府、企业、社会、民间资源向高校流动,达成高校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和资源紧缺型矛盾的顺利解决,还必须构建利于节约型校园理念推行的大学内部文化环境,使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科学理念,涵化为大学文化,成为师生思想价值认识中的文化维度和文化基因与记忆,从而成为高校发展中自觉自为的精神文化推动力;使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中的经过了实践检验的制度创新,涵化为大学文化,以致让有效的制度建设以大学文化的形式内化为师生价值认识,成为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稳定的长效机制。

四、结语

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即两型社会、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应有之义,更是世纪之交我国大学扩招后资源紧缺、发展失衡、质量下滑等实践矛盾的破解之道,是高校发展的理论创新,更是高校建设的实践创新。面临资源紧缺,教育质量下滑的严峻现实,每一所高校必须认真思考,积极求解,构建节约型校园新模式,推进学校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本文建构了高校节约型校园的基本内涵,分析了高校节约型校园的建设意义,从加强领导机制、舆论引导、制度创新、文化涵化等方面,初步思考了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长效机制。限于篇幅和研究重点,未对节约型校园的评价体系建构进行展开研究,这是©研究界和高校管理者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深入探索的问题。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