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与全球化趋势碰撞(1)
制片社会投资独立拍电影不再受限制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以资助、投资形式参与摄制影片。按照 新条例的有关规定,电影制片单位以外的单位可以独立从事电影摄制业务;但须经报国务院 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批准,并持批准文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应的登记手续。经批准摄 制电影后,事先到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领取一次性《摄制电影许可证》,并 参照电影制片单位享受权利,承担义务。
依据新条例第十六条及有关政策,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近日制定了《关于取得<摄制电影 许可证>资格认证制度的实施细则》。该细则规定:电影制片单位以外的单位获得《 单片证》后,享有独立出品电影的权利。
以往,民营企业或社会投资拍摄电影必须与电影制片厂合作,使用厂标。现在,这些投资 者无需再买厂标,就可以独立投资拍摄电影。这一措施是继1996年实行省级电影制片厂独立 出品电影、1998年实行《故事电影单片摄制许可证》试行办法后,电影制片业的又一次重大 改革。这不仅有利于吸收社会资金参与拍片,更有利于建立电影制片的竞争机制,鼓励电影 具有更多的观赏性。
此外,电影制片单位经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批准后,可以与境外电影制片者合作 摄制电影。需要明确的是,境外组织或个人不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独立从事电影摄制活 动。
发行放映私人也可开影院
国家允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个人投资建设、改造电影院、允许以中外合 资 或者中外合作的方式建设、改造电影院。不过,放映单位还应按照规定的国产片与进口片的 “时间比例”放映,即年放映国产片的时间,不得低于放映时间总和的2/3。
根据新条例,今年电影发行放映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重点是推行“院线制”,这是国际上 通行的一种影片发行放映办法。“院线制”,是以几个影院为依托,以资本和供片为纽带, 由一个发行主体和若干影院组合形成,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 行放映机制。其经营管理模式类似目前的“连锁店”。院线可以是影院与影院的联合,发行 与影院的联合或制片与影院的联合,可以是以资产为纽带的紧密型院线,也可以是以供片签 约为主的松散型院线。院线不受行政区域限制,可以是跨省跨地区不同发行公司与影院之间 的合作。
“院线制”的实质就是促进放映业的规模化、规范化,促进原有的发行与放映紧密化、一 体化,从而使我国的电影发行与放映从条条块块的分割式转向院线网络的连通式,从粗放经 营的分散型转向规模经营的集约型,从多层次高成本的流通方式转向少层次低成本的流通方 式。
我国电影发行放映机制改革和“院线制”的试点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首先在上海 、北京、四川、辽宁、湖南、湖北等地进行。以整体推进“院线制”改革和集团化改革为标 志,中国电影业开始进入自上而下、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新条例放宽了从事农村16毫米电影片发行、放映业务的单位或个人的申请,他们可以直接 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电影发行行政部门备案 ,就可以在全国农村从事16毫米电影片的发行和放映业务。
笔者还获悉,今年电影发行改革另一重头戏是调整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进口影片的供片机制 ,实行影片进口与发行分离。
电影导演机遇是什么?
♪中国电影如何走向市场?怎么拍出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怎样评奖更能激励影人的创作?在新修 改 的《电影管理条例》生效之际,我们采访了冯小刚、夏刚、冯小宁三位不同风格的电影导演 ,他们的观点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冯小刚我是商业片导演,但我不是一个商人……
采访在北京亚运村名人酒店二楼咖啡厅进行,冯小刚似乎比以前更消瘦了。也许是因为涉 及的话题有些深重,以幽默著称的冯小刚显得有点严肃,在将近一个小时的访谈中,他始终 保持着沉思的表情,但言谈之间,仍透露出他特有的机智与精辟。
半路出家的冯小刚,虽然拍了多部观众普遍叫好的电视剧和贺岁片,但他目前仍是一个体 制外导演,他不能和国有电影厂的那些“吃皇粮”的导演相比,他没有机会向国家申请拍片 资金,然后去参加政府评奖,自然他也没有福气荣获价值百万元的政府大奖。
这就注定了冯小刚从开始拍片起,就要走市场化的路子。他要时刻考虑投资人的利益,也 可以说是他自己的利益,因为他拍片很多时候是与投资人共担风险。如果片子不卖座,不但 投资人收不回成本,他自己也要承担经济损失。
冯小刚告诉笔者,他拍的每一部片子,从选剧本开始,都要经过认真的市场调查,他首先 要考虑的是观众的意见,而不是评委的意见。“我拍的剧本首先是给专业人士看一遍,然后 给各个电影院的经理看,因为他们最清楚观众的喜好,他们是电影票房的晴雨表。最后,我 们还要请观众看,请他们来提意见。”
冯小刚这套市场运作方法在国外是一个通行的规则,在国内却是面临两难的矛盾。重视评 委意见,虽然可以获奖,但会失去观众,失去票房;重视观众意见,可以赢得票房,但会失 去评奖机会。冯小刚觉得,观众更为重要,也因此,国内的一些大奖往往与他失之交臂。不 过,冯小刚还是很看重国外电影节的大奖,他说,国外的电影节吸引着全世界的发行商,能 获得电影节大奖可以极大地推动影片的发行,为影片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获奖与发行紧密 相联。
“电影是一个梦,是人的情感的宣泄。”这是冯小刚对电影下的定义,但最重要的是:“ 电影首先是一种商品。”冯小刚称自己是商业片导演,但强调他不是商人。他说:“商业片 导演和商人是两个概念,有的人虽自称是艺术导演ღ,但其实质是商人,经济利益一点儿也不 容侵犯。”从他的言谈中,可以听出他对这种现象的不屑。
在电影市场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作为一个编外导演,冯小刚历经艰辛与沧桑。对新条例中 规定私营资本可以申请单片拍摄权,冯小刚感慨万千。采访时,冯小刚把新修改的《电影管 理条例》递给坐在一旁的华谊兄弟总经理、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中军,这是他 的电影投资人。也许,对他这种“个体”导演,以及为他投资的私营投资商来说,这是一条 非常重要☁的信息。王中军细细翻阅着新条例,也许,他下一部影片的投资操作起来会更容易 些。冯小刚认为,新条例的实施,将充分调动私营投资商的积极性。他说:“影片《大腕》 是与中影公司联合出笼的,片尾打上投资商的名字和商标,但与他们联合发行的美国哥伦比 亚公司的名字虽然被允许打上去了,但却不能上他们的商标。”这让冯小刚很为难,“这涉 及到一个严肃的知识产权问题,不让投资商出名字,他们就不能拥有这部影片的版权。而版 权、出品权对公司来说,都是一笔珍贵的无形资产。美国米高梅公司拍卖拍出好价位,关键 是它拥有4000部影片的版权”。
同其他商业领域一样,电影领域同样缺乏优秀的销售商。冯小刚认为,拍好的影片要让观 众知晓,需要很强的宣传力度。《大腕》投入了300万元的宣传费,而一般国产影片投入3万 元做宣传就不错了。“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酒香也怕巷子深,别人根本不知道你拍了 电影,怎么会去影院看你的片子呢?”
对于“入世”后中国电影面对的冲击,冯小刚认为:“美国电影进入欧洲,是以商业方式 进入的,而欧洲电影仍以文化的姿态与其商业姿态相抗衡,其本身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 事,欧洲电影没有找到迎接挑战的合适的路子,所以才会惨败,希望中国电影不要重复这样 的悲剧。”
夏刚同好莱坞的竞争不是靠各种限制,而是用作品……
夏刚认为,新修改的《电影管理条例》理顺了投资关系,将会大大促进民营资本投资电影 的积极性。“民营资本一直在关注电影这个大市场,由于其本身机制灵活,他们投资拍摄的 影片的市场占有率远远高于国营制片厂影片的占有率。”
共2页: 1
论文出处:
民营资本可以进入制片业,夏刚认为这是国家对投资电影的民营资本作出的法律上的认可 。“其实,民营资本早在十几年前已经开始进入电影领域,只是没有合法地位,要借壳上市 ,为他人做嫁衣裳,不能与国有制片厂平等竞争,处于一种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境地。”夏 刚对中国电影的评奖办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我们国家电影奖从设置上来说是很 全面、很科学的,主要有三个大奖,一是华表奖,二是金鸡奖,三是百花奖。这三个奖应该 是各有特点,各有侧重,不应该用同样的标准来评判。”他认为,作为政府奖的华表奖就应 大张旗鼓地宣扬主旋律,颁给那些倡导好的道德风尚、歌颂祖国的影片,完全从政府的角度 来评;金♂鸡奖是为鼓励艺术创新的,应该给那些不断探索的作品,由专家来评定,而不必参 照华表奖;百花奖是由大众评选的,就应以票房为主。这三个奖要各有特点,才会有生命力 ,中国电影才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现在的情况是,每次华表奖一公布,金鸡奖基本也 就定了,这两个奖没有区别,没有特点。而百花奖虽是以市场为准则的,奇怪的是有的影片 没有公映也能获百花奖,所以观众不满意,我们圈内人也有意见。设奖应该是对市场有引导 的,尤其是金鸡奖,应通过权威的专家点评,引导观众消费。但现在没有做到。
夏刚说,现在国产片中也有很多好作品,但观众看不到,这是因为市场运作有问题。目前 的机制使国有制片厂不重视市场运作和宣传,影片销售得好不好,与公司关系不大。国有厂 的主要任务是政治任务,不是去开拓市场。制片与放映又是分属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没有 企业化,所以互不通气,各自为政。此外,电影院偷漏瞒报票房现象屡见不鲜。政府要求影 院必然放映国产影片2/3以上,他们会以各种方式抵制,如在放映国产片的档期搞装修等。 这种体制对国产电影发展极其不利。美国的制片公司与各大院线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所以市 场做得好,值得我们借鉴。
对于“入世”后的电影市场,夏刚认为,美国大片必将分去我们很大的一块市场份额,对 国产影片的冲击是难免的。现在的关键是我们有关部门还在一厢情愿地认为对大片设置一些 关卡就可以限制其发展,其实这是没用的。同好莱坞的竞争不是靠各种限制,而应是发展自 己,以作品与他们竞争。
“入世”后,国际融资、全球化将成为电影的一个发展趋势,中国电影将可以通过与外资 合作,走出国门,占领国际市场。夏刚忧心忡忡地说:“但愿我们的下一代观众不会只知道 美国片,而不知道中国片是何物。”
冯小宁电影不是纯商品,它还有文化功能……
采访冯小宁是个很费力的过程,这种感觉从踏入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大门开始,左寻右找才 摸到北影录音楼。当笔者爬上二楼,刚要敲响第四录音室的门时,拎着一包散装瓜子的冯小 宁在身后冒出了一嗓子,原来,他紧随着笔者上了楼。采访就这样开始了。
也许是因为经常得奖的缘故,冯小宁认为,票房只能是电影评奖的一个“参照”,连“重 要”都谈不上,因为中国的电影市场是不健全的。他说,“即使在西方电影节,也有没有票 房却获得一些奖项的电影”。
“电影不是纯商品,它还有文化功能,不能用一种类型否定另一种类型ツ。”冯小宁观点非 常明确。他说:“光看票房好,也不是十全十美;只讲艺术,脱离了观众的口味也不行。” 他认为,优秀的电影作品应该是既有票房,又有艺术性。他赞同美国电影协会主席亲口对他 说的一段话:“电影就是意识形态范畴,你们中国是这样,我们美国也是这样。”
以拍“战争三部曲”《红河谷》、《黄河绝恋》、《紫日》而大出风间的冯小宁,被媒体 公认为是主旋律导演。然而,当笔者提出“主旋律导演”这一问题时,冯小宁一下子激动起 来 ,他的瓜子不再嗑了,站起来大声说:“这不是夸奖!”
冯小宁对“主旋律”大发感慨:“现在人们把‘主旋律’作品等同于政治化的空洞说教, 这是机械的宣传造成的,引起了普通观众的逆反心理。其实美国的优秀导演如斯皮尔伯格等 优秀导演都是主旋律导演,我的片子很多人认为大气、正气、感人、好看、美,概括起来就 是‘真、善、美’,我认为这就是主旋律。”
冯小宁对自己的电影充满了信心,对国产电影充满信心。他认为,国产电影并不比美国大 片差。他说:“美国的电影也不是部部都好看,也就有1/10还不错;我国每年拍摄七八十部 影片,其中也有七八部是好看的,这个比例也是1/10。所以说中国的电影人并不差,虽然 与美国电影人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他认为:“对美国大片要有一个正确态度,第一学习 ,第二不怕。”“对美国大片不必仰视,也不必俯视,只要平视它就可以了。”既然有那么 多好的国产片,观众为什么看不到?冯小宁认为是发行存在问题。中国缺乏优秀的销售商, 电影发行没有章法,院线改革改不下去,各电影院偷漏瞒报票房现象严重,这种做法是对国 产电影的摧毁之举,是最可怕的。“使观众受到欺骗的‘新闻炒作’不亚于十部美国大片对 国产电影的冲击。”冯小宁说出了这么一句惊人之语,他对有些媒体炒作明星绯闻尤为不满 。
对民营资本可以进入制片领域,制片业将向“非国有”放开,冯小宁认为:“这些资本其 实早就进来了,去某个电影厂买个厂标就可以拍电影。”看来他还没有意识到这一实质性 的改变。2月1日起,对非国有资本的电影单片许可证发放制度将正式实行,此举意味着非国 有资本将能独立制作电影而无须借用电影厂“厂标”。
冯小宁现在正在忙他的新片《嘎达梅林》,这又是一个历史题材的影片,冯小宁说:“这 部影片讲述的是人类生与死的大命题,还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爱与恨的主题。” 还是他的一贯风格。
共2页: 2
论文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