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与汉语言的文化碰撞
一、由传统汉语言到网络语言的转化
(一)词汇的转变
1.词形
传统的文字交流方式就是汉语言文字的交流,具点具面的反馈真实信息,而现如今,为了加快信息的传播,达到交流的简约高效,拼音词和谐音词被大量使用。拼音词就是汉语拼音的首字母缩写后并规定其含义而产生的,例如hh代表哈哈等等;而词汇的谐音化就是利用与词汇相近发音的字或数字来取代原来的词汇,♒例如88就是拜拜,妈妈也可以写成麻麻。
其次就是叠词的使用。这类词汇并没有词义上的变化,只是加强了语气,例如睡觉可以说睡觉觉,拿东西可以叫拿东东,诸如此类。
2.词义
词义变异的第一点是改动词义。举例来说,恐龙原来是指远古时代的大型动物,现在说恐龙,可能是指一个长得丑的人;木头就是说这个人很木讷等等。
词义变异的第二点就是词义联想。比如说可爱,从前我们说一个人可爱是指他的样子惹人怜爱,如今却可以说是可怜没人爱;天才就是天生的蠢材。
(二)语法的转变
网络世界的交流方式不像面对面的交流可以直接反馈,它有着一定的延迟与阻碍,所以自由随性,高效便捷就变成了网络交流的第一要义。
1.省略缩写
网络交流依靠于键盘打字,必然在速度上逊于直接交流方式,为了保证交流的高效,便出现了毫无语法结构的省略缩写句式。举例来说,在网络上,人们交流往往都是以极短的句子你来我往,有时甚至不成句,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可以省略为我伙呆;而缩写的典型就比如lol,lol表示开心大笑的意思,是laughing유 out loud的缩写。
2.句法
随着一些电影中使用的台词给我个理由先的流行,这种状语后置的句法也开始流行。比如我倒,你走先等等。
3.词性
网络语言中,词形的转变现象也是一大特点。例如,被黑 中的黑,黑字本来是形容词,而被黑的黑成为了被动句中的动词。这就是网络语言中的词性变化。
二、网络语言对于汉语言的影响
网络语言是由传统汉语言转化而来,但是网络语言不同于传统汉语言,其词汇、语音、语用等都有别于传统汉语言所具有的规范形式。
首先,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规范性有巨大影响。网络语言诞生之初是为了增加网上交流的便利,而语言的规范使用并不需要考虑,所以产生了大量被广泛使用却有着谐音错别字的流行语,网络语言的创造具有过强的随意性,网络语言的实质就是人们对于社会是否能对流行语辨错不予考虑,只热衷于网络语言本身的创作。当我☁们在网络上频繁使用便会影响正常的表达,若是使网络语言变成人们的日常习惯用语,便会将其带入严谨的学术研究,造成知识的混乱。
其次,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传承有巨大影响。网络语言中有一大部分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或是年代性,比如曾流行的火星文一类。另外就是,网络语言的粗俗化。在流行的网络用语中有许多不文明的用语,这些词的传播不仅是对汉语言本身的不尊重,也给社会带来负能量,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巨大。
虽然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有着巨大冲击,但也应正视网络语言给汉语言带来的发展,毕竟网络语言的发展是不可逆的,我们需要直面冲击,积极应对,使网络语言和汉语言走向健康的发展。
三、如何面对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冲击
网络语言在对汉语言的推动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不规范、不健康的网络用语对汉语言的传播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对此需要采取措施积使网络语言能与汉语言和谐发展。
首先,我们要正视网络语言,不能对其一味制止打压,应该在牢牢把握汉语言的传承的基础上,对网络语言进行积极的干涉。
第一,从教育入手,始终把汉语言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健康的身体不怕感染,只要能对自身的文化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自然不会被错误的信息所误导。
第二,对网络传播进行干预,对于已发现的不良网络用语进行坚决抵制直至消亡,对处于萌芽的不良用语采取积极引导,使网络语言走向健康文明的正规。
第三,抵制恶搞现象。五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文明象征,语言作为文化的传承载体,应得到尊重与善用,对于恶意篡改,随意破坏的行为,我们要坚决反对。
四、结语
网络语言是它的一种变异体,其具有创新性的词汇和与时俱进的信息内容,为传统汉语言文化注入了一股别样的活力,但是这种新的语言形式不存在确定的文体和统一的标准,表达自由随意,语义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网络语☿言的低俗性和缺乏美感的语用都是对传统汉语言的极大冲击。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我们不能片面看待问题,网络语言能够流行就必然存在合理性,只需要妥善处理两者的关系就能做到和谐发展。对于我们的母语,我们要以尊重的态度去面对,而对于网络语言我们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