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溪茶山号子及其演唱特点解析

时间:2024-12-27 03:25:5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辰溪茶山号子在辰溪特殊的地域环境中形成,由于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而发展为一种独具地方语言特色和声调特点的民间茶山号子歌,是瑶族文化传承 ☻的重要媒介。其中婚姻爱情、品德教育、技艺的传授、历史的传承都离不开茶山号子,它与人们的生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茶山号子具有提高劳动效率、统一劳动节奏、民族娱乐等功能,它是瑶族民歌中的瑰宝,同样也是瑶族文化的重要代表。

1 辰溪茶山号子的由来及代表性民歌

1.1 辰溪茶山号子的由来辰溪县是我国湖南省西部怀化地区的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县城,是瑶族人们的聚居地。罗子山贯穿境内,辰溪县东连溆浦,南邻怀化,西与泸溪接壤,北邻沅陵,地势多山、多丘陵、多茶树。辰溪茶山号子是瑶族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的号子歌。茶山号子源自生活,是瑶族人在山林中生活的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当人们挖茶山的过程中演唱号子歌时,由人在山顶打鼓,唱一阵打一阵,其激越高亢的声音、气势磅礴的歌气、优美的旋律,不断鼓舞人们的干劲。

1.2 茶山号子的代表性民歌

茶山号子歌的起源时间不一样,都是产生在不同的生活时节中,但是不同内容、风格的茶山号子歌具有普遍性。例如《哇哇歌》和《早晨来》这两首民歌是辰溪茶山号子最具代表性的民歌,同样也是当地人们最为熟知的作品。《哇哇歌》中用的最多的高腔是哇哇腔,它与茶山号子的音调是差不多的,主要凭借演唱者在演唱时根据自身能力去自由发挥或者展开。在《哇哇歌》中,整首号子全用哇哇演唱,是茶山号子中没有具体歌词的典型代表,有的茶山号子有极少的歌词穿插在哇哇腔中,但茶山号子中的每首歌都有哇♡哇腔,它不仅扩充了歌词,还表达了瑶族人们的勤劳与智慧,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早晨来》是湘西歌王舒黑娃将《哇哇歌》与沅水号子的声腔结合☪,在唱词中穿插哇哇腔,创造出的极具当地瑶民特色的新茶山号子歌。它不仅丰富了茶山号子歌的表现内容,而且还拓宽了号子歌的演唱音域以及演唱方法。

2 辰溪茶山号子的词曲特点

2.1 唱词与语言特征

辰溪茶山号子作词自由、随意,句首或旋律的骨干音的歌词简短,主要表达人们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等内容。茶山号子唱词内容丰富,有着固定的唱词或者是劳动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即兴编唱出来的。唱词内容包括与劳动直接关系的事情,各种诙谐的、叙事的与爱情生活有关的题材,并且唱词内容还要达到词腔韵的完美结合。茶山号子在工作、休息、收工时的唱词都是一样的,但是其余的就是即兴创作的,内容却是不一样的,例如有与爱情、生活等相关的。辰溪茶山号子都是用当地语言演唱的,主要特点有吐字快、清晰、干脆等。一般演唱者唱出一字后,为给后面即将开始的长音行腔做准备,又迅速将字松开,并插入与本音字面无关的衬字哇,突显了衬字的灵活性、独特性,给人以随性洒脱的感觉。

2.2 旋律与曲体结构

茶山号子的旋律是由人们的劳动方式的节奏决定,这些特点源自于人们的生活、劳动的节奏特点,富有生活气息。旋律音调节奏主要是三音列、四音列,并且偏音较少,羽调式的骨干音较多,旋律为五ศ声性音阶体系。旋律的节奏自由、轻快灵活,润腔修饰音较多,音域大约为十度,但音区高,有时还会出现一些微升音。旋律高的运动形态在高起音之后,运用自由延长行腔的演唱特点,在下滑音或主音、属音中结束。茶山号子形式简朴,因为茶山号子受劳动的约束,无法使用更多的音乐素材,一般是有规律的重复使用音乐素材。茶山号子的曲体结构一般是四句式单乐短结构,再结合演唱者在演唱时对旋律进行重复或者扩充的需求,进而发展成多句式乐段。例如,《哇哇歌》在四句的基础上,根据第二、三、四句的扩充和发展,变成七句式乐段,而《早晨来》在四句之后,再依次变化重复第四句,成为六句式乐段。

2.3 衬字

为了演唱需要,辰溪茶山号子中会出现一些不具备实际释义的字,这些字通常被称作衬字。衬字有着以衬应和、以衬助兴以及以衬传情的作用。在茶山号子中,衬字的使用是一大特点,很多唱词中都插入了长短不一的衬字,如果衬字比词多的话,演唱者就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即兴创编,也同样展现了演唱者的丰厚实力。

3 辰溪茶山号子的演唱特点

辰溪茶山号子发声方法和音乐旋律较独特,有着极强穿透力的听觉效果。茶山号子主要是在茶山劳动过程中演唱,以便彼此交流、活跃劳动气氛、提高劳动效率,演唱方法极富民间地方特色。

3.1 运用滑音、甩腔

茶山号子的滑音一般是用在起句或者唱高音前。用滑音起唱时,要及时将气提出来,然后迅速放松声带,同时也需截住气流,在上滑时,首先张开喉咙、上提咽腔,增大鼻腔的容量,使咽腔和鼻腔达到共鸣,然后借助行腔,想着音高,把高音像甩东西一样向头腔和鼻腔上甩上去。与后面出现的拖腔相比,这种假音听起来不是纯粹的假音,在这种听不出衔接的痕迹中也没有真声喊歌,而且它也没有离开真声点。通过甩腔的这种上滑音的作用,让演唱者能先打开共鸣腔,备足气息,为后面高音演唱部分做准备。大多数句末一般都会在下滑音上收束,这样不仅可以使演唱者在连续演唱时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又可以美化旋律本身,使得旋律富有起伏性。辰溪茶山号子在演唱中广泛运用甩腔,句首、句中、句尾普遍存在。

3.2 运用高腔

高腔唱法是辰溪茶山号子的基本演唱方法,演唱者普遍能唱到e3-g3。因辰溪县是一个多山有河流穿过的地方,人们在山中劳动时若想对面山上的人沟通,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于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发现只有借助假声来向对面的人进行喊歌,通过喊歌来提高声音,拖长唱腔,让真假声的声位之间形似一根管子,借助横膈膜上抗下坠的气息与作用力,再借助腰部张力、喉部肌肉以及相关部位的弹性,调整声带、腔体,让声音唱的高、传的远,从而对面的人才能够听见,于是就形成了茶山号子的独特唱法-高腔。

3.3 运用断腔

断腔唱法是一种比较难以掌握的唱法,它主要包含歌中出现的主要的颤音和顿音唱法。断腔要唱得跳、顿、实,如演唱时断腔出现在拖腔中,需注意它的情绪延伸和衬字特点,快速上下颤动下颚,自然放松,结合咽喉腔和口腔的迅速变化,在声带稳定并发出长音腔后,由满波到快波,最后发出连续的哇哇声。发音灵活且独具特色的哇哇腔的歌手往往深受瑶族人们的喜爱。

3.4 移情心理特点

在声乐心理学中,移情主要是指演唱者在演唱前、演唱中都要根据作品的情感、情绪表达需要将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情融入♋其中,从而实现一种内心情感与演唱作品情感的互动。茶山号子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创作出来的,与人们的生活、劳动及节日等保持紧密联系。在岁月的洗礼中,茶山号子经历了长时间的艺术变迁和文化洗礼,因而其具有厚重的文化价值。但是在演唱它时需要从普通百姓的角度来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义,需要演唱者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到这种普遍的艺术中。因为只有经历了那种生活、生产,茶山号子的演唱才会有它本身的艺术价值。因此,茶山号子的演唱过程中的移情具有乐观、质朴、直接而曲折的心理特点。

3.5 演唱形态特征

茶山号子歌不受时间和地点约束,想唱就唱,自由发挥,其演唱形式主要有一人独唱或二人合唱为主、多人合唱为辅等,各种不同的形式有着不同的演唱特色。首先,一人独唱茶山号子歌时,可以随意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而变化声腔、旋律,留给歌手自由发挥,展示自己实力的空间。其次,两人对唱茶山号子歌时,领唱决定演唱的曲牌、音高和内容,随后跟进的歌手必须与领唱的音调保持和谐统一,并且内容必须一致。再次,多人演唱茶山号子歌时,往往由一人首先开唱,然后逐个跟进,一般是歌手即时的感受和即兴的演唱方式,没有特定的安排去构建和声,因而这种演唱方式有着很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4 结语

辰溪茶山号子歌是一种山野之歌、劳动之歌,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在此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态,体现了瑶族文化的特点和瑶族人们的聪明智慧。其作词简短、随意、自由;旋律简朴且具有生活气息;歌声高亢嘹亮、起伏性强、拖腔长、发音灵活轻巧,特别是其独具特色的高腔和哇哇腔的唱法,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喜爱辰溪茶山号子这一演唱形式,为使这朵民族文化绚丽之花开的更加灿烂,我们应该继续加以传承和弘扬辰溪茶山号子。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