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毛病多 责任在家长
在与很多家长交流的时候,常常可以听到家长们的抱怨,他们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毛病太多,认为自己的优点孩子一点都没“遗传”到。听了这些抱怨,咱们的青少年心理专家王英老师表示很“无奈”,殊不知孩子身上很多缺点是源于家长的“过失”。所以,当你抱怨孩子“难管教”的时候,不妨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不知从何时起,“问题少年”让不少家长头疼,尝试了很多办法,却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对此,王英老师指出,其实在每一个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之所以在成长的道路上会变成风格各异的“图画”,主要是因为家长的“创作”,“家长的言传身教就如同画笔,当孩子这张白纸出现‘败笔’时,往往就是家长自身缺点或不足的一种体现,所以在家长抱怨孩子毛病多的时候,不妨先拿面镜子看看自己身上有什么不足,以免给孩子当了坏榜样。”因此王老师指出,为了孩子更健康的成长,家长们要多反思自己的行为,争取把更多的正能量传递给孩子,而不是一味地挑剔孩子的问题,然后去批评说教,这样无法得到孩子的认同,只会让亲子关系越来越糟。“及时调整自己的态度,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更科学系统地去帮助孩子认识自身问题,给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
孩子依赖性强源于过度表扬
很多家长看来,给孩子表扬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这样的想法王老师是赞同的,但她指出表扬要注意“有度”。近些年关于“快乐教育”和“棍棒教育”的讨论一直不休,不过似乎前℉者更占上风,于是很多家庭中,无论孩子做了什么,哪怕本来就是他的分内事,家长也给予很多赞扬,这样无原则的赞美过多往往会是孩子缺乏自我意识Σ,后果就是让他们看重别人的评价,做事时会习惯于依赖他人的评判,变得畏首畏尾。
与此相反,有些父母则总是主观地否定孩子的言与行,喜欢拿别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甚至用过高的成人化标准要求孩子。长此以往,就会将孩子的积极性、上进心盲目扼杀,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自尊心和自信心被无情的摧毁。因此,她强调,无论孩子做得好还是做得不好,家长们都要有分寸地指出他的优点在哪儿,不足在哪儿,从而帮助他们吸取经验,变得更加自信。
固执自我源于家长太民主
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把孩子当做朋友来相处,会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于是他们在家长提倡事事民主,想法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王老师指出家长却忽略了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还缺乏足够☿的经验与判断力,对于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他们还懵懵懂懂,所以凡事依赖“晓之以理”,结果是理没谈成,孩子却被惯坏了,变得固执、任性、自我。所以她建议,要适当地给孩子加些“条条框框”,让他们懂得规矩的重要性,甚至有时候带有强制性的教育管理仍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二皮脸”源于奖惩不分明
很多家长表示,孩子在一些问题上总是“屡教不改”,恩威并施也丝毫不见成效,对此王老师指出病根所在,“很多家庭只重视奖励,不注重惩罚,加上孩子本来缺乏是非判断能力,所以让孩子在面对一些问题时喜欢讨价还价,不但使家长失去威严,也让很严肃的问题变得儿戏。”
当孩子出现错误时,家长应略施小小惩罚,当然,惩罚并不专指打骂孩子,其方法和形式可多种多样,只要达到目的就可以了。相反,如果在不适当的场所或时间滥用奖励,也不会起到预期的效果。王老师强调,家长千万不要用类似“如果你好好写作业,我就给你买什么什么”这样的话去“激励”孩子,时间长了就会让孩子把本该做好的事情,也当做讨要的砝码。
孩子变“势利”源于父母意见不统一
现在家庭多是独生子女,为此在如何教育好孩子的问题上,父母双方都毫无经验,只好借鉴,但由于看问题角度不同,使得双方在一些问题上存在或多或少的分歧,很多家长喜欢随时随地解决“争端”,这样久了就会让还字缺乏安全感,甚至认为自己是导致父母正常的“祸端”。对此,王老师建议,在孩子面前,家长应该注意保持意见一致,切勿ฌ互不相让,如果真的是彼此之间出现分歧,也要记得避开孩子沟通,在意见统一后在对孩子进行教育。
“千万不要认为双方一定要一个扮红脸,一个扮白脸,或是给孩子一种某一ร方很强势的印象,如果这样的观念在孩子心中打下基础,那么日后当‘厉害’的一方不在场时,另一方可能很难说服管教孩子,也容易造成孩子的性格偏差。”王老师特别提醒道。
孩子没自信,只因爱太多
每一位家长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有时这份爱太过于厚重,把孩子牢牢地困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这也是造成孩子缺乏自信的主要原因。王老师建议家长要放开手脚,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做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包大揽、把孩子限制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只会严重干扰孩子的身心发展,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难、缺少自信、优柔寡断,甚至缺少道德情感和责任心。
她建议家长们要给孩子空间任其发展,从旁给予相应的意见或者建议,帮助他们培养独立生活、思考的能力,这对他们应对今后的挑战都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