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弦里别样情
2004年盛夏,蝉声嘶鸣。我们夫妻携正上幼儿园中班的女儿雨桐,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叩响一扇普普通通的门扉,求见一位身世传奇的大师。
这一天,我们有幸拜识了中国民族音乐界的泰斗――闵季骞老先生。闵老是中国著名的二胡、三弦、琵琶演奏家,对民族乐器的研究造诣深厚,可谓从教一甲子,桃李满天下。
先生时年八十又三,精神矍烁,神清气朗,道骨仙风。更让我们这些平凡小辈感动的是闵老先生为人十分低调,待人更是谦和。递茶倒水,让座寒暄,在认真询问我们一些基本情况、同孩子作了愉快的互动交流后,我们实现了一个梦寐以求的愿望:女儿喜入名师门下!
从此,一片相思木,常伴女儿行。
在南京太平门到汉口西路南师유大的途中。开始留下的是幼女学艺艰辛的怨叹甚至哭闹声,后来留下的是我们一家人的欢歌笑语声,但每行一趟,留下更多的是我们对闵老先生的感激之情!
还在幼儿园上学的孩子,什么也不懂。对音乐不能理解感悟,不知韵律,更不用说欣赏民族乐器那独特的魅力了。无知的孩子,一筹莫展的父母,哭哭闹ล闹的场景,面对这些,闵老以他洞察秋毫的细致、善解人意的宽容、不离不弃的耐心以及儒雅的气度和渊博的学识,对孩子谆谆诱导,不厌其烦。
看着和琵琶差不多高的女儿,倾听着叮叮咚咚音调不准的稚嫩琴声,我们夫妻二人感叹:小女雨桐的启蒙教育,从音乐开始,从琵琶开始。在她人生起步的每一个小小脚印里,都浸润着闵爷爷的智慧和汗水。
弹奏《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时,面对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爷爷娓娓而谈:解放西藏时,要紧急修一条公路,大渡河成了解放军叔叔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这时音乐家想到了当年红军长征时17个勇士强渡大渡河时的场景,于是就写了这首大合唱,鼓舞大家士气。这支曲子弹奏时要非常豪迈有激情,充满信心和力量,要有那种把一切艰难困苦都踩在脚下的感觉。看着女儿似懂非懂地直点头,我们都被闵爷爷这股认真劲儿逗乐了。
弹奏《红星照我去战斗》时,闵爷爷耐心地和女儿讲起了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故事:红军后代潘冬子发誓要为被敌人杀害的母亲报仇,他揣着这个心愿,带着阶级仇恨,冒险为游击队送盐、送信、巧妙与敌人周旋,在残酷的斗争中不断成长,最后终于杀死了胡汉三,当上了红军战士。惊险刺激的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了女儿。望着还沉浸在故事情节里的孩子,爷爷忽然言归正传,说演奏这支曲子一定要抒情奔放,满怀自豪,充满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还要有一种带着使命出征的感觉。
每一支曲子里面都有那么多曲折离奇的故事,女儿对单调的❤曲谱不再反感了,小手弹拨得越来越欢,甚至在弹奏进入高潮时,也会沉湎陶醉。
女儿长大了,女儿进步了。
看到许多场合都有雨桐怀抱琵琶登台演奏的身影,看到雨桐因弹奏琵琶喜获一本本证书、一座座奖杯,闵老比我们做父母的还要高兴。
对女儿的关怀呵护、喜欢怜爱写在闵爷爷的眼神里,渗透在闵爷爷每一个细微的举动中。印象最深的是,每一次练完琵琶后,爷爷都要从坛坛罐罐里找出零食,给女儿作为奖赏。看到那些包装精美的进口食品,我们知道,那些都是爷爷膝下世界级名人的子女们,从国外带来孝顺父母的,老人家舍不得吃,留给我们的女儿。
张家有女初长成。从“怀抱烧火棍”到“轻拢慢捻抹复挑”,从最简单的弹挑练习到《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女儿“弹棉花”的声音渐渐成为曼妙的仙乐,我们做家长的在欣慰之余,慢慢产生了自满、功利的念头,我们也想让孩子去挤一挤考级的快车,心中甚至有了想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业余最高级的奢望。闵老知道我们的想法后,反复劝导:音乐考级只是一个检测衡量孩子水平的手段,不是根本目的,学到真本事才是最重要的。你们当家长的放心,我会把自己的毕生所学毫不保留地教给孩子。
在闵爷爷的坚持下,我们每年只给女儿报考一级,不为别的,只为检测一下她的进步幅度。让我们开心的是,每次考级时,女儿怀抱琵琶面向评委,真是“未成曲调先有情”,一看指法、弹奏技巧,高明的评委们就知☠道这是大师闵老先生的小弟子,次次都是一曲未终,便顺利晋级。
闵老先生淡泊人生。他虽是我国民乐界的泰斗,却身居两室一厅的斗室,深居简出。家中没有奢华的家具、时髦的电器,有的只是整架的书籍和音像资料,墙上挂满了各种乐器,一台双卡录音机至今还在被老先生熟练地使用。闵老爱草木花鸟,不追求名贵,哪怕是一朵牵牛花,老先生也把它同君子兰一样视若珍宝,精心伺弄。五楼不大的阳台上,花花草草琳琅满目,生机盎然地生长着。每一次练完琴,受到爷爷的糕点糖果赏赐后,开心的女儿便会蹦到阳台,埋头在花丛中,贪婪地嗅吸着芳香……
闵老以他笃信、大仁大爱的美德立身做人,同时也影响和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这其中就有我们一家三口。
闵老先生治学严谨。老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二胡、三弦、琵琶演奏家,更是著名的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在闵老家的书柜里,我们看到了他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收集整理的乐谱,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端庄整齐的乐谱符号。“这些都是民间艺术的结晶,中国民乐的瑰宝,好多都已失传了,我有责任把它整理出来。”作为民乐三弦的领军人物,闵老痛惜地抚摸着这些珍贵的史料,表示还要精雕细琢,好好打磨。如今,欣闻闵老穷尽毕生心血凝结而成的《☯三弦基础教程》一书已出版面世,并多次再版,仍供不应求,我们都感到非常高兴,这是对中国民乐事业发展的巨大贡献啊。
老先生不会用电脑,不会上互联网,在海量信息能够共享的今天,老人家仍生活在“刀耕火种”的“原生态”,就是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他戴着老花镜,用颤抖的布满了老年斑的双手,翻着上世纪中叶那些发黄的纸片,一字一划地编织着中国民乐事业瑰丽的梦想!
今天,有无数个音乐人和曹积琏先生一样在聚光灯下纵情地演奏着闵老整理的乐曲;有无数个和我女儿一样的纯真少年在安然地品读、学习着闵老的教材著作,享受着闵老的劳动成果。打开互联网,在“百度”中输入“闵季骞”三个字,约有147000个搜索结果。对于这些,活到老、学到老、献身民乐一辈子的闵老可能都不在意,甚至都不知道。闵老在意的是,他的著作还需要不断地充实修订,再版时还需要不断地完善。正是这种献身事业的精神、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成就了闵老几近完美的辉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