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时间:2024-12-28 10:59:2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一、现实背景

大学生作为即将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人才,能否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要求,能否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应对复杂的生活环境,都将对未来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乐观包容的胸怀以及坚强勇敢的心理素质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然而,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却不容乐观,诸如大学生用硫酸泼狗熊、研究生虐猫、大学生投毒、因感情纠葛伤害曾经的恋人、因学习成绩不佳或就业压力过大而自杀等校园悲剧就是不争的事实,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各高校日益重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配备了相应的教育教学✫手段和设施,比如很多高校开设心理辅导室,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有些学校专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等。不过,即便高校各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条件在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层出不穷。因为在传统心理学指导下,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主要是关注学生的消极心理,如自卑、敏感等,心理健康的对象主要针对的是心理疾病和基本适应问题①。而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恰好与消极心理学相反,它着重研究人的积极心理品质,注重激发人的积极潜能,让人发现自身的才能与潜质,从而树立面对生活的信心。

二、积极心理学的价值

20世纪80年代,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逐步得到我国专家和学者的重视。可以说,在过去的30多年里,心理学在我国得到了比较快的发展,心理学基础理论研究和教师实践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培养,大学心理辅导机构逐渐增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水平逐渐提高,大学心理健康活动越来越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旧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我们继续改进。

积极心理学作为当代心理学一股全新的、重要的力量,首先兴起于美国心理学界,主要是利用比较先进、有效的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的积极品质,激发人的活力与创造力。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什么是心理学,观点还不能完全统一,有的学者赞同创始人的初衷,有的学者则认为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的一种补充,是一种非革命性的发展,它使原来具有片面倾向的心理学变得更全面、更合理和更平衡②。笔者认为,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着重研究使人的生命变得更有价值和更有意义的学科,它更能开发人的潜力,能让人得到更全面、更健康的发展。它的创新之处在于反对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消极倾向 ,打破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心理学关于障碍、问题、失败③的消极模式。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目的是充分挖掘人的潜力,使人的发展达到最理想的、最完美的状态,就研究的范畴来看,主要是以人的主观幸福感、人的积极情感体验和积极的社会氛围为重点研究对象。

马斯洛认为,只研究人的负面心理,如抑郁、焦虑、不安、强迫等,就会让人看到阴暗面,对生活的期望值也会大大降低。心理健康的人会具备比较完善的人格和较为稳定的心理素质,能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应对社会环境,拥有幸福的内心满足感。因此,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应该从积极的心理出发,调动快乐、健康等积极因素,让人们生活得更幸福、更充实。

三、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不足

人的身体、心理与社会环境能达到相协调的状态,就可以说是人的最佳心理状态。世界卫生联合会指出,心理健康一是人的身体、心理与情绪相协调;二是人的身体、心理适应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三是人具有幸福感;四是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充分体现自身价值。从以上的标准和要求来看,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之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消极行为与积极行为发展目标不平衡

传统心理学以治疗人的心理疾病、帮助人们过上幸福生活、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人为主要目标,因此传统心理学就成为一门类似于病理学的学科,主要是针对具有心理疾病的人群而开设。我国高校心理学最初就是以传统心理学为指导,主要是针对有心理障碍、心理危机的大学生群体,大多以消极案例为教育内容。这导致了能够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学生更多集中在问题层面,诸如人际交往、情感问题、学业问题、情绪问题、严重心理(如恐惧、自杀等心理疾病)。

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师的注意力也主要局限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在咨询过程中主要以矫正、疏导和预防心理问题为主。这很容易导致两种结果,一是使人认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都是有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人,因此大多数人即使生活中不能乐观面对挫折和困难(情绪经常低落、人生观较悲观)也不会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对自己的人生态度缺乏思考;二是对来访学生造成心理暗示,觉得自己心理不健康,在学习和生活中不乐观、不自信,总想着怎样才能避免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完善、统一的社会系统

当前我国高校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交给专职辅导员或专职心理咨询机构,如果个别学生出现抑郁、焦虑、自杀等严重心理问题或事件时,辅导员会承担比较大的责任,社会也会认为该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不够好、不到位。因此,高校的心理老师、辅导员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在单一辅导环境下,当学生的学习、生活出现悲观、抑郁、焦虑等问题时,并没有及时得到身边同学的开导,也不能得到父母等亲人的关心和关爱,只能将抑郁情绪压在心底,久而久之便会酿成悲剧。

单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达到完美发展、个人潜能实现极大开发,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但是当前我国各高校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独立开来,将心理健康课程与其他相关学科分离,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分开。出于心理学保密原则的要求,有心理问题的ร学生主动前来咨询时,心理咨询老师不将学生状况及时告诉其家人,也不提醒身边同学在生活中给予他应有的关心和帮助,这必然会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完整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四、积极心理学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

近些年来,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速度比较快,形式多样,例如各高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成立心理咨询室、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素质拓展活动等。不过,这些活动主要是以传统心理学为指导思想,所获成效有限。因此,如果能从积极角度看待学生心理问题,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效果会更好。

(一)从悲观、消极价值导向转为健康、积极价值导向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为了消除人的消极心理因素,更应该着重于培养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只有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心理健康教育才会收到最佳效果。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把重心放在第一个目标上,把纠正学❦生的心理缺陷作为存在和发展的理由。积极心理学则展示了一种新的理念,能兼顾两个目标,将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培养积极性上,适应人未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注重挖掘学生个性品质,倡导积极预防。积极预防是积极心理学的新理念,充分挖掘个体内部的心理塑造能力是积极预防心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人拥有善的本质,具备勇气、毅力、创造性、追求意义感、规划的能力、敢于爱的能力等美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这些优点,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加以应用。例如有些学生积极、主动,点子比较多,做了班干部;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善言辞,但善于发现细节问题,善于补充和总结。在这种情况下对比较内向的同学作引导,就要让他们意识到我和你只是优点不同而已,没有优差之分。

2.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既是心理体验过程,更是行为培养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动参与、主动创造与主动发展。积极体验包括人的感官体验和心理体验两方面,是培养人的积极行为的基础。这是因为积极体验不仅能够消除消极情绪,而且能调动积极性。可以运用这个原理,组织学生以团体的形式多参加积极体验活动,例如优点轰炸法、创新意识训练法、保持良好情绪的呐喊训练等,从而激发自信心和积极性,达到。增强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友和娱乐过程中敢于表达自我观点的勇气,并懂得维护自己的合理诉求。

(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完整、协调的社会组织系统

大学生生理、心理都已经基本成熟,所接触社会人群比较多,接触的社会问题比较复杂,但由于他们的阅历比较单薄,对某些社会问题还欠考虑,因此所承担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也是多样化的,不仅仅来自学校生活中学习、人际关系、情感等方面,也来自家庭和社会,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一웃个有机整体,不应该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社会的心理沟通、开导、鼓励割裂开来。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以高校心理健康课程为主阵地,同时注重发挥家庭和社会的辅助与协调作用,进而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完善发展路径,以家庭、社区为载体,走一条个人家庭学校社会④四位一体的整合之路。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