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微博时代中学德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由于中学生处于成长时期,认知能力并没有发展完全,不能一味♪地放任其自我教育,而是应该要坚持主体原则,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促进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
近年来,互联网在中国迅速发展和普及,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深刻影响,使媒体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这两年网络微博快速兴起,其社会影响力日益显现。据调查,从用户的年龄统计来看,青少年是微博的绝对主体和最活跃的用户群。由此引发了不少教育工作者开始对于微博时代的德育工作进行了新的思考与总结。
中学生德育是德育的重要构成体系,☣也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鉴于中学生正处于情绪不稳定时期,又容易受外界各种思想的影响。当他们面对微博上纷繁复杂的信息时,如何积极有效地对其引导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德育问题。笔者认为,微博时代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关键词:微博时代;中学德育;机遇与挑战
一、微博给中学生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1、微博为中学德育工作提供全新的德育环境。开展德育工作必然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因此环境是影响德育工作的重要因素。传统德育环境是自然和社会两种环境相结合的现实环境,而随着微博在中学生群体中的快速普及,它作为一个自由、平等的交流环境能使德育工作的进行更加人性化。大家都有发言权,可以在微博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人自由交流。德育工作者也不再是实行传统的灌输式思想教育,而是成为正确道德思想传播者和德育教育者的双重身份。在微博这个新型环境下,德育工作者和中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由传统的说服教育变成影响和引导教育。中学德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关注学生微博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及内心想法。传统的德育方式例如开班会、学生谈话,忽略了德育工作中的互动性,而微博的“关注”、“评论”及“转发”功能都充分表现出了它的互动性。第一,它与单纯的看客心理不同,表达一种“我在”的立场;第二,它与事不关己不同,表达一种“我知”的诉求;第三,它与暴力革命不同,表达一种非暴力不合作方式,“我能”的博弈。因此,在微博中,德育工作者与中学生可以在身份平等的条件下,交流思想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双向互动的平等和民主的德育环境。
2、微博为中学德育工作丰富了德育内容。我国的德育内容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其逻辑看似紧密,但往往与中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并不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积极生成。同时,我国中学生的德育内容政治色彩偏重,过于强调意识形态,没有考虑到中学生的理解承受力。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拥有不断信息更新的时效性和超快的传播速度,以及作为“自媒体”所具有的一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特点。如果能得到充分利用,它将可能克服传统德育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同时,微博作为一种新型媒体,不仅可以传输文字和图片,而且可以形象地用视频将文字和图片表现出来,这样极大地丰富了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给中学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微博传播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它涉及到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体育等各个不同领域,覆盖面很广,使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对比和融合变为可能,从而充实了中学德育内容。
3、微博为中学德育工作创新了德育模式。网络的发展催生了德育教育“一对一”的新模式,而微博的发展普及极大地推进了这种模式。中学德育工作是极富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工作,但由于物质技术条件的限制,传统中学德育工作很难做到依据每个人的思想基础、个性特点、接受能力实施完全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只能采取整齐划一的统一教学模式。微博以其虚拟性、自由性、便利性、开放性等特征为丌展个性化的德育教学、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德育教育工作者ฑ通过关注中学生微博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及内心想法,并针对其特殊情况,因人而异地运用个性化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例如,了解到某学生关注的都是与篮球有关的微博后,在对该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就可以讲一些与篮球明星有关的励志故事,鼓励学生奋发向上,不轻言放弃。这种方式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也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从而克服传统德育的弊端。此外,通过微博平台,中学生加强了与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紧密联系,实现了中学德育社会化的新模式。
二、微博给中学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1、微博的传播影响中学生的思想观念。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这种更少人干预、过问、管理和控制的网络环境必将对人们的道德水平、文明程度等进行一次或许是有趣的意味深长的考验。微博中任意言论通过大量转发都可在热门微博中出现,从而使更多的人关注到。这其中必然有部分个人言论是极端、消极或有失偏颇的,但如果这类言论获得大量转发就会使浏览者产生自我怀疑,从而可能会改变自己初始的观点和原则。中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很容易受他人言论的影响,如果不正确地引导,其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均易受到改变。例如,热门微博中经常充斥着社会的负面新闻,以及个人对整个社会抨击的言论使很多缺乏社会经验的中学生产生对社会的厌恶情绪,学习态度也逐渐变得消极。这个时候,如果中学的德育工作者不及时发现问题并丰动介入干预,就会给德育工作造成影响。
2、微博对中学德育内容带来的挑战。微博不同于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它具有实时性传播、文本的碎片化、海量信息的多元化、内容的多媒体性、传播的自媒体性、交流的互动性强等传播特点。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具备较成熟的游戏规则和1二作规范,传播内容讲究一定的党性原则和社会效益。而微博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任何团体和个人,不分国籍、种族、信仰、身份、政治倾向等,皆有可能在网上发布传播信息,致使网络信息资源纷繁复杂、鱼龙混杂、良莠并存,♂真伪难辨。虽然目前给此类微博已经开发实施了举报应用,但其“打假过程”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以致很多虚假微博信息在转发已过几万次之后才被公开声明该信息不属实。根据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学说,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其中个体的智慧水平也必然制约着个体的道德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学生所具备的对信息甄别、推理能力显然难以应对连成年人都难以分辨的各种微博信息,这无疑使原本中学德育内容面临新的巨大压力。
3、微博对中学德育方式带来的挑战。在以往的中学德育工作中,德育工作者主要采取“单向灌输”的方式将精挑细选的、符合中学生德育教育目标的德育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在此过程中,教育者是德育教育主体,是知识的源泉,中学生是德育教育客体,是被灌输的对象,教育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导向作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形成了一个主动与被动的模式。但是,随着微博普及的大众化趋势不断增强,中学生能够轻易地从网络中获取各类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从而弱化了德育工作者的信息资源垄断者ฌ地位。因此,在微博日益普及这一全新的形势下,广大中学德育工作者们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且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调整德育工作方法,从而为中学生创造一个富有道德感染力且与时俱进的德育新环境。
三、微博时代中学德育工作应对之策
1、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种方法,要求教育者按照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阶段予以适当的指导,充分发挥他们提高思想品德的自觉性、积极性,使他们能把教育者的要求,变为自己努力的目标。要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善于区别真伪、善恶和美丑,鼓励他们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要培养受教育者自我认识、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善于肯定并坚持自己正确的思想言行,勇于否定并改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言行。由于中学生处于成长时期,认知能力并没有发展完全,不能一味地放任其自我教育,而是应该要坚持主体原则,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促进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具体来说,德育工作者可以针对中学的实际情况,推进学校官方微博的建设,建立坚持正确导向的阵地,经常转发一些中学生感兴趣的健康信息,并可以适当对一些社会热点从德育的角度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参与探讨,树立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微博观。
2、提高学生甄别能力。面对微博上丰富甚至可以称为泛滥的各类信息,德育工作者要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知识的鉴别者。即教育者要让学生学会筛选信息、分析信息、综合信息,学会将复杂信息简单化。在高层次的思维中,如何过滤信息已经比如何获取与记忆信息更重要了。德育工作者要重点加强对中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提升中学生分辨真假、追求真理、理性判断、甄别评价和选择信息的能力。
3、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微博时代的德育工作对教师的各方面能力要求增大,德育队伍的建设依托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应鼓励教师面对德育工作学会研究、善于反思、敢于创新、不断积累。在平时的工作中,在探索素质教育途径、方法与手段时,对许多从未遇到过的情况和问题,教师要学会主动进行分析、探究,运用微博有效地进行解决。在具体完成某项教育工作以后,应对这一工作进行反思,找出成功与不足,进而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凼,总结出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使以后的工作少走弯路,提高效率。面对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敢于用新思路、新方法进行尝试;对一些沿用己久的方法,敢于进行怀疑、批判,并拿出自己的方案解决,善于通过新型的网络交流工具结合实际,博采众长解决问题。
以上是分析微博时代中学德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论文相关材料,希望你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