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缺乏吸引力,教与学之间相互脱节,必须深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发挥主体作用,推行学以致用,才能构建和谐教学。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中,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是当今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也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式。围绕这个间题,笔者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请教于方家。
一、缺乏吸引力是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
课本内容抽象,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
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任务,而且还承担着社会科学知识的传播以及培养学生继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这是由高中思想政治课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由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以及知识广博的延伸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反映,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太抽象,概括性与逻辑性太强。在学生们的眼里,思想政治课虽然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是学习一些常识性的知识,课本中某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只是点到为止,对实践的指导性不强,特别是课本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存在明显的差距,理论脱离实际,这大大地影啊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如何拓展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空间,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摆在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必须攻克的难题。
教学观念模式落后,缺乏创新发展愈识
由于多年的教育制度影响而形成的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有些教师在思想上跟不上时代脉搏的跳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传统的“传授型学习”和无反馈的“单向接受型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呆板僵化,主动创新不够,拘泥于课本知识,不善于用发展的观点来解决和分析间题,对学生限制过多、惟书本至上,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围着考试转,使自己成为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监工,导致学生不想学不愿学甚至于厌学,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注重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教与学之间互动性不够
教学应是一种达到和谐的双边活动。但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大搞“注入式”“满堂灌”等,只管自己完成任务,不管学生的学习效果。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师生间的合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机和兴趣是人行为的两大内在动力,首先取决于这一主体是否有学习的愿望和动力。明确的学习目的、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调动,思想政治课教学势必失去吸引力,失去来自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不仅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更是检验政治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吸引力的具体方法
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以提高兴趣
笔者发现学生 ☺对思想政治课的厌学情绪是政治课教学内容跟不上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所致,因此,必须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关注知识的热♥.点,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革新快。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及时地捕捉一些高新科技的热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例如,结合我国三峡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分别从财政、税收、国家宏观调控、国家职能等方面分析。又如,当今的伊拉克战争问题,让学生结合经济常识,来分析美国的经济、综合国力、财政与税收等;结合政治常识,分析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以及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等问题;结合哲学常识对美国的所作所为做理性的解剖与分析评价等等。
2.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从而为学生的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打基础。教学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会学习和具有实践技能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有关劳动合同的知识时,笔者设计相应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让学生去调查学校附近的各类性质的企业,了解企业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经过学生的调查,他们发现,调查对象中的大部分个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其员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同时还了解到一些员工利益受侵害的事件,由此原因还引发的一系列纠纷。
学生从这些活生生的事例中,强烈地感受到,在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国还要进一步做好许多工作,包括提高企业经营者和员工的法律意识,他们应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等。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自己将来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的重任。以这样的方式和途径培养起来的社会责任感,其效果是其他任何方式和途径所不能达到的。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新教材要求政治教师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不断创新,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1.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实际、生产实践来活化课堂。学习的目的就是把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根本宗旨。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适时引导要做到“导而弗牵,强有弗抑,开而弗达”。对于课堂探究,要抓住学生课堂讨论的时机,把讨论放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上,放在学生易混淆处;要放在学生思维的敏感区。如在讲《政治常识》中民族问题时,恰逢奥运火炬在世界传递之时,在法国出现了反华分子和藏独分子破坏活动,QQ、网络到处宣扬抵制“家乐福产品”,学生对此反应强烈,笔者及时提出问题:“抵制家乐福产品,这种爱国形式,大家觉得好不好?”“砸烂家乐福产品,与3·14西藏打砸抢事件有何不同?,,’’我们该怎样做才能体现我们的爱国之心?”通过课堂探究讨论,使学生明白要理性爱国,要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学习。
2.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求知欲望来强化课堂。由于思想政治课涉及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论性,要使学生真正理解一定的抽象理论知识,决非易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起学生对这些学习内容的重视,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和อ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尽量使学生在一种具体情境中去理解把握所学知识,减少理解的坡度和难度,以提高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加在《维护国家统一》的教学中播放伊拉克战争的片断使学生对国家主权、领土、政权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把相应的资料显示在大屏幕上,增加课堂的容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架起师生双方心灵“互动”的桥梁来优化课堂。在教授《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时,为了说明什么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笔者一开始就用多媒体影音软件播放了一段本班同学在学校小卖部购买商品的图像剪接。竟然在屏幕上看到自己或同学的身影,一时间,全班同学兴奋异常,纷纷指指点点,说这说那,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了。笔者趁热打铁问一个在镜头中出现的同学:“你刚才在找什么啊?还和售货员交谈了些什么?”于是,所有同学收起说笑和谈论,把眼光都集中在那位同学身上。“我在找蒙牛酸奶,伊利的不适合我。”“那找到了为什么还和售货员嘀咕些什么呢?”他的同桌接着马上说了一句。“我觉ร得好像比上星期贵了,因此想问间清楚,否则就不合算了”那个同学很爽快地回答。到此,笔者马上停止了播放,同学们知道我要提问了,都聚精会神地等待我的问题。“为什么人们在购买商品时一定会挑选适合自己的东西?为什么购买商品时还要问清价格?能不能和今夭我们要学习的课本知识结合起来?”就这样,教师能通过多媒体信息化手段把本来很拗口的概念通俗化、形象化了,同时亲切的事例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到教材的学习之中,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求知动机。学生有了求知动机,就能从心理释放出学习的热情,还能产生排除学习困难的毅力。学生的求知动机是我们必须刻意培养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与实现理想和前途的关系。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理想和前途都有自己的思考和打算。一旦学生认识到学习思想政治,对于他们实现伟大政治抱负和个人美好前途作用重大,就会把报效国家的责任感和实现个人前途的愿望变成求知动机,变成学习的内驱动力,就会为祖国、为家乡、为个人美好前途发奋学习,矢志不渝,孜孜以求。“如果仅有知识,忽视能力、觉悟的提高,那么政治课就成了纯粹的智育课,使思想政治课失去了灵魂和现实意义。”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实践反复证明,一个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人,即使掌握了很多的科学知识,也不能为社会做贡献,而且还可能带来社会危害。例如当今恐怖主义分子,他们丧失了做人的良知,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3.注重学以致用,提高综合能力。教师应让学生经常读课外政治读物,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各类事件。最后教师再加以点评,当学生看到自己能学以致用并能有新的见解时,就会由衷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习政治的兴趣。例如对美国火星探测器的成功飞行这一事件,笔者要求学生去分析说明,绝大多数高二学生能从经济上说明,这一事件对人类开发太空资源具有深远的意义;从政治上看,则反映了美国继续维持其世界霸权的政策;从哲学的角度看,再次证明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人类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规律认识和改造世界。
总之,吸引力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多年来的政治教学实践与研究证明,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来进行学习,对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吸引力是行之有效的,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