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剧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4-12-26 14:24:4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音乐剧作为综合性比较强的舞台的艺术,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音乐剧对于演员具有更高的要求,使得对培养音乐剧硕士培养更加复杂,对于音乐剧的教学€现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音乐剧的高等教育在我国还处在初级的探索时期,各个高校课程设置与教学的内容也在逐渐进行完善和调整。高校原有的对于硕士的音乐剧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无法适应音乐剧在发展过程中题目的新的要求,在课程的设置方面没有足够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特点,让教学的内容比较笼统,不够完善。本文主要对中国的音乐剧硕士培养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音乐剧硕士培养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音乐剧;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音乐剧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比较完善的发展,而在我国,主要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受到重视和初步的发展,我国在音乐剧创作与表演这些方面还比较薄弱,我国相关的艺术院校作为音乐剧优秀人才培养基地,在对高等音乐剧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音乐剧硕士的培养模式方面,需要各个高校在培养音乐剧硕士人才的过程中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原则,使得硬件和软件能够跟上时代的需要和人才发展的需要,实现创作和教学的有效互动。在重视音乐剧的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发挥出教师和创作等人才与管理层具有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音乐剧硕士人才,促进音乐剧专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与完善。

一、我国高校音乐剧硕士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我国音乐剧人才培养主要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最主要的问题是课程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课程内容覆盖面比较窄并且课程目标定位狭窄两方面的问题。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课程的内容覆盖面不够广,课程的实施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因为我国的音乐剧人才在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比较关注表演方面的人才培养,因此专业的课程存在覆盖面不够广的特点,课程的实施不能够获得应有的效果,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音乐剧硕士人才培养主要的课程是专业技能方面的内容,但是,在一些大学这些专业技能课程的授课时间不能满足需要,表演相关的课程课时也存在不足问题。课程内容的问题导致培养的人才综合素质不够高,不能够符合音乐剧表演的需要,音乐剧人才的全面发展还有待提升。另外课程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对于课程主体参与度具有直接的作用,学生的参与度高,课程的教学过程也会比较顺利,对于保证教学质量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很多学生对选修课程的内容不够关注,所以一些课程学生的参与度相对比较低。一些专业技能的课程因为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与学生都比较关注,因此参与度也比较高。但是课程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学生一般是被动接受知识,教学课程的质量难以提升。

(二)教学目标定位不科学,课程结构比例不科学。

我国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只是要重视学科的特点,还需要重视社会的需求以及生源的资质这些问题,比如需要培养具备哪些素质的人才和学校办学的方向是怎样的等问题,学校的差别使得标准各有不同。对于音乐剧高等人才的培养,综合性的高等院校和独立的艺术院校也存在很大区别。独立的艺术院校在对高等人才进行培养时主要侧重于专才的培养,而综合性的大学侧重于高等人才的培养,重视人才的综合能力。课程目标定位不够广泛,使得高校的音乐剧人才技能过于单一,不能适应音乐剧未来发展的要求。课程结构比例没有科学性,使得高校的音乐剧高等人才的综合能力还有待提升。

二、高校音乐剧硕士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

(一)学科的建设质量差异大,课程设置创新性不够。

现阶段我国的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过程中因为经费支持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人力和物力等的投入也各不相同,音乐剧相关的课程在开放性与自由度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别,造成学科的建设质量具有一定的差异,课程设置的创新性不足。我国很多高校对于音乐剧人才的培养课程一方面会借鉴国外优秀的音乐剧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内容,另一方面还沿用我国以往比较传统的艺术课程的体系,导致培养模式会受到固有思想的限制,使得音乐剧人才培养的模式难以实现本土化。第一是课程的结构过于传统。课程设置方面,选修课的作用是对学生的专业课程知识进行有效补充,使得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的。可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选修课逐渐演变成可有可无的内容。第二是办学的时间不够长,人才培养理念不够先进。我国的音乐剧高级人才的培养还处在比较初级的时期,办学的模式主要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办学方式来进行的,办学的时间不够长、办学经验不足,培养的根基不够深入。初期音乐剧的教学主要是持续的突破和尝试以及摸索,并进行自我完善的时期。在办学的最初阶段,不只是教学人员比较缺乏,音乐剧教育유工作的教师大多数是相关的行业转变来的,课程设置方面也具有比较明显的不足。

这些年来,尽管我们也在逐渐对教学的理念进行创新,按照目前的国情,对西方的教学模式进行科学的借鉴与学习,推动我国的音乐剧高等人才的培养更加科学,走向正轨,但是由于管理的体制和教育的格局以及师资力量这些客观因素的作用,导致其发展过程更加曲折。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我国的音乐艺术得到迅猛发展,社会对于高校的音乐剧高等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音乐剧艺术是不是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音乐剧的人才培养。根据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来说,音乐剧的人才培养的课程主要的目的是对学生的技能与技巧进行完善,很多教师关注演唱和舞蹈以及台词表演这些教学内容,对于音乐剧的导和创以及编,还☯有管理方面的知识培养认识不足。

(二)教师队伍建设的侧重差异。

独立的艺术院校主要是重视培养出具有高级的音乐剧表演技能的专业性的高等人才,在对教师队伍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主要重视教师自身的技术和能力,还会考虑到其是不是具备较高的音乐剧的舞台实践能力与水平。现阶段的独立艺术院校在音乐剧教师方面都包含比较非常丰富实践经验与掌控能力,并且很多的在职教师也还在音乐剧行业进行实践和表演。教师们具有的专业素质和音乐剧的比较丰富的资源,让独立艺术院校的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并且也可以给学生提供比较具有实践性的学习机会和舞台。但是企业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是独立艺术院校的教师虽然关注技能的练习与发展,没有重视对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分析,比较科学的高等人才的培养观念和方法以及模式无法及时得到理论方面的总结。

综合性的大学由于其办学的轨制和环境的作用,更加关注对教师科学的学历结构的建设。对综合性大学的音乐剧系的教师学历进行分析,可以知道他们几乎全部都是硕士以上的学历,因此其在专业的技能基础与理论的知识都是具有比较高的水平,在实践经验方面相比来说比较缺乏。

三、音乐剧硕士培养模式对策。

(一)科学明确培养的目标。

音乐剧是一门交叉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点,将舞台艺术上的音乐和舞蹈以及戏剧有效融合在一起。可是这三种艺术的融合并不只是简单相加,是进行科学的整理与融合。这种融合也是进行音乐剧硕士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的问题。需要对音乐剧的本体进行重新的审视和认识。在这点上,国外部分艺术院校可以给予我们比较全面且深刻的经验与启示。比如俄罗斯在音乐剧方面的高级人才的培养上,歌唱的训练方面一般是将意大利的美声唱法作为主要内容,在把握正确的歌唱方式以后,一般歌曲演唱就会比较顺利。对于舞蹈方面的训练,使用芭蕾舞的训练体系,重视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练习。对于表演方面的训练,使用的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特别关注的是台词训练。通过对这三种艺术扎实的学习与练习,学生的基础比较牢固,然后再开始有针对性地专业训练。比如在舞蹈过程中进行歌唱,在具有差异的情绪中进行歌唱等训练。

通过各种方式使得三者可以融合在一起。但是欧美没有实际意义上的音乐剧高等人才的培养院校,学生学习声乐和舞蹈或是表演都是在不同的地方,并且这是都是需要自费的。而在日本,根据四季剧团来说,校和团是一起的,学员在入校后和经验非常丰富的演员进行表演技能的学习,还要参与到剧社的演出中。总而言之,音乐剧艺术高等的人才培养需要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在构建科学的培养目标以后,需要根据我国音乐剧发展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得人才的培养更能适应我国社会的发展。

(二)创新课程设置。

上面提到要培养综合性的高等音乐剧人才就需要创新课程的设置。需要实现能歌善舞能表演这三个基础的教育目的,并在最后将这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融入到音乐剧的表演过程中。第一在音乐方面主要包括音乐的基础知识与演唱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对音乐基础知识牢固把握是非常关键的,包括基本的乐理和视唱练耳等这些内容,培养的内容可以借鉴高校的音乐专业,可以根据需要将其标准进行适当调整,为以后的歌唱与表演奠定比较坚实的基础。

声乐的演唱是进行音乐剧表演的关键内容,各项的歌唱技能也都发展得比较成熟。尤其是音乐剧的表演,假如只是重视对高等人才一种歌唱技巧的培养,非常容易带来一定的限制,使其无法适应比较多元化的演唱要求。因此需要构建多样化的声乐理念。第二是舞蹈课程。舞蹈是音乐剧进行表演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需要表演者具有牢固的舞蹈功底,并且还能够通过舞蹈表现出音乐剧要表现的风格,在音乐剧的教学过程中的舞蹈,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的。一是舞蹈的基础训练。要借鉴国外将芭蕾舞的基本训练作为主要内容的模式,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逐渐了解与掌握不同的舞蹈的基本功,可以有效使用自己的身体来表达情感。二是形体的训练。这部分是强化上述舞蹈基础训练的内容,主要作用是对学生形体与姿态实施比较具有侧重性的练习,让学生能够拥有优美的体态和健康的体魄。三是有对舞蹈的类型进行全面性的学习。中国音乐剧艺术在表演过程中很容易会碰到相关的舞种,比如古典舞和民族舞以及现代舞等内容,根据这种情况可以进行专业的练习,使得学生的舞蹈技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样能够适应多种音乐剧作品的表演要求。第二是表演的部分。根据目前音乐剧表演的具体要求来说,表演训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台词与表演。台词是进行表演的前提,音乐剧演员的台词需要和话剧演员的台词水平持平,话剧演员的台词训练主要包括正音和朗诵以及绕口令这些内容,因此音乐剧♪需要进行合理的台词训练。此外是表演的内容,需要将小品和话剧这些舞台艺术作为相应的标准与要求进行练习,在这个前提下还要结合戏曲表演中的身段表演,使得学生能够在舞台中对各种角色进行有效的驾驭。

(三)重视实践课程的实施。

音乐剧艺术在发展中遇到各种问题与瓶颈不只是由于人才数量方面存在弊端,还是因为人才具有的实践性不足。

具体来说就是大部分高校根据培养计划培养的音乐剧的高等人才,但是他们不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中进行实际的舞台表演,具有的实践水平与实际舞台表演的要求之间还具有很大的距离。音乐剧相关的高等人才在校期间实践的机会不够多,大部分时间主要是在舞蹈房中对舞蹈等技巧进行练习与熟悉,进行实践一般都是通过集体的方式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与晚会中,进行个人表演的机会很少,个人能力的培养机会不足。例如部分学生虽然自己在舞蹈房进行表演时表现不错,但是在公开演出的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造成无法将良好的舞台剧表演能力发挥出来,因此需要重视和强化实践课程,其一是音乐剧的鉴赏部分。

尤其是部分比较经典的剧目赏析问题,需要贯穿在音乐剧高等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在各个阶段进行反复的观察与欣赏。举个例子,在最初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观赏学习,能够引导学生知道什么叫作音乐剧艺术,其在表演过程中具有哪些特征,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对音乐剧具有比较全面的认识,逐渐培养他们对音乐剧的学习兴趣。在以后的鉴赏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具有侧重性的鉴赏,例如歌唱和舞蹈以及表演这些方面专题的鉴赏,还有台词与服饰等的专题鉴赏,等等,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学生现阶段的学习进程,在涉及哪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时候,进行相关的鉴赏活动。需要注意的是,鉴赏活动不是把经典的音乐剧中具有的各项表演与要求让学生进行死板的学习与套用,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了解自己与专业的表演人员之间存在的差距,这样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改进,进而逐渐提升自身的实践水平。其二是校内实践的内容。进行校内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新,对音乐剧艺术进行亲自的创作,使得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音乐剧具有的艺术本质与深刻的内涵。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其特点与资源的优势,结合外部的力量对本土的歌剧与音乐剧实施再一次的创作,并且让学生作为剧目的基本演员班底,主要的演员是在学生当中选择优秀的人员进行扮演。这种模式是借鉴美国音乐剧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来,对音乐剧的片段进行科学的自编和自导以及自演,从中能够对制作人和导演以及演员在音乐剧中各自的职责与作用进行比较宏观的把握。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对音乐和舞蹈以及戏剧,还有人物和舞台的美术等这些内容进行深刻的认识,体验到歌剧和音乐剧在进行制作的具体流程。在进行排演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排演的方案,例如角色的分配和剧情的发展状况,还有排演具体的时间与地点等这些具体的问题,将灵活与高效作为遵循的原则。在各个部分排练完成以后,还要组织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彩排。高校需要在这方面给予全面的鼓励与支持,对于场地与设备的使用这些硬件设施方面要进行大力的帮助与配合,根据情况定期组织专场汇报与演出等活动。对于校外的实践,需要与电视台和舞蹈培训中心以及社会演艺的团体加强合作,通过科学的形式来实施合作。一方面可以为这些团体和单位提供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四)重视在表演课程中身体律动课程的加入。

身体律动的课程和表演课与舞蹈课具有很大的区别,这门课需要学生能够在行动中进行表演,其在舞蹈的基础上,将角色放入,具有比较强的表演性,比如动物的模仿和无实物的练习。这些内容是非常适应音乐剧专业要求的。

利用律动课使得学生的肢体可以得到有效解放。尤其是在我国,音乐剧的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就是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自身无法做到完全的解放,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大多数的音乐剧专业学生的舞蹈功底不够高,一些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不够强也会导致表演不够柔美流畅。因此在音乐剧硕士培养过程中开展律动课程是非常需要的。首先是律动课程能够将行动与表演以及演唱充分融合在一起,能够促进音乐剧演员的综合能力的发展;其次能够辅助学生将肢体进行充分解放,让肢体更加协调,可以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五)在芭蕾基训的前提下强化民族民间舞蹈的训练。

音乐剧专业涉及舞蹈相关的内容,现阶段我国的高校中只有北京舞蹈学院在音乐剧专业方面包含有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内容,其他的高校一般都是使用西方教学的模式,将芭蕾的基础训练为前提,还包括爵士舞和现代舞以及踢踏舞等这些课程内容。笔者认为中国的本土音乐剧想要获得发展,需要融入中国的特色。中国舞蹈也是历史悠久,因此需要在舞蹈的课程教学内容中融入大量的中国传统舞蹈,例如中国的古典舞以及民族的民间舞等内容。首先是由于音乐剧的高等专业人才就需要具备综合的艺术素质与能力,中国舞蹈的类别也有许多,可以对学生的舞蹈能力进行有效的锻炼;其次中国想要对本土的音乐剧进行创新和发展,中国的各类舞蹈是中国舞台艺术的关键组成,也需要在本土音乐剧发展中保证其地位,所以对于音乐剧中的舞蹈课程与内容,需要根据情况添加中国民族的民间舞蹈的教学课程,这样才能够逐渐发展与壮大民族音乐剧,推动民族音乐剧的发展。

(六)设置即兴创作与应试技巧相关的课程,拓展教学内容。

音乐剧作为目前需要发展的关键文化产业,每个音乐剧都和市场的运作联系紧密。相关的从业人员一方面要对于其运作的模式具有比较深刻的掌握与认识,另一方面还要不断适应相应的机制。根据对美国音乐剧的课程了解可以知道美国音乐剧专业课程比较关注学生的应试技巧

培养,相关的教师会指导学生怎样在演员招聘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提升学生的竞争力。但是中国音乐剧高等人才教育没有相关的课程设置。现阶段我国的文化产业逐渐向商业化发展,岗位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在对音乐剧高等人才进行培养时需要设置即兴创作以及应试技巧这些实用性强的课程,让学生能够重视应试技巧的训练,对学生的即兴创作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让他们可以在实际的音乐剧表演中能够通过不断的创作保持表演的新鲜度。

在欧美国家,关注学生创作的能力以及实际的操作能力是相关的艺术院校必备的重要特点。他们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创作和演出的过程中,音乐剧的教研室在每年度都要推出五个音乐剧的演出剧目,组织音乐剧专业和其他相关的专业,例如管理与器乐演奏等专业进行创作与演出。为了提高活动的参与度,把排练与演出明确成一门必修的实践课程,并给予相应的学分。因此我国在音乐剧发展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即兴创作与应试技巧相关的课程来拓展表演涉及的内容,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具备比较全面的面试表演技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高等人才的即兴创作的能力与水平,逐渐提升学生的表演创作能力。

(七)逐渐完善相应的硬件设施建设。

首先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进行硬件设施的建设。音乐剧作为表演类的艺术活动的专业,场地与设施对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现阶段的高校中,只有少量的高校建设了专业的标准形体房与相应的演出的场地,很多学校音乐剧的教学场所都是难以确定的,很容易出现教学与训练地点变化的情况。音乐剧本身就具有比较强的实践性,由于场地与基础设施的各种问题,无法让学生进行顺利的学习,硬件设施的不够完善让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基础的硬件设施建设。高校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科学规划,对硬件设施进行科学的建设与完善。对高校的全部场地科学规划与划分,让场馆与设施具有更良好的利用率。另外还要和更多社会的文艺团体加强联系,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可以定期进行各种实际的演出,有效展示音乐剧专业在各个阶段学习的成果,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

  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现阶段的音乐剧硕士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并且没有重视对高等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现阶段的音乐剧的课程没有我国应有的本土特点,主要是借鉴西方的课程与教学模式,没有足够的创新性,对于发展我国的本土音乐剧具有一定的限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更加需要的是具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舞台剧高级表演人才,教师不可以只是依靠书籍来提高自身的能力,通过实践才可以对书中的技巧与真理进行科学的验证。因此在对高等音乐剧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音乐剧硕士人才的创作实践水平的提升,让他们能够在先进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学习,突出音乐艺术硕士培养具有的实践特征。由于教育事业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对于音乐剧硕士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方面也在逐渐进行探索与改进,这样逐渐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京玉.音乐剧之于音乐人才的全面发展职能:意义、反思与建议[J].大学教育科学,2017(01).

[2]智 艳.我国歌剧音乐剧复合型表演人才现状分析[J].中国音乐学,2016(04).

[3]郭宇.高等院校音乐剧人才培养(本科)课程现状审思[J].当代音乐,2016(04).

[4]杨晓亮.对音乐剧本体的再认识与中国音乐剧人才培养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5(02).

[5]洪燕.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高校音乐剧人才培养的宏观思考[J].艺术教育,2013(06).

[6]周小勇.浅谈音乐剧人才培养[J].艺海,2012(01).

[7]郭 磊.对音乐剧本体的再认识与中国音乐剧人才培养的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01).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