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类硕士生培养目标体系的创新和研究
【摘 要】本文根据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针对当前教育环节存在的问题和纰漏,提出了课程设置合理、管理制度规范、评价体系完善并结合校企合作实践平台的新的培养模式,旨在提升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认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工程硕士是指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侧重于工程素质培养和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۵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我国工程硕士教育培养是从工程类工学硕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无论从课程的设置还是从培养方式来看,还都是沿用的工学硕士的教育体系,虽然最终学生获得的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但实际上并未真正拉开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之间的距离,这与企业所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在大力提高研究生办∞学、教育、管理的背景下,探索新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有助于因材施教,使得特定人才符合特定需求,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1 明确培养目标
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特点和模式既与常见的全日制工学硕士不同,又不同于在职的工程硕士。因此,其培养目标必需区别于这两者,依自身特色而定。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的主要是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这些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具有可实现性、可见效性,追求的是效果和效益[2]。
可见,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的复合式工程人才。应用型指的是能依据自身能力并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复合式指的是良好的专业技能、独立的研究思考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工程研究与市场开拓能力[3]。
2 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的教育现状
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定位虽然表面清楚,但在实际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直接生源不足
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起步较晚,2009年才开始正式招生,因此真正了解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目标、学习方法、考核制度的人并不多,相应的直接报考人数也很少。学校为了达到预期招生人数,很多学生都由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学生中调剂过来,其考试成绩一般均低于工学硕士的入学成绩[4]。而全日制工程硕士又区别于以往的在职硕士,对在校期间的课程学习和在校时间都有严格要求,在职人员一般不会愿意报考。
2.2 培养模式单一
全日制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的教育区别并不明显,在课程设置环节,工学硕士的课程一般按照公共基础课、选修课、专业课、研究实践环节的方式进行,既所修学分达到要求即可,这样的设置有着强调理论性、专业性的特点。而我国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课程教育也采用这样的形式,教育模式相对局限,学术化、学科化的倾向性明显,并没有根据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教育和培养方案。
2.3 管理体系缺乏
2009年是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第一年,由于设立此学位的时间短,还没有形成一套独立的管理体系。很多高校仍延用了工学硕士的管理方式,即采用“统一管理”的模式,即由同一个辅导员统一管理全日制工程硕士和工学硕士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管理上缺乏区£分度,也就导致学生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认知不足。
3 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路径
3.1 扩大宣传力度
全日制工程硕士直接生源不足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其起步较晚,很多毕业生没有选择全日制工程硕士的意识,一部分是顾忌全日制,想继续入学深造的群体倾向于在职硕士,归根究底,是宣传普及力度不够。国家应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普及全日制工程硕士的相关信息,尤其是其培养人才的优势和鼓励政策,首先使“全日制工程硕士”的概念为大家所接受、了解,然后再提升大众对其的认知很肯定。
3.2 合理设置课程
3.3 规范管理制度
3.4 完善评价体系
良好而完善的评价体系是教育培养的指挥棒,建立有效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是推进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6]。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评价不能照搬一般硕士生的培养准则,应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应用的实际标准。尤其是在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的评选方面,不能一味地拿成绩和发表文章来比较,更应该结合导师的实际评价和在具体工程项目中的表现。众所周知,无论从高校培养的角度还是从硕士生自身的角度,评价都起着一种导向作用,有了明确的导向指引,学习、科研、做项目都将更有干劲且目标明确。 3.5 推进校企合作
高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高校的理论研究和科研能力强、教育优势明显,而企业有着工程实践方面的优势,因此,在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时,可以通过校企结合的方式,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优势。除此以外,还可以实行“ฅ双导师”模式,即硕士生由高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培养,弥补传统的单一学校导师在工程实践中经验不足的缺点。
高校在长期有合作的企业建立“研究生工作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好的实习锻炼平台,增加了社会阅历,提高了专业素养,还起到了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对企业而言,新生力量(下转第6页)(上接第31页)的加入能够促进生产进步,此外有一定理论基础的硕士生在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方面均有优势,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软实力”;对高校而言,研究生经过工作站的实习、锻炼后,其工程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将有所提高,提升了毕业生的质量;对硕士生而言,进入工作站无疑是良好的实践机会,有助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能在实际工程中学到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结语
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促进了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诞生和发展,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培养出一批专业素养高、实践技能强的工程硕士不仅满足我国对高层次应用人才的迫切需求,也是硕士生培养环节自我发展、改革创新的自在需要。在明确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目标的前提下,针对当前教育环节存在的问题和纰漏,提出新的顺应时代潮流的培养模式,结合合理设置的课程、规范的管理制度、完善的评价½体系和校企合作实践平台,旨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应用型的复合式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