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5-01-13 20:04:4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 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由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设计并提出“任务”,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演示或讲解等方式,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边学边练,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概括地说,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以任务(范例)引路,学生边学边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关键词] 任务驱动; 组织教学; 计算机教学; 高职教育

1 “任务驱动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是知识的灌输对象。“任务驱动法”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认知的主体作用,形成鲜明的“双主模式”。其特点是改造“传递―接受”传统的教学活动进程,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但并非自始至终。学生有时处于传递―接受学习状态。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主动的思考与探索;计算机有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这些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有机的统一体。

2 “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

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内,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设计“任务”时,其认知目标一般可以分为了解、理解、掌握3个层次。了解主要指学生能够记住或复现已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理解指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及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述、判断和直接运用;掌握指学生能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新情况下的简单问题。操作目标一般可以分为初步学会、学会、熟练3个层次。初步学会指学生能进行基本的上机操作;学会指学生能进行连续的、差错较少的上机操作;比较熟练指学生能进行效率较高的、习惯性的、有错误能立即自我纠正的操作。例如,许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的“学着做”“试一试”“动手做”等内容就包含了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要求。

3 “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

(1) “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ส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例如,在学习“输入文章”的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输入一篇自己的短文并保存起来”,这个任务包含“输入”和“保存”两步操作,并强调“自己的短文”,体现了与学生的关系和文章的“短”,主要考虑不要让学生把大量的上课时间花在输入文字上。

(2) “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说来,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规模过大,会偏离“任务驱动”的本意;前后“任务”之间能有一定的联系是比较理想的,但不要强求,否则也会加大难度。任务是手段,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务驱动”的目的。一般不提倡设计一个统领全局的“任务”,而是要注意由点到面,逐步介绍各知识点。一开始先让学生有所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后,再深入理解,然后适时地加以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运用有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

例如,学习“保存文件”的内容时,一开始可以让学生把输入的文章保存到计算机默认的文件夹中(操作较为简单,不会难倒学生),这时不必过早引入“文件夹”的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后,再介绍“文件夹”的概念及操作,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文件夹”,并把文件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

(3) 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在传统教法中,引入有关概念时,往往是按“提出概念―解ร释概念―举例说明”的顺序。大家都知道,感性经验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引入新概念、新知识时,应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布置任务―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归纳结论”的顺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中,观察到了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来分析、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适时地加以总结,概括出其规律性的知识,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

例如,在学习存储容量的单位时,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给他们布置一个“查看文件大小、磁盘容量大小”的任务,学生在完成该任务后,就会对容量单位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归纳出结论,让学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4) 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教学时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这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需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来实现。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活动“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得到锻炼和熏陶。因此,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4 使用“任务驱动法”应注意的问题

(1) 在对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对于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应用软件的学习,如Office系列软件、Internet操作等,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等,则不宜采用。

(2) 在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应对教材的内容作♋适当转换或调换,即糅合任务。同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状况,并积累大量素材,为设置教学情境,即设计任务所用。

(3) 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时,最好在具有交互功能的多媒体电子教室中进行,使任务驱动法的各个步骤环环相扣。

总之,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