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应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育论文

时间:2024-11-15 03:20:1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ศ面对此次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发挥学生主体性”号召,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从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逐步重视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这也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一环。针对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出了策略性的建议。

【关键词】教学思维发展机制探究

一、引言

“教学如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一命题涵盖两个系统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教师的“教”,二是有关学生的“学”。教与学是辩证地、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教学相长。只有教学相互促进。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机制

1.教师“会教”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先导会教是学生进行有价值思维的先导和催化剂。会教,就是教者要思如泉涌,循循善诱,环环妙引,层层巧导;或引导,以激发“情感场”,补充思维的能源,启发思考问题的路线、途径;或指导,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寻找思维的“诱发点”;或疏导,以越过思维的障碍;或疑导,以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想要达到“会教”的境界,教师不仅要具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素养,广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而且还要善于依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作用。

2.培养问题意识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前提

思维由问题而起.问题是思维的“诱发剂”,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思维闸门。使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因此。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集体中面对同一命题产生的诸多疑问,引导学生共同思索,彼此质疑,相互辩论.使每个学生能够发现自己主观世界里的种种认知冲突,并使各自的想法、见解发生变化,从而使每个学生进入“愤”与“悱”的更高境界。

3.重视思维方法的训练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保证

思维方法是人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门径,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工具。给学生以科学思维方法上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思维方法,并向现实应用发生迁移,是“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保证。

指导思维方法,既要注重抽象思维方法的指导,充分利用左脑;又要注重形象思维方法的指导,努力开发右脑;更要注重实践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苦苦质疑的兴趣、主动性和对问题孜孜以求解决的积极心态。指导的重心是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策略与能力。其次。教师要善于抓住思维过程来指导。既要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指导,使学生能够掌握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过程;又要有思维过程发展“中介”作用的指导,使学生明白在思维过程中,是“中介”的作用把一件件事、一个个过程、一个个人的本质联系了起来,进而使学生⚥认识“中介”,理解“中介”,学会运用“中介”,有效地进行思维,提高思维能力。

4.思维品质的塑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突破点

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能力差异的表现。也是智力差异的表现,主要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塑造是发展思维和智力的一个重大突破点,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抓住思维品质的个别差异、年龄结构差异、性别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性,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训练其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使其富有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具体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要尽可能创设真实的、日常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基于“真实问题”将不同学科知识整合起来,去挖掘知识更广、更深的意义。翻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才能激起学生认识和解决矛盾的心向,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矫治思维的“盲点”。创设问题情境,一要考虑适时性,二要考虑针对性,三要考虑启发性,同时要兼顾问题本身的性质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特点,并适时启发、点拨,使问题在情境中得以解决,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取得最大收益,提高其分析、理解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就是要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式,使学生面对所发现或所提出的问题能抓住问题的核心,并 ت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确定解决问题原则、途径和方法.以及从理论和实践上能够检验假设。具体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质疑创新能力。要多组织有目的的观察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中训练思维的灵敏性、综合性和创新性。问ง题探究一要注重针对性,二要注重过程性,三要注重创造性。教师要通过指导、点拨,教会他们如何获取、筛选、综合和分析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使他们在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其创造的能力。

3.重视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就是要选取蕴含着思维结构知识的典型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究,使学生掌握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顺向结构和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逆向结构,理解带有普遍意义的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并把科学思维与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统一起来。案例分析法需要注意三点:一是基本性,即教师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思维知识结构:二是基础性,即思维内容的教学应该适合学生的目前的智力发展水平,应该成为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三是典型性,即通过精选的案例剖析,使学生掌握一般的思维规律与方法,通过对案例的典型性分析,促使学生把所获得的认知进行归类和迁移.进一步探究具有普遍规律性的联系,加强思维的自觉性。

4.加强对话互动

课堂中的对话与互动是主体间的平等交流。建构主义认为,在与他人的对话互动中。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促进个体思维的不断发展与成熟。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的多项对话互动,参与者探讨各自的观点,新的意义、新的阐释层出不穷,思维在不断的碰撞过程中得到不断的训练与丰富。教师要注重在课堂中引发“真正的话题”,这些真正的话题是能够引起“当事人”共同兴趣、共同思考解决的话题。从而让学生自由思考、自由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并适时加以指导。

杜威曾说过“儿童是出发点、中心和目的。他们的发展、成长就是理想”。因此,教学相应地要面向帮助学生发展适合与各个学科领域的学习和思维策略,教师和学生一样变成共同认知过程,即在特定情境中建构意义过程的参与者,以确定学生如何建构和加工知识,而不是学习了多少。总之,当前教育改革普遍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以往只关心书本知识的学习转向对学生内部心理机制的思考,从外部的激励、奖惩制度转向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导,这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必要一环。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