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在工商管理教学的主体地位论文

时间:2024-11-10 17:09:4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工商管理教学效果欠佳是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根源在于管理知识只是在原则上指明了管理活动的方向,因此,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的讲授法难以取得实效。工商管理教学应突出训练的主体地位,以训练促进大学生掌握管理原则,同时提升运用管理原则的技能。

关键词:工商管理教学;管理技能;教学方法

近年来,工商管理教学效果欠佳再次引起社会关注。国内有大学是否应设置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讨论,国外也有商学院正迷失方向的呼声。对此,应从管理知识的特性出发进行系统思考,树立起训练在工商管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可从根本上提升工商管理教学效果。

一、管理知识只能为管理活动指明方向

管理知识有别于工程技术类知识,不能精确到操作规程层面,只能在原则上为管理活动指明方向。以经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原理为例,其核心思想为:寻找最佳操作方法、培训工人使其掌握最佳操作方法、劳资双方真诚合作分享最佳操作方法带来的增量收益。以上几点都不难理解,但要做到却不容易。具体到某一企业的某项工作,其最佳操作方法是什么,应该如何培训工人,应该如何设计工资制度使劳资双方满意,都需要管理者自己去探索,科学管理原理只是从原则上指明了管理应朝这些方向努力。管理知识的上述特性早为人们所发现,只是尚未形成共识。已故管理☃学教授孔茨在其编写的《管理学》教材中较早提到了学习者期望管理学有一天能发展到像工程技术学一样实用。米勒教授于1984年在国际知名刊物上撰文指出管理知识实用性不强;或许是有感于此观点未得到社会重视,2003年他再次撰文强调此观点。管理理论的上述特性或许是固有☒的¡。因为即使是使用相同设备、生产相同产品的两个企业,因其人员思想观念不同,管理上很可能大相径庭。一个企业的领导方式可能是民主的,另一个可能是专制的;一个企业的决策可能遵循管理原则,另一个可能是凭经验做出。倘若两个企业的设备不同、产品不同,管理上则更不会有相同的规范。因此,管理理论只能抽象到原则层面,不能像工程技术知识可以精确到操作规程层面。根据管理的一般原则,提出适应具体企业的管理规范正是管理者所应该做的。

二、管理技能是管理知识得以应用的前提

理论知识应用需要相应的技能支撑。对于一般理论知识,可在知识传授的同时进行技能训练,之后辅于实习,学习者一般能较好运用所学知识。大学本科生学时分配以知识学习为主,实习为辅即是此理。但管理知识具有特殊性,技能训练需要更多的时间,没有相应的技能,管理知识便不能得到运用。管理知识的运用需要良好的概念技能、人际技能及技术技能。概念技能是指认识企业内外部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形成企业运行整体观的技能。人际技能是指在自身行为中能融合他人需要的技能;技术技能是指熟悉企业生产技术知识。这三项技能对管理知识的运用都是重要的。直观地看,没有技术技能,管理便是外行领导内行;没有良好的人际技能,与人协作便是空谈;没有很好的概念技能,管理就是盲人摸象。上述三项技能中,概念技能及人际技能是工商管理教学的内容,技术技能与具体企业相关,管理者进入具体企业后应进行学习。概念技能可大致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一是能处理简单流程事务,这类事务所涉及的信息量少,且易获得,办事规则也是简单的、熟知的。汽车司机、企业出纳等的工作属于此类。二是能处理复杂流程事务,这类事务需要处理的信息量较大,时间跨度较长,信息处理规则可能有多条,需要办事员自己去搜寻以及综合权衡。

人员招聘、生产成本分析等工作属于此类。三是能设计复杂流程,比如设计企业绩效考核制度,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等,此类工作时间跨度长,需要收集、处理的信息量大。概念技能达不到第二层次,即使学习了招聘、生产成本分析方面的知识也不能胜任招聘、生产成本分析工作,工作中会不时顾此失彼;概念技能达不到第三层次,学习了战略管理知识也不能制定出合理的发展战略,因为信息的收集量及加工深度都会受到限制。人在体力上的差异较为明显,如举重,一人只能举起25公斤的箱子,另一人能举起50公斤的箱子,二者在体力上的差异清晰显现。倘若将箱子里的重物换成信息,人在概念技能上的差异也能清晰显现。概念技能强的人能举起包含信息量大的箱子,概念技能弱的人则只能举起包含信息量小的箱子。前者可胜任复杂劳动,后者则只能从事简单劳动。人在人际技能上也有明显的差距。人际技能强的人能长期关注他人需要,能在自身行为中考虑他人需要,尽力寻找双赢的路径,甚至能做出自我牺牲满足他人需要;人际技能一般的人能临时性地在自身行为中考虑他人需要,将亲切、友好传递给对方;人际技能较差的人难于在自身行为中考虑他人需要,会显得自私。人际技能上不去,管理知识的应用会受到限制。比如,一位管理者对自己目前的地位及收入满意,若其人际技能一般,便不会去主动应用管理知识,改进管理以使他人受益。

三、大量训练❅是管理知识及技能获取的必由之路

管理知识一般易于理解,与生活常识接近,学习者接触后,易生轻视之心,进而忽视将其融通、内化。没有融通、内化的知识在实际中是不能很好运用的。例如,能认识3000英语单词不等于在会话中能使用3000英语单词。管理学习也是一样,知晓别人呈现在眼前的管理知识,不等于自己在工作中需要时能想起。将管理知识融通、内化需要反复记忆,不断练习。鉴于工商管理知识一般较为易懂,教师在课堂上大量讲述是没有意义的,课堂教学应以训练为主。课程初始教师即可在几个学时内讲授完本课程所包含的管理原则,随后,一方面用较少时间讲授细节性知识,另一方面利用大量时间通过案例、思考题等反复训练大学生运用管理原则的能力。如此,大学生才能将管理理念融通、内化。当前,工商管理教学基本上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大学生很少主动阅读、分析案例,思考管理问题,这是教学效果差的症结所在。管理知识的学 ﭢ习过程,也是概念技能的训练过程。概念技能的功用是透彻地把握复杂系统,既见森林,也见树木;将管理知识融会贯通,也是既见森林,也见树木。

因此,管理知识的学习与概念技能的训练可为同一过程。将一门课程的知识(主要为管理原则)融通、内化,其难度相当于处理一项复杂流程事务;将管理所有核心课程的知识融通、内化,其难度相当于设计一个复杂流程。因此,大学生若能将一门课程的知识融通、内化,其概念技能就达到了前述第二层次;若能将所有核心课程的知识融通、内化,其概念技能就达到了前述第三层次。在管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开展团队活动,如小组讨论,合作完成研究课题等,可训练大学生的人际技能,培养大学生在团队活动中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的意识。由于人际技能的提升涉及转换心智模式,深层次开发需在处理实际工作关系以及复杂的利益关系中才能进行,因此,大学生人际技能的培养应以传输理念及引导性开发为主。将工商管理知识融通、内化需要大学生沉浸到知识中去,反复思考,反复训练,一次性的介绍以及偶尔训练不可能达到目标。树立起训练在工商管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及评教指标体系,将教师及大学生的精力引导到训练上来,应是提升工商管理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