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是干什么的
目前东西方艺术教育存在各自的问题,问题的表现形式看上去不同,可其原因是相同的:都是由学院体系认知的程式✡化导致的。由于教学内容必须是具体的、可量化的东西,“技法”、“形式”容易说清楚,但艺术的核心部分难以量化。所以,学院派最容易陷入孤立地研究艺术形式☤和手法的教条中,把艺术研究局限在量化的形式、材料中,导致难以从根本上抓住艺术的核心问题。
我曾在欧美多家艺术学院演讲,经常与研究生进行讨论。现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年轻人都来纽约发展,我从这些毕业生的作品和他们的困惑中,看到了西方艺术教育的问题―偏颇地强调创造性。
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无疑是重要的,但问题的关键是,现在某些学院的教学把创造性思维的获得嵌入到一种简单的模式中,而不是从根本上进行探索。事实上,创造性的获得虽有规律可循,但它的发生又相当“个案”。一味地对学生强调创造性,但教给他们对待创造性的态度和渠道却是相似的,结果使学生充满了创造性的愿望,却只能拥挤在只为“创造性”而创造的窄路上。由于思维方法相似,自然,创造的结果也都雷同,这反而损坏了学生本来就有的一部分创造性。
再从西方具体教学方法的弊病来分析,他们过于强调对作品的解说能力。比如,学生必须说出创造形象的理由、受影响的来源等。这里面有个非常大的悖论,即视觉艺术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不能用语言表述的,正因为有些事情用语言永远不能解说,所以才有艺术。最有价值的艺术创造难以在解说中找到合适的上下文。若教师强行把学生的思维嵌入艺术史的模式中,将使学生对作品本身不负责任,而对解说的效果特别看重。所以,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不是艺术创造本身,而是为艺术辩解的能力,它将导致艺术学院的毕业生都会做一种能自圆其说的、标准的,当然也是简单的现代艺术。就像我们的毕业生一样,都有一手娴熟的绘画技能。
这种弊病是如何形成的呢?西方艺术是以艺术史写作的框架和方法为目标的。西方艺术史的基本态度是,记录那些对艺术史有明显的形式改变的艺术家及其作品(那些有明显可阐释性的作品)。艺术家以此为目标,创作动力却与创造性本身无关。另一个客观原因是,在北美,成功的艺术家不需要在学院任教,在学院的艺术家,大部分又是在主流体系中不具备成功经验的人,他们怎么能给学生有效的引导呢?
中国的当代艺术教育,优劣当然也是交织在一유起的。比如,我们的艺术教育与传统没有明显断裂,这是长处;但传统与新型社会形态需求的差距问题并没有解决。学生的学习有相对明确的标准和根据,但这套成熟的体系只偏重技能的传授,学生直到毕业,也没有把艺术的道理、艺术是怎么回事搞清楚。具体说就是:艺术家究竟是干什么的?他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他与社会构成一种怎样的交换关系?
现在的艺术教育中,一部分先生讲艺术史论,另外一部分教技巧,但我总感觉缺少一个中间环节―没有人讲两者间的关系和其中的道理。一个学生如果♚弄懂了这个道理,他在任何环境、做任何工作都没问题。
我有时候想,我有房子住、有工作室用、有饭吃,这是用什么换来的呢?美术℉馆、收藏家愿意出高价买我的作品,他们买走的是什么?作品本身只是一堆材料,值那么多钱吗?是由于精工细作的技术吗?在制作上比我讲究的艺术家很多。其实,艺术最有价值的部分,是那些有才能的艺术家对其所处时代的敏感、对当下文化及环境高出常人的认识、对旧有的艺术从方法论上进行改造,并用“艺术的方式”提炼出来。这是人类需要的,所以才形成了可供出售的价值,进而形成交换链。所以说,好的艺术家、设计师既是思想型的人,又是善于将思想转化为艺术语言的人。而什么是这类人的基础呢?
一直以来,我们对艺术基础教育的认识是偏颇的,重视绘画技巧基础,轻视思维能力基础;不考虑未来艺术家所应具备的素质,把大量时间用在适合古代画家需要的素描训练上。试想,一个人从准备考高中开始,经过高中、本科、研究生的学习,从几何石膏到双人体,我们培养出来的艺术家,花在素描上的时间是惊人的。而在这样大量的时间内,没有课题的变化,只有难易程度的变化,全部过程只解决了一个技术―学会把三维的对象画到二维的平面上,看起来还是三维的。素描确实是一项有效且必要的训练,但不是全部。素描的目的不只是描绘本身,把素描作为基本载体,可以分解出很多不仅与绘画技能有关,而且与整体艺术思维有关的一系列专门课题。通过训练,可以培养一个人观察事物的能力、完成工作的能力、建立和培养有创意的思维线索的能力,从而从一个粗糙的人变为一个精致能干的人。
现代艺术教育,还必然涉及“大美术”的概念。“大美术”是显而易见的趋势,它应该是包括与美术有关的设计、服装、广告、建筑等专业的整体美术概念。从“纯美术”到“大美术”,这条弧线的延长线就是未来美术与周边生活的关系。我甚至认为,将来“美术”这个概念是没有实质意义的,它会被“大美术”稀释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纯美术将成为一种真正的传统艺术,像古典剧种一样被保留着。当然有人还在做,并继续对它进行现代化的尝试,但这部分绝对不是未来新型美术的主要部分。未来学院教育的主要任务,一定是培养具有开阔的、创造性视野的人,有极强适应力、能进入社会各种工作领域的人,有极强的预见力和懂得如何发挥才能的人。这包括对创意和实现能力的培养,即学生们应该具备广泛的知识、合理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精湛的技能等。
说到底,美术的宗旨最终会还原为其起源时的职能,它不是因为“美术职业”,而是因为人类生活所需的“创造”而产生的。创造这个基本动力,是艺术的核心,也是人类所有学科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