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村经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新模式论文
为了帮助大家设计撰写论文,范文网为大家分享了人力资源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供您参考!
按照中央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塑造一支高素质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人才队伍。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根本出路。因此,分析农½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同时对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也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农村人力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其中农村人口8亿多,农业劳动力5.4亿人,约占总人口的47%。这是我国农业发展极其可贵的一种优势资源。但是,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文化水平低的占相当大的比重,由于我国非农产业的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城市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赶不上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增长,造成大量农村隐性剩余劳动力的存在。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极其丰富,但是人力资源质量都不高,而且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也不合理。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我们必然要考虑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一丰富的人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2.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集中体现
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人力资源存在浪费。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1.3亿人左右,每年还将增加500万。如此庞大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过剩,必将导致人力资源的闲置。在人力资源还未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开发前,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给城市增加了压力和困惑。
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所从事的产业,第一产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8%,第二产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0%,第三产业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2%。农村人口多集中在第一产业,即以劳务为主。
地方政府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认识不够,观念转变还不到位。全国很多地方政府没有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还没有树立起强烈的人才意识,多数乡镇政府没有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项准公共服务而纳入公共财政框架。
农民增收困难。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二、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我国农业面临严峻的困难与挑战,主要表现在:农业自然资源短缺;农业生态恶化;粮食生产地域差异明显,粮食供需品种不平衡;农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庞大、质量低下的现状已成为建设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巨大瓶颈。如何把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力资本,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发展动力,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
当前,我国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指对农村劳动力的挖掘、培训及合理使用,即通过农村各种形式的文化教育、技术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出实际所需的各层次人才。
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与措施
1.必须正确认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各级政府应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把人的全面发展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第一位。
2.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要求,农业要由注重产量增长为主转到产量增长和质量提高并重,大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由注重传统投入为主转到传统投入与资本、技术投入相结合,努力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由注重原料生产为主转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切实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由注重农产品产量增加为主转到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主,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流动和使用制度。对传统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就业制度等一系列行政制度进行创新,建立起便于农村现有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的行政制度。以市场为中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实现人力资本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按照人力资源的价值量和转化的资本量,建立人力资源的使用制度, ☹从而实现劳动力的最优配置。
4.改变农民思想观念,更新农民生活方式。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农村面貌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更新。劳动者的思想素质影响着劳动者的行为选择。要淡化农民封闭保守、不思进取的守成意识。通过学习,让农民树立知识致富的思想,真正掌握科学技术,运用各种知识指导劳动,实现知识致富。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如何认识农村经济发展的源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就是一个不断释放农村经济源泉的历程,扭转城乡经济失衡需要把农村经济问题放在城乡一体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考虑,加大农业公共服务建设来充分激发农民的个体积极性,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