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研究

时间:2024-12-27 01:17:3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通过利用变异系数、相对发展率和区位熵对云南省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速度和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表明:从时间尺度看,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呈逐渐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则在不断减小;从空间尺度看,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显著,最后结合区域实际,提出了缩小差异的对策。

关键词:云南省;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空间差异

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必然现象,它的存在和发展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都产生着直接、间接的影响,因而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祖国大陆同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的过渡地带,与东南亚的越南、老挝和缅甸三国接壤,边境线长达4060km,其中,中缅边界1997km,中老边界710km,中越边界1353km。许多年来,在国家“重稳定、轻发展”思想的影响下,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抑制,非均衡理论的推行导致区域经济差异进一步拉大,使其经济边缘化趋势更加明显。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前沿和新时期“桥头堡”建设的重要阵地,这一集民族、贫困、山区于一身且资源丰富的特殊地区,其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关系整个大区域的经济格局。因此,研究其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不仅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稳定和长治久安,而且对政府调控区域经济发展十分必要。

一、研究区域概况

二、边境地区经济基础分析

经济总量特征

经济结构特征

区域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是表征区域经济结构水平的主要指标。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的水平是密切相关的,边境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进程比较缓慢,并在一定程度上呈现过早“软化”的特点,即以传统服务业和旅游带动的第三产业比重偏高,第二产业比重偏低。2009年,除红河州和怒江州产业结构为“二、三、一”模式外,其他大部分地区为“三、一、二”或“三、二、ห一”模式,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的地区经济增长动力引擎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城镇化水平代表着非农产业发展的经济要素向城市聚集的程度,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边境地区农业人口占有相当大比重,与其它欠发达的特征相一致,城镇化水平也低于全国和云南水平。从2008年数据来看,城镇化水平较高的是红河、西双版纳和德宏,接近或超过云南省33·0%的平均水平,其他州市均不到30%。

三、云南省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空间差异

经济发展差异演化分析

主要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异系数越大,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异越大;反之,则越小。

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在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在不断缩小,但绝对差异在不断增大。

经济发展速度的空间差异

2000—2004年NICH>1的有红河和西双版纳;

2005—2009年NICH>1的有红河、西双版纳和德宏。

从ฌ近十五年来看,红河和西双版纳的经济发展较快,发展速度一直高于边境平均水平,普洱、临沧、文山和怒江则完全相反,一直低于边境平均速度,德宏在前两个阶段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但近年开始提速。

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

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多要素作用的过程,各个区域所具备的发展要素不同,发展水平也会产生较大差异。为了解边境各州市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这里引入区位熵进行测算。公式如下:Qi= /Si和S分别表示i区域及全区的地区生产总值,Pi和P分别表示i区域及全区的人口数量。Q©i的值越大,说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为对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异进行比较,可按区位熵的大小对地区经济进行分类:全区的经济区位熵的平均值为1,当Qi>1时为经济相对发达区,当0·8

由此可见,由于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区位因素和历史基础等条件的差异,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其中,以红河和西双版纳经济发展趋势最好,其他六州市经济发展程度不一。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加强区域合作与产业分工,进一步优化地区经济分布格局。

四、结论与对策

总体来说,由于各种条件的差异,边境地区许多经济指标不仅落后于发达地区,而且在内部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边境地区的经济差异作为云南省经济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局的稳定、开放和发展,理应予以更多关注。在大多数地区尚不发达,而发展资源供给有限的约束条件下,今后仍须采取非均衡增长的区域发展战略,优先提升地区整体经济实力,并在财政、税收、信贷、边贸等方面给予边境地区相应的政策优惠,避免在循环累积因果机制作用下,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增大。

加大对边境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

长期以来,为了追求总体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云南省将生产要素投向经济基础较好、经济回报率高的地区,使得地区间在经济社会的发展等方面差距越来越大。落后地区经济基础差、投资回报率低,若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发展经济必然导致效率低下、经济发展缓慢[3],导致地区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所以政府应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尽可能多地将项目、资金、技术投入到经济落后地区,优先改善其基础设施条件,尤其是交通和通讯等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加快连接境外和连接边境八个州市的铁路、公路的建设,消除制约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深化边境贸易和旅游

边境地区与邻国山水相连,发展边境贸易具有十分便利的区位优势。应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和“桥头堡”建设的一系列机遇,深化边境贸易的体制改革,完善边境贸易相关政策、法规,改善边境贸易口岸的基本设施条件,与毗邻国家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边境贸易活动。同时结合边境贸易和边境旅游互动发展、相互依存的特点,加大对边境旅游的宣传力度,改善旅游发展的软硬件条件,使边境地区的旅游业快速发展。

加强边境地区内部合作

区际合作既有助于推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不断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区域之间通过优势互补、优势共享或者优势叠加,能把分散的经济活动有机的组织起来,把潜在的经济活力激发出来[4]。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以使有关区域通过合作各展所长,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的配置,自主地协调地区之间的产业分工。以旅游为例,在云南的8个沿边的州、市之间,德宏、红河以及西双版纳等三个州无论是在边境旅游ต资源、边境旅游发展历史方面,还是在边境旅游发展的业绩方面都明显要优于其他5个地区[5]。邻近地区可以依托德宏、红河和西双版纳的优势与之展开旅游合作,把各地最有特色的旅游景点串联起来,策划多个旅游精品线路,对外进行整体旅游推介,逐步形成沿边旅游圈。

发展外向型特色产业

一个地区要想取得经济增长,关键要在本地区建立一系列的推动产业,通过产业聚集推动经济增长[6]。边境地区是中国西南与南亚、东南亚地区的中间地带,要充分考虑各地区资源环境、区位交通和产业等方面的发展基础,依托建设国际大通道的优势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资源和市场加强产业培植,提高特色经济外向度,促成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例如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速溶咖啡生产企业,在生产加工等方面很有优势,而东南亚、南亚许多国家是重要的咖啡种植和消费国,双方合作空间很大,可以这些地区作为主战场,大力推进咖啡产业的发展。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