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移动支付的自助缴纳学费系统在高校的应用思考
一、前言
据统计,2013 年全球移动支付规模达到 1.45 万亿元,同比增长了 45%;而 20092013 年的年均增速超过60%。 2013年全球移动支付用户超过 2.45亿人,同比增长了 22%, 而 2012年国内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为 1511亿元,2013年市场规模超过 3000 亿元, 同比增长了 89%。典型的移动支付模式,一般需要第三方支付的配合,第三方支付的产生,使得客户不直接与银行进行支付清算,优势如下:一是在电子商务中可以起到担保作用。二是第三方支付可以集成众多银行, 且不用开通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也能进行支付,方便快捷。 三是可以节约交易成本。移动支付表面上是把支付终端从电脑端向手机端等转移,目前大多数移动支付表现为远场支付,主要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来实现支付。
远程支付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模式来实现:一是客户端模式,二是内嵌插件支付模式,三是手机刷卡器模式。微信是腾讯公司于 2011推出的一款为智能手机提供文字、语音、短信、视频和图片,支持多人群聊的介于 QQ与微博之间的即时通讯服务软件,而在部分高校,学生收费的管理工作已经采取多渠道多元化的缴费方式,尽管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成效, 但是在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 ت,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个人和企业通过此平台都可以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台。 目前各行业都在积极探索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行业应用模式,基于微信公众账号的服务模式呼之欲出。 学生收费一直都是高校筹集资金以及经费来源的重要渠道,因此,对其的管理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管理质量。 微信支付不仅整合了社交网络平台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同时也整合了手机银行,能够最大化的满足客户的支付需求。 当前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行业特点的微信服务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高校可以分析和归纳各个行业的经验,能起到博采众长,集思广益的作用。
二、微信及其公众账号
微信传播典型地体现了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 微信是基于 QQ 平台的应用软件, 因而在它的信息传播模式中,传受双方的关系特点传承了 QQ平台的特质。 传播主体即用户群体更加精确,微信相比而言则更为便捷,QQ号与微博、微信、邮箱、音乐等等应用相关联,手机 QQ 用户可直接用 QQ号码登录,可谓是 一号通天下。 其次,传播主体呈现出年轻化、 高学历的特点。 对于微信这种 IM 领域的 新星,学生群体和上班族等时尚人群更容易接受和推广,微信作为新兴网络社交、即时通讯工具的代表,其产生有社会原因和社会需求两方面:从社会原因看,微信以新兴科学技术为依托、以高科技电子产品特别是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社交产品,是一个极其符合时代特征的工具;从社会需求来☯看,人对新鲜事物有着深怀好奇心,同时人的社会性,又容易受到周围事物和人的影响,这种类似于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 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受众心理和群体归属感促使人们更愿意使用同种物品,采用同种工具和方式进行交流,以期获得社会认同。 在这种条件下,微信作为一个非常符合时代需求的产品,脱颖而出,而各种自媒体公众账号纷纷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涌现,传统媒体也逐步开设公众账号发布内容,向用户推送精选内容,微信逐渐获得了大批量的有效活跃用户群。 微信公众平台还开放了其 API 接口,任何机构都可以针对此接口开发并构建自己的第三方服务平台,实现和机构业务的无缝对接,这对有效实现微信在高校缴费行为上的应用提供了现实基础。
三、微信公웃众平台和学费缴纳系统结合的应用方式
适合高校的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方式是基于查询的服务方式和主动推送服务方式。 基于查询的服务方式的原理是:高校的学费数据库本身就是一个信息库,学生可以凭借学号登录与高校财务系统对接的微信公众平台,查询 我的学费,包括已交费明细、尚欠费明细、具体票据、缴费信息和绑定银行卡的信息,节省人工查询成本同时不止是学生,学生家长、主管教师都可以通过查询 我的学费来监督高校收费行为,达到比收费公示更透明更清晰的效果。 高校收集用户问题和资料成熟,还可以结合学费的内容和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构建一个关于学费疑问的信息库,当学生对学费有疑问时,如缴费方式、截止缴费时间等输入关键字,微信,服务端利用信息检索技术返回和用户内容相关的信息列表到微信客户端,就可以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的回复,节省人工回复成本对于这类系统,需要在后台设置多个关键字,让其搜索到同一结果;主动推送服务方式的应用意义在于高校现有的收费宣传手段主要依赖校内网络传播和学院辅导员人工传播,而利用公众账号的主动消息推送功能,高校可以给学生推送基于文字或图文的信息,这个功能对于传达信息比较实用,只要学生登录微信,他将百分百收到这条消息,实现消息的精准推送。 消息的内容可以包括温馨的提醒、通知等,但是要注意把握消息的质量和推送的频率,如果学生对消息反感,则有取消关注的风险,导致用户的流失。资料里添加银行卡,完成与银行卡的绑定。 绑定银行卡时需要输入某张银行卡卡号、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并通过手机号验证身份,以上信息如果准确无误,即可完成绑定。 一般情况下,用户需要设定一个微信支付密码,并且这个密码必须与银行支付密码不同。 完成与银行卡的绑定之后,就可进行支付。 微信支付的核心是融合了社交网络平台、第三方支付与手机银行,充分利用了社交网络平台的客户优势,第三方支付的开放性以及手机银行功能的多样性,这是微信支付与其他支付方式的主要区别。
四、实际存在的风险与问题
1、高校会产生一定的运行成本软件公司关于公众平台的开发和维护费用、微信支付所产生的手续费都是一笔额外的费用,而高校只能选择自行承担。 而目前部分高校已开通网上缴费平台或支付宝移动支付,再开发类似的移动支付,存在重复投入的浪费问题。
2、存在一定的信息科技风险在进行支付时,硬件瘫痪、各种软件故障、网络病毒、人员操作失误、 数据传输和处理偏差以及各种信息泄露、网络欺诈等都可能会造成损失,主要表现为客户账号和资金的风险。 因为移动支付业务主要依靠的是开放性网络环境,这种开放性的网络环境容易受到攻击。 二是安全技术跟不上移动支付的发展,不同类型的移动支付业务模式不断推出,而与之配套的技术保障手段不完善,导致其支付业务模式可能面临风险。 三是用户过于看重支付的便捷性,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3、法律监管风险对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定监管框架,包括反洗钱法、电子签名法和《 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的《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 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 和《 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移动支付进行监管。 对于移动支付息科技风险,除了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外,移动支付提供者还应该建立一套整体的风控策略。 技术手段比如:单独设立移动支付密码,短信以及语音认证相结合,运用对大数据分析来验证人的身份等。 此外,在信息科技风险发生时,要能及时报警并对可疑行为做出合理处理, 为用户账户提供实时保护。 非技术手段如由保险公司提供保险,目前大多数第三方支付企业提供的移动支付大多进行了保险。
4、行业标准问题目前移动支付的主要问题是标准不统一。 比如国内三大运营商建立了各自的移动支付可信服务平台,提供不同行业的支付应用;中国银联与部分商业银行也建设了 TSM,向合作的运营商提供金融支付应用。2013年底我国建成的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难题,目前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中国银联、中国移动等 7家机构的企业 TSM 已系统级接入试运行。 移动金融安全可信公共服务平台的建成,可以实现商业银行、移动通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顶层架构,是移动支付行业的标准, 在此顶层架构下可建立多个企业 TSM 并存的移动金融健康生态环境。移动互联网是影响人类行为模式的一种极具活力的力量, 而移动支付方式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时间和成本、增强了客户体验。
移动应用的丰富,一方面为教育领域研究和实践带来新的变化和机会,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问题与新挑战。 作为一种移动社会化通讯平台,微信为高校财务✄部门提供了便利和创新应用空间,充分挖掘微信的移动支付与对话功能,是未来支付方式多元化的趋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