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主体性教育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
论文关键词:主体性教育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论文摘要:当代主体性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属性。本文首先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然后引出主体性教育的内涵,实施的必要性,实施的途径,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经济市场化、信息化和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方面出现了新的问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改进思想教育方式,通过丰富的社团活动、适当的社会实践和典雅的校园文化等,构建高校主体性教育体系,主体性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属性。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就业机制使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受到冲击
当前大学生市场化就业的体制业已形成,这给大学生带来自由求职和发展机会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多方面的挑战。2008年中国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首当其冲的是以高校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劳动者数量达到历史新高。来自教育部的信息显示,今年中国高校大学生将达到创纪录的559万人。由于2007年尚有70万-80万大学生£未能就业,因此2008年实际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将超过600万人。这使许多大学生对自主就业的前景心存疑虑,许多大学生直接把获得一个好的工作岗位和一份丰厚的收入作为学习的基本动力,而较少顾及更高的理想追求,导致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功利化”倾向。乃至产生新的读书无用论,由此影响着对学业和事业的追求。
(二)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因素、中西文化的多元渗透使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受到影响
大学生是社会中的敏感群体,社会经济生活的深刻变化,一些人受金钱的统治,人被物所异化,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金钱拜物。大学生本应该具有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淡化,丧失政治信仰等,一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个人中心论的价值观主导着大学生的行为,在部分学生中形成按酬付劳、斤斤计较的思想误区。中西文化的多元交融给学生带来开放理念和奋发精神的同时,也给学生思想道德的培育带来诸多不良影响,部分学生失去心理平衡和信念追求,有的贪图一时享乐,有的一蹶不振,有的铤而走险。“辛酸父亲”的呼吁乃至马家爵的悲剧就是真实写照。
(三) 精神生活的新话语方式的出现对大学生思想教育路径形成的挑战
大学生思想活跃开放,客观上各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平台的构筑也为大学生接受网络文化洗礼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自由地选择、创造和发布信息等。然而许多暴力犯罪事件和不良行径都是通过网络渠道传播到学生之中,形成负面影响,网络虚拟世界的神奇诱惑把学生带入追求刺激的神秘歧途,诸多虚假信息的发布混淆视 Ü听,使学生莫衷一是,无所适从,网络这种新的话语方式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帮助他们在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中学习和积累知识,另一方面也成为部分大学生沉溺其中,远离社会和片面发展的诱导因素。
(四)当代大学生的情感生活空虚 "
人的精神生活是人高层次的需要,情感需求也是人高层次的需要。大学生的情感需求不同于一般群体,他们的需求层次更高一些,是通过非经验的手段获得的,他们往往能捕捉到人类最细微的情感要素,而我们现有的情感教育不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对大学生因势利导,在客观上造成了大学生情感生活的缺失,使他们情感生活处于一种饥渴和断乳状态。尤其是现代不良媒体的引诱,大学生在很多领域,比如恋爱、消费、性等,表现出了种种追求感官快乐的畸形形态。
二、大力实施主体性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教育者主体根据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激发受教育者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平等交往、交流等形式,促进受教育者现有思想道德品质的完善和发展,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社会主体意识的人的教育活动。其核心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均得到充分地发挥。有三层含义:一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定位,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具有一定价值倾向性、个性及不同程度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独立主体,都是具有主体意识、主体价值观念和✞独ย立人格的个体。二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指向,即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主体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它不仅要求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而且更加重视尊重和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三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和任务,即以促进受教育者全面自由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以促进受教育者主体性发展为根本要求。
(二)实施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的必要性
第一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建设目标决定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施主体性教育。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四章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第二实施主体性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是知识经济的核心要素,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源。第三实施主体性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适应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科技与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人们信息来源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以各种新思想、新理念以及新的生活与工作方式的刺激。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与利益冲击,大学生需要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主科学地分析各种信息,并加以合理地筛选、吸纳和利用。第四加强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是历史的需要, 21世纪要求人的主体性进一步弘扬,要求学校培养的大学生有自尊自信、自我控制、独立判断、自立自理等独立的人格,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强烈的竞争意识、广泛的爱好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实施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1、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的最关键时期是在学生刚进入大学,对大学生活的一时无法适应到完全适应这一段时间。因为大学生进入大学前在思想上还缺乏独立性,在生活中依赖于家长,在教学中依赖于教师,他们自己处于被动角色和地位。进入大学后对大学生活的精神准备和心理承受能力都相对较弱,随着视野的开阔,思路的活跃,阅历的增加,学生原有的思想观念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高校班主任、辅导员可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增强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自觉地从生活中提炼出对成长、对生活的感悟。通过新生主题班会等形式,指导学生理解成长,让学生明白,大学生应该从依附父母、依附教师转化为驾驭和把握自己的人生,开始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扮演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角色。
2、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
对于大学生而言,成为教育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仅仅具有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是不够的,还要具有与之相适应的主体能力,主体能力是人成为主体的基本依据。培养对象的主体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核心目标。当前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网络文化的大众化,国外各种社会思潮大量涌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必然引起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冲击着人们对传统思想道德观念的信仰。大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品德认知能力、选择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在错综复杂、真假难辨、相对过剩的信息面前,择其善者而从之。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变化,成长为四有新人。 "
3、将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施主体性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根据以人为本、主体实践的原则,调整教育目标,进行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进,实现教育过程中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要真正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才能让他们安心学习,才能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好、做实。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主体存在性,要使学生认识到人生应树立起崇高的理想,要有直面现状的勇气和信心,要有对自身言行负责的自我约束能力等。注重发展学生的个人素质,鼓励他们向党组织靠拢,帮助他们排除心理困惑,使他们有充分展示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的机会与场所,可以通过座谈会,辩论赛,大讨论等科技、文化活动的载体和催化作用来具体化和形象化,并得以实现。
总之由于多种经济成份、利益关系、社会组织方式、生活方式、就业和分配方式存在等必然造成大学生越来越复杂的、多变的、差异性很大的思想状况、心理状况的存在。加强大学生独立意识培养,促进大学生主体性发展,必将会大大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为大学生尽快走向成熟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2]徐艳梅等.主体性教育理念的对策与措施.平原大学学报.2007年04月
[3]王静格等.加强大学生主体性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