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创新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

时间:2024-12-27 00:12:3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联系实际,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我校所在的四川省南充市作为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南充及周边历史人文资源非常丰富。这为结合乡土实际,创新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提供了丰厚的素材。近年来,我校尝试将地方历史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两相结合,不仅使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有了贴近实际的鲜活生动的内容和载体,也使中学生在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研习了乡土历史文化,从而提升了教育培养效果。

一、结合地方历史文化,挖掘中学生社会主义核유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的乡土素材

(一)结合南充獨特的三国文化,教育学生心存大爱、恪守仁义。南充被誉为三国文化之源,名人荟萃。生于南充的《三国志》著者陈寿恪守古代史家风范,三国时期驻守南充阆中蜀国名将张飞忠肝义胆,生于阆中的西汉大将纪信被俘誓死不屈,古天文学家落下闳创《太初历》,司马相如散文流芳百世等在南充史志中广为记载,在南充民间广为流传。在长期的口耳相传中,这些历史人物身上已经演绎出丰富的历史故事。他们或兼善天下,或忠义无双,或潜心著述,其生平事迹与当今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部分颇有相通之处。中学生对这些本土的历史人物的故事有着一种特别的兴趣和亲近感,往往更能从中获取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潜移默化。

(二)结合川北丰厚的红色文化,引导学生感恩奋进、成就理想。川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厚,邓小平故里、朱德故里、张澜故里、罗瑞卿故里、川陕革命根据地旧址、胡耀邦川北行署办公旧址皆位于此地。共和国开国之初数以百计的将帅从这里走出。由此,南充地区形成了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已经被打造成了国家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使生于此、长于此的中学生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和使命感,便于结合伟人和将帅们的事迹引导中学生感恩党和国家,爱国爱家,努力奋斗进而成就个人的一番事业,为国为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结合川北悠久的民俗雅文化,培养学生修身养性、传承精粹。得益于悠久的历史传承,川北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雅文化。如川北皮影戏、川北大偶戏(木偶戏)、南充丝绸文化、川北饮食文化、古城堡文化等,使川北地区积淀下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这些积千年传承而成的文化精粹,是对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修身养性的典型素材,中学生在受到熏陶的同时,也使得传统文化精粹得以传承。

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与地方历史文化教育相结合以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Ü培养的体系更为完善,途径和方式方法都将得到极大地拓展。比如,就教育培养的体系而言,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环境的三位一体体系将可以拓展为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环境和实践教育基地四位一体体系,这些实践教育基地不仅包括承载红色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承载三国文化的陈寿著《三国志》的万卷楼、张飞汉桓侯祠,承载民俗雅文化的南充川剧团、南充绸都丝绸博物馆等等专门场馆,而且遍布大街小巷的川北民俗小吃(川北凉粉)、遍及城乡的栽桑养蚕农户都可以承担实践教育的功能。

就教育培养的途径而言,将乡土素材融入到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之中后,可以采取更为丰富、参与性更强、情感价值观体验更生动的途径。如可以组织中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历史剧、民俗话剧,可以组织中学生排演富有川北特色的经典舞蹈《川北凉粉》、《川北民坊》、《俏花旦》,可以组织开展自制川北民俗小吃,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自养桑蚕等。

可以说,融入地方历史文化素材以后,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的体系更加全面,教育培养的途径ต和方法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随着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体系、途径和方式方法的创新,教育培养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结合乡土素材创新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挖掘、结合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虽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地方历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采取辨证的态度和方法,选择性吸收。在实践过程中,我校认识到要注意把握以下四个问题:

(一)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环境和实践教育基地作为四位一体教育培养体系的组成部分,不能简单地相加,而应当有机结合才能产生叠加效应,取得最佳的教育培养效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挖掘、吸收地方历史文化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要求学校更加注意发挥地方社会生活小环境和家庭、实践教育基地微环境的积极作用。在利用地方历史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活动中,更加注意吸收家长、社会公众参与进来,从而将课堂内外的ธ教育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二)地方历史文化只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的载体和外在形式,不能冲淡、替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在借助地方历史文化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过程中,既应当把握好切入点,避免生搬硬套,同时也应当注意点题,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升华地方历史文化的时代意义。既不能为了灌输教育内容而对地方历史文化牵强附会、甚至随意篡改,也不能过分强调地方历史文化而导致冲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题。

(三)对于地方历史文化素材的选取,应采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批判吸收态度。在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素材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的过程中,对于地方历史文化素材的选取和积极因素的剖析异常重要,这要求教育者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客观抽取地方历史文化中的积极合理因素,为教育培养所用。

(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加强地方历史文化的研习,这是结合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的前提。中学思想政治课承担着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主课堂的任务。吸收地方历史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具备较为扎实和全面的地方历史文化知识,如此才能在全面把握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选择恰当、合理的教育案例。

另外,学校和教师要走出校门,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来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如果只借助学校自身力量,显然力有未逮。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协调各方,发挥合力效果。

综上所述,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养,既要呼应时代要求,更要贴近中学生个体生活的地方实际,贴近地方历史文化实际,这既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在需要,也是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本身的内在需要。只有充分挖掘、综合利用好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培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