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高中历史来说,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得分的关键,掌握基础知识可以用记忆与背诵的方法.而我们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教会学生合理,科学的记忆,帮助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准确科学的运用基础史实来分析问题,解答✎问题。
而人民版高中历史是以专题史编排内容,将通史内容打散成很多零散的知识,分布在必修一----必修三以及选修部分,增加学生学习难度。再加上相当一部分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学习习惯也不是特别的好,学生不懂得将知识融会贯通,解题时就不知所措,无从下手。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实现简约化教学,在简约中又能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采用思维导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首先我们要先明白什么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用图表表现的发散性思维,被描述为大脑的瑞士军刀。它是一种可视图表,一种整体思维工具,可应用到所有认知的功能领域,尤其是记忆ฃ、创造、学习和各种形式的思考。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思维导图在高中历ღ史教学中的应用。
1 思维导图:是教师行之有效的教学工具。
1.1 改传统教堂板书为思维导图板书
板书是课堂中帮助教师传导重要教学信息的手段,帮助学生理清课堂知识脉络,也可对学生课堂笔记起到引导参考作用,便于学生记忆、复习、理解、运用。
传统的板书一般是呈现各级标题,如:历史事件,背景,过程,内容,意义,影响之类的提示性词组或者短句。尽管结构完整,但是无法体现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同时也无法将各课,各专题的内容串联起来,就容易造成知识的脱节,这样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就比较肤浅,学生的思维就会越来越僵化,被动,
思维导图板书是根据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渐绘制而成的,是师生共同努力的成果。整节课的知识要点及各知识点的关系都通过关键词,箭☂头等联系起来,形成整课的知识结构,一目了然,教师引导学生一起绘图,分析,整理。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记忆,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1.2 改一言堂教学为师生互动式教学
高中历史不仅涵盖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的基本内容,也包括世界历史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知识结构复杂,知识点多如繁星,而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往往是满堂灌,一言堂,这种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注重历史知识的灌输,学生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同时也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影响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历史望而却步,再也爱不起来。
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将这些错综复杂的知识点用各种不同的颜色,形状,直观高效的表现出来,确保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比如教师在讲解历史事件,人物,关系等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完成思维导图的构建,对难点问题做特殊的标识,专项讲解,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不再是生硬的知识传授,更多的增加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2 思维导图: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帮手
高中学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缺乏对历史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掌握,知识体系比较混乱,如果将知识条理化,线索化,学生能够用科学的方法构建知识体系,就能大大地提高记忆效率。
2.1 构建知识构架,掌握基础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动手绘制思维导图,将原来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根据导图之间的联系来记忆历史事件,甚至发现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历史的线性发展有了直观的了解,以《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为例,可以将现在中国的外交划分为三个阶段:建国初期,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新时期,进而将各阶段的外交背景、方针、成就一一用导图呈现,学生从宏观上认识了本专题的主干知识,用思维导图夯实基础,并能将知识迁移,便于理解记忆。
2.2 利用导图强化复习,培养逻辑思维。
学生在课后复习时,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联系各知识点的 共通之处,理解课堂教学的目的,根据核心关键词,将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地根据某个问题绘制思维导圖,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某一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用不同色彩罗列清楚,并在后续的不断温习中通过思维导图来完整地阐述这一历史事件。
2.3 利用思维导图,提高解题能力。
思维导图的运用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融会贯通,而且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比如下面这道题目。
3 结束语
高中历史教学中,能够科学的运用思维导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设计更加完善、科学的教学环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则通过思维导图来构建知识框架,并借导图记忆复习,培养较为完善的思维能力和自觉学习能力,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解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