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时间:2025-01-13 20:57:3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引言: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seligInan提出,并与上世纪九零年代得到了长足发展,旨在探索人的潜力发掘研究,激发个体优秀品质的呈现。积极心理学具有较高的学术开放性,以肯定、欣赏的视角对普通人能力进行审视,因此这一学说已经确立,就迅速在教育界、心理研究学、管理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关注,成为教育改革的一条新途径。

一、积极心理学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1.有利于充分了解教育对象。

思政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受教者的良好品德,在实施思政教育之前,必须对教育对象有充分了解,也就是对于教育主体本质具有客观的了解和认识。个体本质主要体现在实践行为中,而个体行为是受到主体意识决定的,与动物无意识的活动有着本质不同。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教育主体被服务自我肯定、自由优化的心理环境中,自身潜能被充分发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从特定角度而言,积极心理学的价值观点与马克思倡导的主体本质观点具有一致性。

2.有助于协调教£育关系。

认知心理学观点认为,教育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复制、灌输的过程,而是教育主体经过主动认知、选择对知识进行加工的过程。如果教育主体在受教育过程中出现抵触情绪,那么,教育观点则难以被教育主体认识并接受。教育主体具有自身思想意识,能够与周边环境、教育客体之间形成一定共鸣。也就是说,教育主体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在教育效果上也呈现出较大差异性。而积极心理学的引入,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教育主体的潜在能力,促使其优秀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3.有助于实现教育互动。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都是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的。马克思对个体需求做出的明确强调,并提出需求驱使行为这一理论。马斯洛则认为,人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不但有内在需求,同时也有对社会发展的外在需求。相关研究显示,任何行为的发生,均为个体需求有紧密联系,而思政教育的主体目标,就是促进个体素质的提升。通过思政教育,能够使个体的社会行为具有积极意义,能够为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助力。

在传统的思政教育中,对于个人社会价值的教育占据的主要部分,但是对于个人需求、心理动向等关注不够,注重社会规范的引导和执行,但是忽视了教育主体的思想道德强化。这就造成了思政教育难以与教育现状先接轨,教育内容过于抽象,不能满足教育主体的心理需求。积极心理学的引入,是教育主体的积极品质得到了高度重视,对公众幸福感更为关注,能够充分发掘个体优点,提升其社会价值,以积极的心态对主体行为进行研究,并诠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从上述角度而言,积极心理学对于思政教育有着积极的深化作用,有效增强了教育中的互动性和反馈性。

二、积极心理学在思政教育中的运用价值

1.增强积极情绪影响力。

在思政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主体多产生的情感体验决定着教育的实际效果。积极向上的情绪,能够使教育主体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消极情绪得以转化。积极的心理认知能够使思政教育成为更为牢固,而消极情绪、颓废心理则能够弱化思政教育成果,如果在思政教育中没有鲜明的情感体验,缺少心理与道德层面的愉悦感,那么思۵政教育将沦为一种形式,苍白空洞的同时难以在教育主体认知领域形成鲜明的印象。反之,如果思政教育成果被教育主体全面接受,其心理愉悦感也会同步增强,在情感中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实现思想境界的提升。

2.强化积极的人格培养。

积极心理学观点指出,人格的发展依赖于人文环境与心理作用的交互影响,在影响人格的主要因素中,又以内在认知、外部行为以及周边环境为主,而且外部行为以及周边环境对人格的影响尤为明显,能够在特定层面改变教育主体的认知结果,这些都为培养教育主体的完善人格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可见,通过个体行为完善以及良好社会分为的构⌘架,能够对主体人格形成产生积极影响。人格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稳定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教育灌输可以达到的,需要思想认知的积淀和完善。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教育主体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因此,更有利于促进其具备良Ⓐ好心理环境,为构建全面发展的人才体系奠定基础。

3.强化积极环境的构建。

积极心理学历来重视对外界环境的营造, ツ以生态系统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将积极氛围的营造划分三个层面:第一层面属于外界环境的宏观构建,即具有社会团体性质的系统,以国家政策、意识形态等主要代表。第二个层面为中间层,有单位或者社区构成,以个体交际环境为代表。第三个层面为微观层,属于个体核心生活环境,以家庭、单位、学校等为代表。在实施思政教育过程中,对于环境有着本质需求,其教育功能具有隐性特点。通过三个层面的环境构建,能够使思政教育工作更为深入,并以更为多元化形式渗透至教育主体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层面,并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这一教育模式明显由于传统教育方式。

三、结语

积极心理学能够营造教育主体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心理认知,能够主动面对生活、学习中的逆境,并能够在逆境中积极寻求突破途径,不会被负面情绪、倦怠消极情绪所干扰。积极心理学与思政教育目标有着内在联系,将两者有机结合,能够强化思政教育成果,同时也使教育主体获得更加愉悦、良好的心理认知,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的互促作用。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