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市民阅读的形成

时间:2025-01-13 21:03:1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 2015年是“互联网+”对中国文化产业产生影响的重要年份,作为“全民阅读”的风向标,公共图书馆借阅排行榜反映了“互联网+”语境下现代通讯技术所影响的公共观念以及新交往方式对“유全民阅读”的影响。调查显示,人文阅读类的读物占较大比重,功能性阅读与审美性阅读各占半壁江山,“市民阅读”开始勃兴,“全民阅读”在“互联网+”语境下绽放出新的光彩。

[关键词] 全民阅读 市民阅读 互联网+ 借阅排行榜

[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year of Internet Plus affected China cultural industries in 2015, as a bellwether of universal reading. The public libraries’ borrowing ranking reflects public concept changed by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ณd new interaction ways affects universal reading. This survey shows that humanity reading taken a large proportion, functional reading and aesthetic reading constitute half of the total, citizen reading has been flourishing and universal reading shines new luster under the “Intern✪et Plus” context.

[Key words] Universal reading Citizen reading Internet Plus Borrowing ranking

“互联网+”是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文化领域中的关键词,也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产物,更是互联网技术、观念及其社会组织形态发展至今所形成的时代特征。综合来看,“互联网+”反映了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文化在当下社会的存在形态,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影响。

中国十大公共图书馆阅读排行榜(下文简称“排行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下中国城市社会的总体意识形态与审美需求,其意义不言而喻。近年来,笔者一直从事公共图书馆图书借阅问题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感觉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舆论环境的变化,排行榜也在发生着年复一年的嬗变。尤其2015年的排行榜,显示出了“互联网+”语境下全民阅读的进化:市民阅读的勃兴。历史地看,这是对往年“大数据”语境下全民阅读所面临困境的破局之道。

笔者浅识,全民阅读与市民阅读虽然只一字之差,意义却大相径庭。所谓全民阅读,是指全社会所形成的阅读风尚,其主体是全社会的所有人,至于读什么,则各取所需,没有限制;而“市民阅读”则是一种建构在全民阅读之上的阅ღ读行为,其阅读主体为市民,图书主要获得渠道是图书馆借阅与购书(含实体店与网购),阅读客体主要是反映市民生活或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出版物。从其概念的内涵来看,“市民阅读”的总体层次、市场规模与整体水平要高于“全民阅读”,逐渐构成了“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1]。

习近平主席指出,“推进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由是可知,全民阅读的“市民化”也是其必然的内在需求与发展趋势。而全民阅读向市民阅读的过渡,正反映了当前中国正在逐步城镇化、市民化的总趋势。

本文以2015年的排行榜为研究对象,以“互联网+”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为切入点,意图探析当下全民阅读的发展趋势及其得失,并结合实证研究,试图就“市民阅读”的发展诸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1 2015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上榜图书综述

本文关注的图书馆为10家国内规模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分别是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广州图书馆、深圳图书馆、杭州图书馆、重庆图书馆、辽宁图书馆、江苏金陵图书馆与山西省图书馆。因为排行榜按馆分月统计,每馆每月上榜图书10种,全年总共上榜图书1200种。

上榜次数最多图书为如下10种,它们分别是:《看见》(上榜36次,每馆每月为一次,下同),《邓小平时代》(上榜29次),《平凡的世界》(上榜29次),《绝望锻炼了我》(上榜26次),《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上榜23次),《万物生长》(上榜19次),《首席医官》(系列书,上榜17次),《“四人帮”兴亡》(上榜11次),《典当》(系列书,上榜10次),《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上榜9次)。

再从不同图书馆的排行榜来看,我们很容易发现上述上榜图书中,仅有《看见》《邓小平时代》《平凡的世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与《万物生长》等出版物在不同的图书馆与月份均有上榜,其余出版物如《“四人帮”兴亡》仅在上海图书馆上榜、《典当》仅在重庆图书馆上榜等等。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不同城市的图书馆,所反映的市民阅读之特性也不尽相同。

在2015年的排行榜的572种上榜图书(排重)中,可分为如下几类:人文历史(103种)、轻阅读与生活方式(122种)、育儿养生(97种)、技术培训(84种)、网络文学(101种)、经典名著(65种)。它们代表了目前最受欢迎的城市阅读的主流类型,也是本文的核心研究对象。上述六种分类在数量上彼此差异不太大,基本上形成了❣“六足鼎立”之趋势。

“互联网+”的本质是互联网技术对于日常生活的干预,当然也包括大众的阅读行为。在572种出版物中,除却依靠互联网而走红的101种“网络文学”图书之外,其余相当多的书目之所以能上榜,很大程度上亦是因为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与日常生活所导致,譬如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在2015年初走红网络之后,使其旧作《看见》在2015年几个月内频繁再版多次并登上多家图书馆排行榜首位;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通过乐视、优酷与爱奇艺等网络视频公司广泛传播,使得《平凡的世界》一书暌违数十年之后又重新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而许多育儿类图书的作者(如尹建莉)本身就是“微博红人”或是“知乎大神”等网络名人。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