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4-11-15 15:14:0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学分制条件下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遇到管理理念转变、管理难度增大、学生趋易行为、质量标准模糊等难题。适应学分制改革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质量监控内容、教学管理组织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质Σ量制度保障体系和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体系等方面入手。

论文关键词:学分制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构建

近年来,高校完全学分制改革如火如荼,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学分制改革以其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及人才培养的多样性等特点为高校教学带来生机。同时,学分制改革犹如一把“双刃剑”,它的实施也给传统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强烈冲击,对处于教学管理终端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和鞭策。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大众化背景下如何确保高等教育质量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教学质量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怎样结合自身特点、构建适应学分制改革要求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许多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学分制改革的历程

二、学分制的特点

1.以学分代替学时

学分制条件下,学生修习的课程成绩合格,就可以取得该课程的学分,当学生修习的所有课程的学分总和达到学校规定的总学分后,就可以毕业,在此,没有学习年限的硬性要求。学年制下学校按教学计划规定学生的修业年限和应修课程,考查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是否完成了课程学习,同时根据是否通过相应的考试决定能否毕业及授予学位。从整体上看,学年制关注学生是否经历规定的学习历程,学分制则更关注学生是否取得规定的学习成果,是否修满学分。

2.以选课代替排课

选修制是高校实行学分制的先决条件,它是学分制的核心。学年制使用固定的教学计划,学生一进校,其培养计划已确定。学分制则不同,它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进度,选择学习方法。选修所能给予学生的一是宽广的课程选择范围,二是学习年限的自由,三是自我管理的机会。可以说,衡量高校学分制实施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学生选择机会的多少。

3.以弹性代替刚性

学年制和学分制均要求在一定的学制内修读完规定的课程,它们最大的区别是有无年限的严格限制。在学习年限上,学分制要求比较宽松,学习优异者只要修满规定的总学分,就能提前毕业,学有余力者还可辅修第二专业或攻读双学位;学习成绩较差或经济状况欠佳的学生也可以根据需要放慢学习速度,延长学习年限,甚至可以中断学业,外出创业后再返回校园继续学习,直至修满规定学分后毕业。

4.以指导代替指令

学年制下学生的学习内容由学校根据培养计划提前确定,学生入校后要严格按照学校预定的教学计划学习,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学分制则充分体现了培养过程的指导性。实行学分制的高校允许学生选课,同时为了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要求实行导师制,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帮助学生设计合理的学习方案。

三、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难点

1.目标管理对传统教学质量监控的挑战

从教学计划及其要求上看,学年制重视过程管理,而学分制强调目标管理。学年制要求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学习相同的课程,学习步调一致,便于统一管理。学分制,高校选修课程比例增加,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修习课程各不相同。学分制强调以目标为导向的总结性评价,弱化了对具体教学过程的管理,使原本比较关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难以寻找到监控的着陆点。

2.教学管理难度增大对原有教学秩序的冲击

学年制管理体系下,学生的学习进度及修习课程整齐划一,可以按统一的计划来实行管理。但在学分制体制下,这种统一被打破,教学管理的环境和要求变化较大,管理模式更加注重灵活性和应变性;传统的教学指导文件、课程安排和学生管理等各项制度不再适用,这一系列变化必然会导致学校各个部门管理环境的变化,政策如不及时调整,势必会影响学分制的推行。管理工作的复杂化使原有的教学秩序受到冲击,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难度增大。

3.学生的趋易倾向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威胁

学分制下学生选课自由增加,这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产生趋易避难心理,出现拼凑学分的现象。从修习内容上看,学生可能选择难度较小的课程,而不顾知识的内在逻辑;从选择教师上看,学生可能不再以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等为标准选择教师,而是倾向与选择要求不严、考试不难、甚至考前划重点的教师的课程,而将一些教学效果好、但要求比较严格的教师置于尴尬境地,形成不良的教学的风气。学生的这种趋易避难的选课倾向势必降低其学习质量,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这种情况,校方难以控制,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高等教育质量下滑。

4.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导致教学质量标准模糊

弹性和多样性是学分制的突出优点,但是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其缺陷和长处相互依存。学年制下高校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统一,学习时间和要求相同,在此条件下设置统一的教学质量标准是可能的和可行的。而学分制下的教学计划灵活,培养计划不确定,学生可以跨校、跨院系、跨专业自由选课,可以自行设定学习进度,这些不确定性和灵活性导致高校很难设定明确的教学质量标准。若教学质量监控不力,很可能导致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不系统,导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割裂,进而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

四、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1.确定教学质量监控目标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目标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保障。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下教学质量监控目标应彰显其个性化培养特征,根据一定的标准监督调控与教 学相关的各方面条件和情况,以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 升。

2.明确教学质量监控内容

教学质量监控内容涉及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宽泛的讲,它包括从学校招生到学生毕业的各个环节。具体来看,其内容➳主要涉及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三个方面。教学条件的监控包括教室、图书、仪器、经费等硬件方面和师资、专业、课程、学风、制度等软件方面。教学过程监控的重点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主要涉及教学准备、上课、课后辅导、作业布置及学生学习效果测评等内容;学生的学则涉及学生的知识储备、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和素质提高等方面。教学结果监控包括教师教学效果评定、考试、毕业设计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等。

3.健全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是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技术保障,所以也应将其纳入教学质量监控的范围内。它应重点监控以下方面:

(1)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

科学的教学计划是确保学分制下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开展教学质量的监控前提。学分制条件下的选修是有范围的选修,不可率性为之,事先确定的教学计划是学生不可逾越的选择边界。不过,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计划要更加灵活,课程设置要更加丰富,同时要兼顾不同学科与专业之间的融合,以突出人才培养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征。

(2)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

实行学分制后,学生有选课和选教师的自由,但由于学生的认识和能力有限,如果不加以指导而任其自由选择会导致混乱,使课程内在联系割裂,难以形成学生整体的专业知识架构,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了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必须遴选一批学术水平较高、学术修养过硬、富有责任心的优秀教师对学生ツ进行学业指导。

3.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学分制下学分计算、学籍、考试、选修等方面的管理都比学年制烦琐,工作量更大,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难以完成。建立计算机教学管理系统,实现教学管理自动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先进的教学管理手段可以方便检索学生的各类信息,掌握教学开展过程中的各种动态情况。

4.构建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要突出以下几点:

(1)标准灵活

教学评价和监控的主要依据是教学质量标准。学分制下的教学质量标准因个体的差异具有层次性,比如不同专业的学生选修同一门课程,教学标准应该有所不同。因此,教学质量标准应具有弹性,突出多元化特征,能够做到因教学环节不同而不同,因学生个性不同而不同。

(2)主体多元

根据来源不同可将教学质量监控主体划分为内部主体和外部主体两大类。 内部监控主体主要指专门的教学督导人员、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等;外部监控主体则包括政府、社区、家长和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者。学分制下的教学质量监控应突出学生与教师自我监控的作用,应注重外部监控主体作用的发挥。

(3)方法多样

科学有效的监控手段和方法是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取得成效的保证。学分制条件下教学质量监控的方式和手段应灵活多样,总结起来主要有听课、教学督导、教学检查、学生评教和毕业生调查等。

5.完善保障体系

学分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制度作保障,以确保教学及管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工作活而不乱,才能充分体现学分制的优越性,保证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1)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是保证选课制得以实施的必要条件。学分制以目标管理为主,学生自主选择权力增加,如果不对其加以及时指导,这种自主权就会有被滥用的危险,导致盲目选课。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导师制应运而生。学校必须选择一些业务能力强、又熟悉学生的教师作为导师指导学生选课。导师制是确保学分制顺利实施的保障制度之一,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绩点制

学分只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数量而不能说明其学习质量,于是有必要采用绩点制。绩点能够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它的算法是将学生的各科课程成绩与相应学分相乘,再加权平均。绩点是教学质量的标准,以绩点来衡量学生学习的质量比较合理。绩点制的实行有利于建立学生学习的竞争机制。

(3)考教分离制

学分制条件下,同一门课程可能由不同老师担任,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上哪位教师的课,学习结束后,如果每个教师独立命题、自行考核,就会导致同一门课程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不一的问题。所以,实行完全学分制的高校,应该设立专门的考试机构,统一组织命题、考试和评分,积极推行考教分离,严格考试管理,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有利于形成严肃、端正的教风与考风,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4)学分收费制

我国高校传统的收费方法是学年收费制。学分制下学生的修业年限和选修课程不同,若沿袭传统的学年收费制就不尽合理。因此,高校要建立与学分制改革相适应的收费制度。按学分收费公平公正且符合市场经济的需求,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自己的学习年限,可以为贫困生减压,也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修习双学位创造条件。

6.重视信息反馈

教学质量信息反馈对于近一步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实行学分制改革的高校应该重视成立多渠道的教学信息反馈途径。第一,成立专门的教学检查和教学督导机构。通过常规的教学检查和持续的课堂教学评价随时掌握教学活动情况,及时反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二,实行学生信息员制度。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他们最了解教学过程的实际状况,有权对教学工作提出建议,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是不完善的评价体系。学校可以每学年在学生中聘请学生信息员,通过他们收集对各科教学的意见,并反馈到教学部门,实现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另外,为了体现全员参与教学质量管理的理念,学校还可以通过教学反馈信箱、教学问卷调查、网上论坛和领导接待日等途径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第三,开展毕业生调查工作。毕业生质量能较准确地反映高校教学质量,毕业生对教学的看法是学校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所以,要重视毕业生调查工作。首先,要抓好毕业生离校前的调研。临近毕业,通过反观整个大学学习的全过程,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看法会更全面。所以,通过调查临近毕业的学生,收集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建议,了解他们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是很有必要的。其次,要搞好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及时发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调整,从而保证学校的教学计划与人才需求之间的动态适应性。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