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核心是智能制造

时间:2024-12-26 14:12:4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根据规划,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其中第一步,即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智能制造”被定位为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

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对此,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罕见地在官网上连发七篇解读。总体来看,《中国制造2025》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而是兼顾当前和长远、兼顾战略和战术的一个行动计划。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九大战略任务、五项重点工程和若干重大政策举措,还前瞻部署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突破的十大战略领域。

《中国制造2025》的最终意图是通过在创新、“智”造等多方面的转变,使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这意味着,到2025年,我国综合指数接近德国、日本实现工业化时的制造强国水平,基本实现工业化,进入世界制造业强国第二方阵。”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从“制造”到“创造”

对于这个战略的出台背景,苗圩表示:“从国际上来看,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了重返制造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实行新的工业化发展计划等等,各国的叫法不太一样,但是都出台了一系列的制造业发展的战略、规划、计划。从我们国内的情况来看,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常态。那么新常态就是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一个转变,改变过去我们长期在制造业价值链的低端发展,要向中高端发展去迈进。”

我国虽然是制造业的大国了,占整个世界制造业20%左右的份额,但是“大而不强”。目前,全世界80%的空调、70%的手机以及60%的鞋都是中国制造。但是过去几年,中国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在下降。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对此直言不讳:“ว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还是受制于人。”

在《中国制造2025》中,一个亟须实现的转变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以汽车产业为例。社科院工经所研究结果ツ显示,中国已成为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但在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主要处于组装环节和零部件制造环节,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品牌营运、整车与零部件设计与研发、关键与核心零部件制造等环节主要被奔驰、通用、丰田等跨国公司所把握,这些跨国公司占据着价值链的高端。

苗圩则用“缺核少芯”来形容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境。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高端芯片如果不解决,对我国整个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将形成最大的一个瓶颈。此外,飞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设备的核心技术,我国目前还不掌握。”

伦敦政治经济ต学院发展经济学博士岳健勇此前称,在制造业核心的装备制造上,虽然中国的发电设备、机床与汽车产品数量在全球居于前列,但仍有一半以上的IC制造设备和高档数控机床等需要依靠进口。在信息产业、精密仪器、生物科技等方面,国内主要负责包装和组装工序,相当大的产业价值都产生在国外。

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引领下,我国的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速轨道交通等领域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外,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装备、风力发电设备、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等装备产品技术水平已跃居世界前列。

根据《中国制造2025》指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将从目前的0.95%增长到1.68%。

智能制造将是主风口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要加快发展智能装备和产品,推动制造过程智能化,重点建设数字化工厂,深化互联网在制造业的应用,提供个性化产品。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本次《中国制造2025》规划给予了以工业互联网为特征的“工业4.0”以极高的权重,“智能制造工程”列在五大战略工程之二;在“智能制造”领域明确提出,重点突破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新型传感器、智能仪表等;在“过程智能化领域”,强调了以数据互联为核心,打通企业内部及整个价值链的工业互联网。

一位关注《中国制造2025》的分析师指出,从当前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还是在装备制造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和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比,相差较大,而这也是未来国家和企业需要花大力气去追赶的两大领域。国家对于“两化融合”一贯重视,而智能制造将确定作为未来的主攻方向。

要做到智能制造,并非只是采用新型制造技术和装备。“还要将迅速发展的信息通信技术渗透到工厂,在制造业领域构建信息物理系统,从而彻底改变制造业生产组织方式和人际关系,带来制造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转变。”苗圩表示,在五项重大工程中,“智能制造将是主攻方向。”

早在2012年5月,工信部就发布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机器人是其中的ฑ重要组成部分。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智能制造会给制造业带来“两提升、三降低”:“两提升”指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大幅度提升;“三降低”指研制周期大幅缩短,运营成本大幅下降,产品不良品率大幅下降。李东透露,工信部已发布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的实施方案,并计划今年选30个以上试点示范项目,未来将连续三年实施试点示范,边示范边总结边推广,2017年准备全面推广。

苗圩说,工信部此前仔细分析了德国提出来的“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是不谋而合、异曲同工。所谓相同的地方,就是更多地用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业进行结合,或者讲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这么一个结合,带动整个新一轮制造业发展。发展最大的动力还在于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或者用德国人的讲法,叫CPS系统或信息物理系统。

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力

显然,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其实需要更进一步发挥市场的作用,将各市场主体的创造力更好地激发出来。

市场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主体,只有激发更多的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各种试错、努力、实验,才有可能产生满足人类未来需求,并在市场占有率、创造力上处于优势地位的各种制造业产品和制造业企业。需要警惕的是,过往,中国不少行业的成功者,靠的不仅仅是产品。

企业才是市场的主体,那么最重要的就是为企业发展、创新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在行业市场准入、税费改革、行政审批、政府效能、金融开放程度等很多方面,给予企业更多的自主权。

企业最需要的是公平的规则和竞争环境,在公平、开放、有力的竞争中,会逼着企业必须创新。一个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最期待的,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充要条件。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