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化、异化和异化的扬弃
摘要:马克思在实践层面所指的对象化、异化和异化的扬弃问题,从哲学角度来看是主体和客体对立同一的辩证法。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对象化理论基础上,赋予其以新的内涵;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物、人与人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异化意味着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对立;通过对哲学共产主义的分析,可以概括出异化的扬弃意味着实践中主客体关系的统一。
关键词:对象化;异化;扬弃;主客体关系
近代哲学史上,哲学家大都在抽象的意义上理解人,整个近代哲学始终没能给出一个可靠的主客体关系图景。黑格尔在主体能动性基础上辩证地解释了主客体关系,这也成为马克思关于对象化和异化理论的基本来源。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异化理论,把德国古典哲学中主客体的思想范式从纯思想意识领域中解放出来,推到了人的感性实践活动中。
一、对象化:主客统一
黑格尔和马克思对对象化、异化这两个概念都有论述,但是二者存在差别。黑格尔认为“实体即主体”,作为万物本原的绝对理念是作为主体的实体、作为实体的主体的统一,绝对理念是一切存在和发展的实质和动力。其中,精神“先将自己予以异化,然后从这个异化返回自身”♀①,虽然精神自己放弃自身,将自己转让给他物,但是它不会通过这一运动使自己彻底消失,它只是通过将自己转移到对象当中去来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这是黑格尔的对象化。黑格尔赋予异化的哲学含义是,绝对理念从自己发展过程中分化自己,为自己树立起客体这个对立面,即分裂出一个与主体相对立的客体,这个客体与主体是对立的,主体又会克服客体这个对立面,使客体又回归到主体。对此,马克思指出,“这就是神秘的主体―客体,或笼罩在客体上的主体性,作为过程的绝对主体,作为使自身外化并且从这种外化返回到自身的、但同时又把外化收回自身的主体,以及作为这一过程的主体;这就是在自身内部的纯粹的、不停息的圆圈。”②黑格尔对主客体关系的阐释是一种概念性和思维性的辩证法,而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出发来考查二者的关系。
马克思把对象化和异化这两个概念与劳动联系起来,区分了对象化劳动与异化劳动。《手稿》中的对象化是人通过作用于自然界的生产活动把自己的生命和本质力量灌注到对象里面去的方式,主体作用于自然界的活动就是对象化的劳动,即劳动的现实化,劳动的对象化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当劳动者仅仅为了获取维持自己和其后代生存下去的少的可怜生活资料而劳动时,就出现了一种极端的对象化,即异化劳动,它表现为劳动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如果把主客体对立同一的关系用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就会发现《 ッ手稿》中所讲的“对象化”和“异化”,其本质结构就是“主客同一”和“主客对立”的关系。
二、异❤化:主客对立
《手稿》中异化劳动的分析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劳动,马克思认为,工人和其生产的劳动产品是极端对立的。“在国民经济学假定的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③工人的产品作为劳动对象化、现实化的结果本应属于作为它的生产者即工人,但现实中劳动产品反而与工人对立。马克思深人剖析了这一现象的本质,从哲学角度阐发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现象。异化表现:为工人的劳动产品违背了工人的意志而被资本家的占有;工人的生产活动是机械的强迫性的;资本以一种非人的力量统治一切,人作为人的独特本质、人与人的关系发生异化。
主体和客体二者关系原理不仅适用于人与物的关系,还适用于人与人的关系,在《手稿》中,产品在马克思看来“是补足我的存在和实现我的本质所必需的。”④人与人之间,通过相互交换各自的劳动产品从而满足自己和他人的需要,为交换进行的生产是为他人的生产。从这个角度可以说,自我和他人的关系也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但是,在这种关系中,“产品不承认人的本质的特征和人的本质的权力,而是赋予人以支配他人的权力,它不再表现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而是表现人们之间的相互排斥。”⑤从主体的需要的丰富性出发,马克思再一次认为异化并不是简单的经济异化,而是体现在人类活动各领域的人的本质的全面异化。同时,人的需要的丰富性被片面化和抽象化,虽然社会中每一领域都看似体现了人的一种需要,但都只是片面的和虚假的。每一个领域都规定了特殊范围内的人类活动,这一活动不仅与人的本质活动相异化,而且也与其他领域内的活动相异化。人与人的关系完全变成了物与物的关系,人对人的支配和控制,从理论上说是典型的主客对立关系。
从主客体的关系来看,主体是被客体所异化的抽象物,马克思此时的异化还是在人本主义哲学语境中讨论的,如果异化使主体和客体关系分裂对立,那么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以一种重新的统一形式出现。
三、异化的扬弃:实践中主客体关系的统一
马克思考察了国民经济学避而不谈的工人与劳动产品之间的直接关联,劳动给工人带来的是贫民窟和个体特性单向度的畸形发展,却为资本家生产出了宫殿和充足的个人自由时间。对此,就要扬弃异化劳动、消除私有制,对私有制的扬弃也是对异化的扬弃,使主客体关系得以统一必须消灭异化劳动,异化是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异化的扬弃便是由主客对立走向主客同一的必经过程。
从人与物的关系来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的关系处在异化的状态,人的本质不可能通过对象化来完成,而是表现出人的本质的丧失和对象的丧失。从人与人的关系来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与人的关系是异化和扭曲的,是剥削与被剥削、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而在共产主义条件下,劳动者既生产了自己所需的产品,又为他人提供享受和发展的可能。马克思从主客体关系角度阐述了共产主义占有方式的全面性,“人对世界的任何一种人的关系……总之,他的个体的一切器官,……是通过自己的对象性关系,即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而对对象的占有”。⑥全面占有自己的对象是对人的现实的实现,人的本质力量从中得以肯定。相比之下,私有制和共产主义是两种不同的占有方式,资本主义私有制中,主体对对象的占有是一种抽象的占有,也就是把对象仅仅作为对我有用的外物来占有。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手稿》中关于对象化、异化和ฅ异化的扬弃的阐述均蕴含着主客体对立和主客体同一的思想。虽然此时的马克思对人的认识还没有到现实的个人这一高度,共产主义是“运动”的思想在当时也还没有成熟,但是他对主客体关系颠覆性的改造为其理论探索和现实分析留下了广阔空间。《手稿》中对对象化、异化、异化的扬弃的论述,使主客体关系走出了哲学思辨逻辑和理想的浪漫情怀,开始从哲学和经济学的双重维度下对人及其现实处境进行关注,由此,马克思建立了一种不同与前人的全新的哲学世界观。(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注解:
⑤北京大学哲学系主编:《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研究》,257-258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