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时间:2024-12-27 16:11:4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数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摘要:分析当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问题,探索需求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机制,促进专业办出特色,克服趋同化倾向,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型人才

现阶段,国内很多普通工科院校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模式趋同化,人才无特色,专业优势不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下降[1]。如何改革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高校数学类专业必须清醒面对和认真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理应顺应社会发展,确定人才培养类型,科学把握目标定位,注重实践教学,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1、存在的问题

专业是高等人才培养的载体,是高等院校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2]。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手段和工具,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3]。探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应在培养目标与定位、课程模块与教学内容、方式等方面分析问题,以便及时进行改革。

1.1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恩格斯指出: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物理学、天文学与力学等其他科学发展的许多重大发展都与数学的进步息息相关[4]。例如,用数学中的纽结理论研究分子生物学中DNA结构;用随机微分方程研究股票、期权价格;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测天气、水文,进行国民经济宏观控制等。总之,数学已广泛深入地应用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高科技时代,社会需要的数学人才是多方面的和多层次的[4]。然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培养过程趋同化,缺少办学特色,对社会需求和学生的职业发展考虑不足,造成该专业毕业生就业难。

1.2课程模块与能力的矛盾

在原有课程设置中,有关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块仍然偏重理论教学,深度有余而广度不足,导致部分学生纵然理论基础较强、成绩优异,但与社会需求仍有一定距离。事实上,这些矛盾正使得很多普通工科院校数学专业建设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相比之下,国外的大学更注重应用技能的培养。以澳大利亚科廷大学为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在完成第一年的基础学习之后,学生有应用数学、经济数学和工业优化3个专业方向的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有相应的课外实践模块,学生通过完成这些课外实践模块,提高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并积累工作经验[5]。

1.3教学方式、方法与内容更新慢

信息技术快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推动着教学内容的改革。目前,互联网为教学方式、方法带来了变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已成为新的学习平台,微信、QQ、CAD等软件已逐步成为辅助教学的载体。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内容未与时俱进、调整与增设速度缓慢,大多数课程仍沿用传统教学方式,未能充分发挥现代技术和开放资源的作用。

2、系统改革确保提升应用能力

为解决上述问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6]指导下,克服同质化倾向,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办出专业特色。明确建立应用型培养目标、优化模块化教学体系和创新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其真正适应社会的需求。

2.1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传统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牢固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有应用数学知识、使用相关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初步训练的专门人才[7]。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数学各分支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融合,与其他科学也广泛结合,形成了许多新的应用数学学科和其他边缘学科。如:非线性科学、生物信息学、大数据处理、云计算、信息安全学等等。这些新的学科发展迫切要求我们转变教育理念,适当扩大学生知识面,真正改变数学类专业人才基础知识牢固但应用能力不强的尴尬局面。各个高校应根据本校特点,明确专业定位,制订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设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

2.2优化传统课程,专业课程群

1)在传统课程建设方面,应积极有效地更新教学内容。原有的课程设置过于偏重纯数学理论,基础课程的内容过精、专、深,教学中过分强调推理,忽视了数学概念的物理来源及几何背景的叙述,造成部分学生的认知困难。因此在这些专业课程的改革中Σ,可以适当减少繁难内容,增加基础知识应用及相关的新信息技术介绍,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专业知识。同时,为培养宽口径人才,应尽量把一些国内外成熟的教学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中,重点突出知识的应用性。真正做到既注重专业基础的培养,又注重应用能力的锻炼,以实现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培养要求。

2)在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社会人才需求、教学资源和外部环境都在快速发生改变,其促使教学改革建设,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改变教学手段。针对这些问题,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开设一些应用型的课程模块,例如金融数学、IT信息处理和大数据技术等课程群。充分地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数学人才。教师应积极应对这些新变化,及ด时调整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网络开放资源相结合,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跨界融合型人才是未来的人才培养趋势,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有独特的优势,应将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发展急需领域与专业建设♡深度融合,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

2.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展开的第二课堂活动,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例如互联网与大数据提供了就业与创业岗位,且数学与应用数学有着紧密的关联性,让学生了解和参与大数据相关的数据获取、数据分析与建模等课题项目研究,通过用数学认识到数学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可有效提升就业资本和创新能力,进而有助于形成专业特色。此外,应具有国际视野,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与机制。例如,科廷大学数学专业注重学生完成课外各个模块实践,并在其网站提供了未来职业规划指导的服务系统,在各个环节中提高动手与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5]。与此同时,在实践教学方面,可以加大学分比例,改变以往主要用数学理论知识评价学生的局面,支持学生提前进入科研平台与课题组,把学校的优质学科和科研资源更加有效地转化为本科生的教学资源。在总学时不增∞加的前提下,施行大学生创新实践学分确认制度,对学生在各种学科竞赛、创业竞赛及学术研究中获得的成绩给予学分认定,作为奖励学分。除强化实践教学外,毕业实习更能直接衔接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与未来的就业。因此,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就业意愿和市场对数学类人才的需求,建立符合学生未来就业方向的实习基地。学生将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学校,选择与实践相结合的课题做毕业设计,与老师共同探讨、解决,再重新应用到实践中,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导向,对自己未来的就业进行更为合理的定位。

3、结ข语

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挖掘学生的特长,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满足各类企事业单位对数学类人才的需求。因此,对数学类课程的改革,需要结合学生的数学素养情况,结合各高校数学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区域发展对数学类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专业办学的重新定位,凸显特色,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

参考文献:

[1]陈秀,张霞,牛欣.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数学,2012,28:5-9.

[2]唐卫民.地方高校应实现专业转型[N/OL].光明日报,2007-07-11.[2015-12-10].

[3]朱长江,何穗,徐章韬.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综合改革目标、方案与实施[J].中国大学数学,2013,29:30-33.

[4]姜伯驹,李忠,郑志明,等.我国数学类专业的教育改革[J].数学通报,2003:1-6.

[5]汤灿琴,王利东,孙怡东,等.澳洲高校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借鉴[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113-115.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5:1.

[7]柳长青,罗朝晖.关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4:91-92.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