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一线循序渐进——高中作文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 所谓三点一线,就是把高中作文练习分成随笔、大作文和小作文三个板块,各块进行不同侧重点的练习,然后按步骤由易而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随笔 立足写
高中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必须让他们敢写,要想让学生敢写,首先要解放思想,进行一种不打分的宽松的练习。随笔就是这种练习的最好方法。每天花上十多分钟的时间,写一段不拘一格的文字,实在写不出可以抄一段自己欣赏的文字,让他们每天的这一练形成一种习惯,培养起一种兴趣,这样能使学生写作水平逐渐提高。
思想问题解决了,接着要考虑的是写什么。一切身边发生的事都可以成为叙述的对象。看一次电影或电视,读一本有趣的书,得到一份自己喜欢的礼物,买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有趣的事、难忘的事、有感触的事……生活中的烦恼、思想上的困惑、父母的唠叨……留心自己身边人的举动、描摹他人的各自个性等等,一切的一切皆可入文。处处留心皆学问。有一次带学生去工厂社会实践,回校后我让同学以“路途见闻”为题用十分钟写一篇随笔,检查时我发觉好多同学写出了一些令人惊讶的发现。一同学写道:听说西门大街要改造,今天走在这街上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一是早知要如此,当初为何不一步到位;二是扩建后的大街不知美丽到何种程度;三是如此大的工程,涉及这么广的范围,会出现什么麻烦……信手写来头头是道。一同学写道: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户户都装上了空调,走在路上,碰上呼呼作响的空调机,脚步不由加快了一点,心里不由想道:装空调者有没有考虑,这做法是凉了小家,热了大家……由此可见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身边就会有取之不尽的习作材料。
常听一些学生说:有些事ฟ情我也曾见过,听说过,甚至亲身经历过,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认真的观察和仔细的研究。鲁迅先生说,要“留心每种事情,多看看”。这里的“留心”、“多看看”就是留心和研究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新事物。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题为“小小竹叶船”的文章:
假日里,我和友人去郊游,我们被山涧中汩汩奔流的泉水吸引住了,一个个欢呼雀跃。我童心大发,摘几片竹叶做成一只玲珑剔透的小船,放进水中。它顺流而下,越过了几个陡坡,绕过了许多弯口,但在一片水势较缓的地方,它停了下来,绕着一块突出的石头旋转着、徘徊着,久久不肯离去。我以为它要搁浅了、停滞了,可是它终于又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扯着它的小帆向前冲去。它又停留了好几个地方,但每次都和第一次一样,抛开了它的眷恋,继续向前航行。小船碧绿的身影在我的视野里渐渐消失,我还望着远去的水流,默默地为它祈祷,愿它能到达应当到达的彼岸。
我猛然领悟了这小小竹叶船的启示:不迷恋于一时的成功而在原地徘徊。是的,完成一个阶段的历程,距离应当到达的胜利——彼岸也许还很远很远,我们必须不懈地寻求,探路前行……
我将这篇文章在班上宣读之后,同学们欣喜异常,流露出一种茅塞顿开之情。原来如此!每天十多分钟写一段话,所写的内容尽管有限,但持之以恒,可使学生完成一个敢写——有写——能写的过程,同时也为完整的作文积累起丰富的材料。
大作文 讲究格
1994年高考作文答卷把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高考作文命题是要求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但不少学生竟然写成议论文,而且是标准的议论文。高考对平时的教学是一种权威性的检验,高考作文答卷的文体偏差表明:作文教学忽略了文体训练,导致学生文体意识模糊,各种文体写作的应变适应能力不强,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多花功夫,进行各种文体格的训练。
不同文体有不同文体的格。议论文的基本格是起承转合;读后感的基本格是引议联结;记叙文的基本格是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说明文的基本格是抓特征,按次序。其他文体也都有各自的基本格,在使学生掌握了基本格的基础上,再从拟题、章法、语体三方面进行格的强化训练。
一、因文设题,解题
标题因文而异。我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么透过这一“眼睛”,我们要能一眼就看到文章的体裁,这要做到因文设题。记叙文标题大多着眼于人物、事件、环境,用形象思维;议论文标题着眼于论题、论点、论据,用逻辑思维。诚如是,标题才会具有鲜明的文体特色,给人以鲜明的第一印象。
所谓因文解题:就是根据文体要求去识题辨题,记叙文重“记”,议论文重“议”,说明文重“说”。
拟题训练和解题训练,从格的角度讲可起到短、平、快的效果。
二、因文变法
章法是指文章的谋篇布局,就是组织安排结构层次的法则。不同的文体表达主题的方法不一样,它要求采用的章法自然也不一样。议论文要求以立论鲜明,论证严密的章法去突出中心;记叙文要求以构思新颖,剪裁精当的章法表现主题;而说明文则要求层次分明,条分缕析的章法说明事物。正因为文体决定章法,所以通过章法训练,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可提高学生因文变法的能力。
三、因文用语
语体因文体而异。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求用语鲜明精当,力透纸背;记叙文以叙述为主,要求用语具体形象,生动感人;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求用语准确简明,语序分明。语体训练就是培养学生根据不同文体变换语体,使语言表达切合文体要求。这种训练的重点是抓好两个环节:一是使遣词造句切合文体,适合环境,二是如何根据文体选用表达方式。拟题,章法,语体三路并进,文体这一格的训练就会落实到实处。
小作文 追求实
常听到语文老师发这样的感叹:高中生的作文不如初中生的作文有情,初中生的作文不如小学生的作文有趣。这感叹反映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高中生的作文存有一种假、大、空的现象。写议论文,列举的事例大多是名人轶事或伟大人物的言行,写记叙文往往想方设法去编大事件,写说明文极力追求事物的完美,这样作文让人看了的确不是滋味。针对这样的情况,对每周一作的小作文,我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着眼于现实,写身边的事
很多同学认为,现在的学生生活面太窄,整天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读书——吃饭——睡觉三位一体,生活平平淡淡,接触的尽是日常小事,既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也没有许多曲折离奇的情节,这些材料都不典型。其实,许多生活小事只要精心选择,写到文章中去它便会像金子一样耀眼。比如鲁迅的《一件小事》,就材料而言,实在是极平凡的,然而鲁迅却从这件“小事”上看到了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写出了至今仍对我们有教育意义的不朽名篇。朱自清的《背影》就选材来说,也不过是摄取自己与父亲在南京车站离别时的情景,但那真挚的父子之情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所以说,只要留心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就会发现很多闪光点,这样实实在在的事能给人一种清新爽朗之感。
二、用真情,讲实话
文贵有“情”,这情是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是发自肺腑的切身感受。
有一位寄宿生在作文中记叙了这样一件事:一个星期天学校放假,由于家中有事,当天没有返校。星期一早上,父亲一大早就起床,冒着蒙蒙细雨骑车十多公里将他准时送到学校,然后父亲还将赶回去上班。在父亲将匆匆离去的时候,他对父亲说:爸爸,雨天路滑,小心点……他将这篇作文在班上宣读时,许多同学眼中噙满泪花。
真情实话最动人肺腑,充满真情实话的文章不但能感动自己,也能感动他人,小作文中完全可以放手一写。
三、学会以小见大的手法
辅导学生作文จ,特别是小作文,不能忽视引导学生学会从小中见大,从平凡中发掘不平凡。一次语文课上,我让同学列举班上的一些小事:好的、坏的一概不论,只管提来。对此同学们的发言很踊跃。有同学说:自行车管理员工作负责,每天如一日,使班上的自行车管理在校评比中名列♪前茅;有同学说:姚向东同学坚持自觉打扫教室,从不声张;有同学说:自习课总有几个人讲话声音太大,影响他人;有同学说:乱抛纸屑的现象在班上时有发生……而对这些事情,我让学生考虑,透过这些事情的表面,想想实质,由此就引出了雷锋精神,乐于助人,个人与集体,责任心,集体荣誉感等等。所以说凡事三思,收益匪浅,小中见大就会更上一层楼。
随笔、大作文、小作文三点一线,用随笔积累材料,靠大作文定格,小作文促升华,三者有ฝ机结合,循序渐进。实践证明,这一思路对培养同学们的习作兴趣,增强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有显著的效果。
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千万不能急于求成。为此我将高中三年作为时间上的点线,分段实施。第一年重在打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对随笔要求只是去写,先动起笔来。大作文先弄懂各类文体的格式要求和规范。小作文学会观察和综合。第二年重在养成习惯:对随笔要求在写了的基础上要尽量写好,趋向言之成文。大作文则要求根据格式要求写像,不走样。小作文则是讲究自然。第三年开始寻求突破:随笔要写精,大作文要规范通畅,小作文有创新。
当然作文的批改也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作文批改中恰当地运用详批、面批、点批和互批等不同形式,也可以起到激发同学们的写作热情,促进作文水平提高的作用。两个循坏的实践表明,三点一线,循序渐进,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