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 改进小学数学教学

时间:2024-11-13 10:10:2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信息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如何更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更有效地服务于素质教育,使学习者潜能得到充分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

一、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1、小组学习,主体探索

解决问题是学习的目标,学生要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常用网站,学生以3人小组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学习中学生先进行分工,如各人在不同的网站上网✄搜索一些搜索的方法技巧,体现了学生学习独立性。在搜索到结果后大家一起研究,为了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又体现了学习的合作性。

这个环节充分利用Internet网站资源,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收集信息,并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有用信息,以寻求对前面所提出问题的解答,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生网上查询、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学生探索的需要。

2、交流协作,解难释疑

所谓“协作学习”是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成学习小组,让他们围绕同一学习材料,按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互相讲座、互帮互学、相互启发、相互评价、相互激励等小组合作方式,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合作竞争的良好协作环境中共同进步。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生生间进行双向流动的信息流主要是学生个体的建构意义,它由学生用网上获得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独自内化而组织形成的。以这种“学生语言”在学生间交流,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积极主动地促使信息流的流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讨论,促进会话,组织协调好师生间、生生间多边共同协作学习。在学生忙于探究时,教师应多看、多听、多感受而少说话,要及时鼓励那些“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行为,要鼓励学生自主提炼,自由准确地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经历和感受,并向全体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及时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在整个学习集体中共享,让学生的知识和方法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协作环境中,实现知识的有序内化和意义建构的优化,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由感性认识阶段向理性认识阶段发展。

当学生完成了网上查询以后,让同组同学交流意见。学生可以通过BBS论坛、在线交☁流、留言板等形成在网上交流。既可以一对一交流,也可以一对多交流,了解本组同学为了解决问题各查找到的网站,搜索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方法快些?哪一种方法准确些?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外化为语言表达出来,既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以形成对某问题的普遍认同。知识在综合的学习环境中被交流,在交流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共同体”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二、例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信息技术

案例一

在上《两步应用题》一课时,多媒体演示: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录像。录像播发学校体育运动队在参加扬州市中小学生运动会的场面。再出示:我校排球队有20人、田径队有30人、足球队有……,教师适时提问:看了这些内容,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各抒己见,多媒体演示学生补充和足球队有关的条件。出示:排球队比足球队少5人、足球队比田径队多8人、足球队比排球队和田径队多2人、足球队比排球队和田径队少☏2人、足球队是排球队和田径队总人数的2倍。再进行讨论最后得出三种情况:足球队比排球队和田径队多2人、足球队比排球队和田径队少2人、足球队是排球队和田径队总人数的2倍。(闪烁、发出声响)结合屏幕内容,分别完整的叙述三个数学问题。

“推波助澜”:其一:兴趣是学生渴望知识的情感意向,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本课通过播发学校里学生常见的体育活动的画面,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而导入,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心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二:信息技术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在传播的过程中能放大信息,增强了信息的强度,三种数学问题出现时的闪烁、声响刺激了学生的大脑,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易于形成表象。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板书时间,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案例二

1.在教学《相遇应用题》一课时。多媒体演示:一辆小轿车和一辆大卡车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甲乙两地相距70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80千米,大卡车每小时行60千米,几小时相遇? 在教学中教者用动画演示了,两辆车的行走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通过线段图的变化,展示了两辆车的行走过程,即形象又具体。

2.在教学《线段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了线段、并且形象的说明了什么是射线和直线,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无限延伸的含义。

“返朴归真”:CAI可交错表现动静两种状态,在课件开发中可直观设计、在教学中可灵活操作,上述案例,灵活的运用了这个特点,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充分表现数形结合的动态效果,为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发展架桥铺路,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此例还有如:教学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时,沿着长方形的长边和宽边旋转形成圆柱体,直角三角形沿着其中一条直角边进行旋转形成圆锥体,这一动态过程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不能解决的,而用CAI课件却能轻而易举地解决。

案例三

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的练习题(多媒体展示)是:

1.基本练习。

说出下面图形的长、宽、高。

判定下面图形是不是长方体,为什么?

2.实际练习。

量出自己手中长方体学具的长、宽、高。

3.想象练习。

如图,这是一个长方体的图形。请你想象一下:1.它的左

面的面积是多少?2.后面的长、宽个各是多少?3.哪几个面的面积是48平方分米?

4.趣味练习。

数一数。如图①中有多少个正方体?再补上几个正方体就可成为图②的形状?

“一览无余”: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的传播手段,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密度。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增大课堂信息容量,提高教学效果。课堂容量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板书方式、速度的影响尤其是当需要板书的文字和需要作的图比较多的课堂上,粉笔书写和作图对课堂的速度起到了较大的制约,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为课堂增加知识容量。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凸现?其重要?作用,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师生互动的平台。但信息技术也不可改变其工具性,应服务于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决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要把握好“度”,不可滥用,过多地使用图像、声音,会影响学生的深入思维,如果使用信息技术不当,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