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习作教学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我曾经听过一些老师的习作课,这些老师多媒体课件准备得多姿多彩,教具各式各样,教师语言妙语连珠,学生们一个个都情绪激昂;导入是快乐无边,教学环节是一环扣一环,紧凑严密,看上去花团锦簇,学生们也能写出些内容。可内容却极其雷同,而抛开这一课,学生还是不爱写、不会写。那么,老师准备这么长时间、这么累有价值吗?
有这样一个故事让我深受启发:有人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来对各类学生进行测验,结果是:
大学生:
高中生:是零。
初中生:是英语字母O。
小学生的回答最有趣:是太阳!是月亮!是铁环!是皮球!是乒乓球!是足球!是烧饼!是汤圆!是唱歌时的嘴巴!是老师发脾气时的眼睛!
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他们的心里都有一对美丽的翅膀,虽然稚嫩,但可以飞得很高、很远......是谁让这对翅膀慢慢地退化了呢?我们为什么不让学生展开他们美丽的翅膀呢?
由此,我觉得在习作课上,与其做一个辛勤的园丁,不如做一个快乐的懒汉!我在习作课上就是一个大懒汉。那么,我是怎么做的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激发写作兴趣要写
1.刺激需求。因为有需要,才会有写作;因为有需求,才会有进步。我从小生活在农村,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教学条件艰苦、✘落后,作文课基本是形同虚设。我在同学们里面算是写得比较不错的,究其原因,就是由需要而产生的写作土壤。我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在家,母亲识字不多,从我会写字开始,母亲就让我给父亲写信。一开始只有寥寥几笔,到后来的长篇大段;从家中大事到家长里短,事无巨细,久而久之,我的写作进步非常快。就是到如今,我也喜欢舞文弄墨。现在想来,我的写作功底就是源于我小时候的一些习惯。写作需要造就了今天的我。我这样一回想,就计上心来。我们的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是不是就是缺少一块这样的土壤呢?没有土壤,我来培养;没有需求我来激发。
于是,我在班级里开展了一些常态化的活动。☂如:一封信活动,我的邮箱面对学生们开放,同学们可以给我写信。可以是交流,可以是讨论,也可以是倾诉,把他们不愿意当面说或不方便说的事用书信的形式写给我,我会给他们回信。一封信活动是我为了刺激他们的写作需要而搭建的一个可以平等交流的平台,深受学生的喜爱,也碰撞出了一些心灵的火花。比如:有一个女生家庭非常复杂,导致她小小年纪就有了逆反的心理,经常会和任课老师或同学们产生矛盾,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有严重的仇视人群和抵触交际的行为。在班级里是我所重点关注的对象。我经常会与她谈心,慢慢降低她的戒心。
她曾经给我写了一封信,那封信她是这样写的:我想问问我妈妈:你爱我吗?面对这个没有爱的家,我想把这一切砸碎!我想逃避,不想在家,更加不想学校放假。对家庭对家人的怨恨力透纸背,她已经走到了一个很危险的边缘。看到这封信我对她说:我希望你能够成为情绪的主人,拷问你的灵魂,关注你身边爱你的人,培养正面的情绪,带着怨恨的目光去看世界,看到的依然是怨恨,带着欣赏的目光去看世界,你就会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老师希望你能够拥有彩色完美的人生。经过多次开导、书信交流,慢慢地她打开了自己的心结。这就是一封信的功劳。一封信活动开展以来,学生们都有极大的兴趣,因为我说过:这不是作业,没有字数要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说是不希望学生带着压力去写作,而是倾诉自己的心声。一封信就是一条师生之间的纽带,是一道心与心之间的桥梁,是我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平台!同时它的出现也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在这里他们可以没有任何负担地写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在这里我不是老师,而是作为一名倾听者,一位知心姐姐,他们也不是交作业,而是愉快的表达!2.作者意识的培养。人靠本性而拥有语言,我们语文老师很大程度上做到的是唤醒。每个学生都具有语言的潜能,不要让作文成为束缚他们的绳索。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我觉得这就像放牛,把绳子牵得太紧,牛反而不走,我认为与其使劲拉牛,人累牛也累,不如让牛在前面走,我们牵着绳子跟在后面,时不时的掌握一下方向就可以了。带学生何尝不是这样呢?他们都是独立的、鲜活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我们要激发他们的语言潜能,培养他们的作者意识,给自己、给学生松绑,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开拓一片自己的新天地。
因此,我在班级里提出了我是小作者活动,让学生懂得我写作文不是为了完成老师交代的作业,而是进行文学创作。逐步培养他们的作者意识,唤醒他们的写作状态,不断地激励和鼓舞他们进行自主创作。还办起了班级周报星星草,学生们可以投稿,我是总编,还有几位责任编辑,每周都出一期报纸。看到自己的作品刊登出来,学生们作为创作者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就这样,一点一滴的,使学生愿意写、乐于写,写出乐趣、写出自信、写出尊严!
从二年级开始,我看着他们从萌芽到绽放,从稚嫩到茁壮,就像我所希望的那样,孩子们的文笔虽然稚拙,但却像田野的星星草,不起眼,生命力强,淡淡地散发着自己独特的芳香
就这样,我的学生们有了写作的土壤,▼他们乐于书写、善于表达,习作水平自然提高了许多。
二、阅读习惯的培养乐写
我习作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我的阅读习惯,从小我就爱阅读各种课外读物。在我小时候的农村,哪里有什么课外读物啊!可令我开心的是我家有,还有很多。那是因为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家开了一家挂面作坊,那时候包挂面的纸没有什么讲究,我妈妈从废品回收站买来了许多旧的书报杂志用来包挂面。我记得很清楚,那些旧书堆满了一间屋子,我简直如获至宝。天天一放学就去那间小屋子寻宝。久而久之,我的文学素养得到了提高,习作自然是不在话下了。可以说我从一堆废纸里找寻到了我文学的第一桶金。
这样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我怎么能不告诉我的学生呢?正巧的是我们学校从2010年开展了本校的校本课程,而校本课程开展的就是童书阅读!我们学校经过老师的择选、专家的推荐购置了大量的优秀的童书。这让我避免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了,我的读书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几年下来,学生们读了大量的优秀童书,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书虫。
让学生从小品读文字精品,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更能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可以说,读书是简单有效的习作能力培养的途径。
三、抓住习作契机爱写
为了让学生们提高บ习作水平,契机的发现也很重要。我的习作课,除了课后评改课很少单独拿出来开展,往往都很随机,都是源于一个小小的契机。如:有一次在上一节课时,教室里飞来了一只可爱的小燕子,孩子们惊讶极了!我就停了下来,面带微笑地看着他们,受到我的鼓励,学生们盯着这只可爱的小燕子,七嘴八舌的议论着,时不时还交流着意见,我相机指点几句,就这样一篇习作就写出来了。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还有一次,正在上课呢,忽然刮起了风,眼看着就要下雨了,我果断停了下来,让孩子们注意观察,有了这样的生活体验,习作就是水到渠成了。
慢慢的学生们都懂得了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写作的因素,我们的阅读,大脑的思考,眼睛的看,双耳的听,手的触摸,心灵的感受,一举一动,都带着写作的信息。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会与作文发生关联。习作来源于生活,习作就是生活,学生们没有任何的负担,提起作文都是侃侃而谈、跃跃欲试,哪有畏难的情绪呢?而我呢,只需要抓住生活中、课堂上的契机,从旁指点就可以,非常的轻松,何乐而不为呢?
四、注重课后评改会写
作文教育名师管建刚说:作前指导应该越少越好,指导多了,学生很难写出有个性、有特点的作文,学生只顾着老师的指导,忘了自己的、自我的作文。即使写出了比较好的作文,那也不是学生自己的,它是一种虚假的繁荣。要放手让学生写,哪怕写出来的不成样子,那也是一种真实。宁要真实的贫穷,也不要虚假的繁荣。
我很认同这种理念,每个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可以说五十个孩子就有五十种不同的想法,我们老师说得越多想法就越统一,想法都统一了写出的东西还能有新意吗?而且,老师的想法就一定是正确的吗?与其不辞辛苦的作写前指导,不如学生们写完后作讲评,这样就更能发现亮点、发散思维。每次作文后我都会选出几篇有特点的文章进行当堂点评,学生们会从我的点评中知道一些写作的技巧。学生的作文ห我不会告诉他怎么怎么改,我更多的是勾勾画画,点、圈、勾、画:点出亮点,圈出错字,勾出精句,画出评语。再让学生去改,一篇作文有时会改好几次。因为我相信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是磨出来的。但这个改不是老师改,而是学生。我并没有参与到其中,因为他们明白这是他们自己的作品。
综上所述,我觉得孩子们都有丰富的想象力,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我们要做的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展现自己的闪光点,而不是让孩子束缚在老师的固化思维的瓶子里,哪怕这是一只美丽的水晶瓶!学生就像是一只可爱的雏鹰,你一松手,就能学会飞翔!行动起来吧!让我们做一个习作课上的懒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