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影响因素的探究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的毕业,高校毕业生超常规的爆炸式增长,大学生就业问题越发的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通过运用行政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对影响大学生的就业的诸多因素进行探究,并提出针对性的有效建议。
大学生就业问题探究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影响因素
1、主观影响因素
其一,制度的不完善。我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占全部劳动者的比例还是非常低,但却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种看似相互矛盾的现象其实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在劳动力分割的市场下相互选择的结果。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天然地理分割特性及其它约束性制度导致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产生了较高的工作转换成本与解聘成本。这些成本都极大地影响着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工作搜寻状态,从而更加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其四,社会外在的因素。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大学生劳动力市场就业岗位开始不断减少,招聘的标准却有所提高,这加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肖云等人的研究指出大学生就业面临着用人单位及社会的各种排斥,包括对个体自然特征的排斥,以学历和院校为门槛的排斥,以实践经验欠缺为由的排斥,社会资本欠缺带来的排斥等等,这些排斥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平等就业权利,从而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
2、客观影响因素
其一,大学生心理观念狭隘。大学毕业生初出茅庐,各方面尚且不足,但是对自身的定位要求过高,期望值过高,观念腐朽,对大城市,大单位趋之若鹜,争相竞聘,而对二三线城市,以及中小企业尽量避免,这无疑也加剧了就业难的现象。
其二,专业性技能不足。大学期间很多学生不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沉迷于游戏,上课不认真听讲,玩手机,睡觉现象很是普遍,一般只是在临近考试时候进行突击复习,考试结束后,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这样使得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根本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与锻炼,上大学学什么,读大学读什么,多数大学生都没思考过这个较为深层的问题。
其三,经验不足,生涯规划模糊。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进行准备,而是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有一定的思想基础。一年级了解自身的特点,二年级确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技能与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有很多大学生高考后对自身的兴趣仍是认识不够,很多都是听从父母的意愿而选择的专业,而对自身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没有一个全面而且系统的认识,这导致上了大学之后可能很大可能不喜欢自身学习的学科,对以后就业目标产生迷茫,从而加剧了就业的恐惧和不安。
其四,创造能力与勇气不足。一个青年的独立,不只是生活的独立,亦更是人格的独立,身处大学校园有很多事情都应该是自身做决定,但是现在有很多大学生欠缺这方面的勇气,我们经常看见孩子找工作父母也跟着陪同的现象 ϡ,还有的在校大学生在就业难的压力下,选择了继续读书,虽不情愿,别无选择,在大学☒里流传“大四不考研,天天都过年”,学习已不成为乐趣,但被迫还选择了再学¡习之路。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解决建议
1、注重能力培养指导
各大该校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应对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适当增加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提高的课程,注重于实践在日常教学中的比重,可以适当采取校企结合的方式,在大学期间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多的一些社会实习岗位,逐步培养他们在工作实习过程中思考能力,将其专业能力培养到一个新的高度,增加其毕业后就业的就业能力。
2、规范就业市场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担任导向作用,通过一系列的税收等相关激励政策,鼓励企业雇佣大学生。完善就业职业体系,以及就业准入制度,强化市场资源配置。并且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刺激引导,鼓励大学生向二三线城市,以及中小企业进行转移。
3、注重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
各大高校应该通过一系列措施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了解他们的内心真实渴望与述求,进行疏导教育,使他们了解沉迷网络游戏等系一些不好风气的危害,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远离不良风气的侵染,提升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与独立自主完成事物的勇气,使之产生一种新时代,新的使命“少年强则中国强”的民族使命感与责任感。
4、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一个企业可以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领军者,更有责任和义务为我们的子孙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学校,应该通过一系列税收,补助,场地等鼓励,激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实践是检验能力的唯一标准,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既可以☏锻炼自己技能与经验,找到自身的不足,不断的修正自身。创业的成功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和选择道路,更能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三、总结
就业是民生之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们,肩负着复兴华夏民族的重任,古语云:“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个大学生都是一颗种子,只有有好的的土壤就可以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