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加强我国农业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的思考
当今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农业科技全球化进程,推动了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已经成为世界各ศ国应对全球重大挑战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各发达国家正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开始重塑全球农业科技版图,纷纷制订立足于国家农业科技发展、面向全球的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总体战略,以期实现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国际科技合作已成为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途径,也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1 农业科技国际合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
1.1 经济发展更加依赖科技创新和技术储备,科技创新的速度不断加快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科技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科技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科技全球化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表现在农业科技领域是现代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技术迅猛发展并向农业领域不断渗透,加快了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引领和支撑世界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创新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目前,发达国家瞄准国际农业科技前沿,纷纷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力量和科技资源配置,加强原始性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技术研究,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竞争力。
1.2 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大国加快了全球农业布局进程,科技是农业布局的有力手段 发达国家利用科技合作日趋深入和全球化趋势,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提升自身影响力和科技实力。如欧盟已与 43 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国际科技合作协议,美国仅联邦政府各主要职能部门就与 110 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近 900 个科技外交方面的协议和谅解备忘录等。
1.3 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启动区域科技创新联盟和重大科技行动计划与工程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公共健康等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的挑战,当今世界许多科技问题带有区域性或全球性,生态与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灾害防治和动植物疾病防治,需要多国参与才能解决,全球科技呈现科学研究大合作、多元文化大碰撞和技术创新大发展的趋势,农业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加速进行,科学研究的规模越来越大,多学科大规模交叉、相互渗透的特点日益突出。
2 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判断与国际科技合作的主要做法
2.1 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判断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除技术的应用供给不足外还突出表现为成果转化率低。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 53.5%,而美国、以色列、荷兰等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高达80%,差距十分明显。对于国际间农业现代化比较,由于国情不同,各个国家资源禀赋不同,要考虑到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原理。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指标一般是土地生产率、粮食作物单产水平、总要素生产率和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等。
2.2 我国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主要做法 我国以发展中国家为重点,加大农业生物基因资源的引进;以发达国家为重点,强化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研究。注重先进仪器和设备的引进,特别是关键部件、工艺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注重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和实效性,使其在科研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效益。鼓励和支持国内科技人员出国参加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支持其到国外一流大学和研究所开展中短期学术访问、交流,提高学术水平;积极引导和加强国内优势单位聘请国际一流专家进行短期合作研究,开展相关学术活动,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发展。
3 农业国际科技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对国外合作伙伴国家的情况调研与了解不足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科技发展模式不同,我国在与国外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前必须全面了解其社会文化习俗、政治、经济和法律等各方面情况,并充分估计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我国寻找农业科技合作伙伴的过程中,对合作方国家各方面的情况缺乏全面深入的考察和论证,同时,大部分出国考察团组由于受到经费和时间的限制,在国外停留的时间较短,而需要调查的内容和落实的环节又较多,难免掌握和了解情况不全面。
3.2 缺乏顶层设计和全球布局战略蓝图,低水平重复 一是现有科技体制和机制瓶颈凸显。国家、省、市科研机构职责分工不明确,创新难以整合,导致投入不能有效集成,研究合力难以形成;部门与部门、部门与地方。、计划与计划之间依然存在条块分割现象,使得对外科技合作存在散乱、重复等问题,围绕国家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的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偏少;政府多、双边合作协议中务虚的框架式合作偏多,真正落实到具体合作单位、具体专家和具体项目的务实性合作偏少。二是在项目支持上,缺乏持续性扶持政策。我国农业科研经费多以竞争性投入为主,而且项目周期较短,导致不少业务骨干整天忙着跑项目。近几年情况有所好转,但竞争性投入的比重仍然偏大。
3.3 农业科技合作经费不足,缺乏落实重大合作和布局的手段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农业科技实力的增强,农业科技在全球布局有了一定基础,但仍存在一定差距。如科技部掌握的科技合作经费仅占 RD 经费的 0.3%,而美国研究发展国际合作经费 1995 年就占政府 RD 经费的 4.5%,以色列为 12.0%,印度为 6.0%,巴西为 2.1%。由于国内配套经费不足,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以打工式、受援式为主,往往是接受对方资助,完成对方的工作,存在着资源浪费和流失的现象,在合作交流中体现我方的意志不够。
4 有关政策建议
4.1 完善部门和地方的国际科技合作统筹协调机¡制 完善部门和地方的国际科技合作统筹协调机制,形成政府推动、科研联动、企业为主体、科技与经济和贸易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强化科技合作和对接国内产业发展需求,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协调科研院所、企业、中介组织和民间科技组织关系。建立完善国际合作专家战略咨询和信息收集与研究系统。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收集、整理和利用。建立信息合作网络,对重点国家、重点领域、重点机构和重点国际科学家建立动态跟踪数据库,对国内科研单位实行信息资源共享,为农业科技合作提供信息支撑。
4.2 加大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投入力度 把支持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建立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投入的长效机制,在政府财政专项拨款中,设立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资金,不断提高各级财政对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投入的强度和比重。为推动农业科研基地持续开展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建议设立专项资金资助农业科研基地申请和承办国际学术会议、国际知名专家来华和学术骨干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农业科研基地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提供必要的配套经费。
4.3 增强涉农企业科技国际合作能力 把握国际科技合作的主体、层次、内容和方式不断变化的趋势,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拓宽工作渠道,搭建合作舞台,创造合作条件,提供合作环境,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大学、研究机构等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国际科技合作格局。特别注重企业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主体作用,增强涉农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落实税收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升级,鼓励企业联合科研机构共同申请、承担国家各类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涉农新兴产业。鼓励农业科技成果转让和中外农业科技企业投资,保护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