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 体教结合路漫漫

时间:2025-01-13 05:19:3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5月29日,常佰通2015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杯赛(重庆分赛区)在位于重庆北碚的西南大学正式开赛。来自全国9个省、市、自治区的近400名运动员将进行41场比赛,争夺6张进军北京总决赛的入场券。在重庆赛区,多届冠军获得者新疆初中队、乌鲁木齐和喀什小学队,以及来自重庆的两支东道主队、武汉小学队,均为出线权的有力争夺者。

小学组决赛中,乌鲁木齐市第五小学队9比3狂胜东道主重庆市小学联队,乌鲁木齐五小可谓独孤求败,6战全胜打进83球。生猛的不只有乌鲁木齐五小,所有来自新疆的球队都成为其他地区的劲敌。

除了新疆生猛,川渝参赛球队众多是这届赛事的第二大特点,但除了重庆市队,其★他如达州、泸州、绵阳等队大多实力孱弱。于是乎,在新疆、武汉、重庆球队与他们交手时,多次打出10球以上的高比分,而在往届比赛中,净胜五六球(除了新疆)的比分都极为罕见,这凸显出的是在新的大环境下我们的“体教结合”出了某些问题。

武汉青少年足球队一直是国内校园足坛的一支劲旅,在这次比赛中,相对新疆、重庆市,武汉队也具有较强的单兵作能力,但战术素养却相对欠缺。这批队员均为武汉市足协03、04、05年龄段梯队主力球员,代表着武汉市同龄球员的最高水平。2014年,武汉市足协与尚文体育合作,开启了“政企❥合作”的青训新模式,聘请了4名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地区的外教全权负责青训工作。这种模式,老外是否真正能帮助我们提高青训水平?起码从这次比赛中,我们还没有找到答案。

新疆生猛,中国足球是否找到了新突破口?

广州恒大冲超后,给中国职业足球带来了正能量,赞助商、电视转播和观众又开始陆续回来。儿童也回来了,各地校园足球开始复苏,足球重回校园。其实,足球重来就没有离开校园,曾经离开的,只是感情、热情。大约在2013年,新疆足球校园足球“横空出世”,不但在国内称雄,打日本、韩国也屡创佳绩。而同期,河南嵩山少林寺出现了真人版“少林足球”,小和尚们将武功运用到足球运动中。长期萎靡的中国足球,是不是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两年过去,“少林足球”已经无人问津,或许只是某武术学校为招生而搞的一个噱头。而新疆足球,依然生猛,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杯上,他们没有敌手。

新疆青少年生猛,到成年队呢?在成年国家队中,我们见不到新疆籍球员,甚至在中超、中甲队中,能打上主力的新疆籍球员也是凤毛麟角。原因在哪里?曾几何时,我们的少年队、青年队成绩也很突出,但那些年我们“以大打小”早已是不公开的秘密。在新疆队中存在着这种情况吗?在赛场上,明显看出不少新疆小孩要比汉族小孩高出一大截。但据武汉队一带队教练介绍,这是因为人家发育比汉族小孩早一些。但还有另一种说法,据一名在新疆球队踢球的汉族运动员介绍,他所知道的情况是:有些小孩实际上是顶弟弟或表弟的名参赛,他们长得都比较像,外人看不出来。

在西南大学的球场里,看台上的新疆球迷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每逢新疆球队有比赛,看台上就自发的坐上了几十名新疆球迷,或许他们中绝大部分都在西南大学上学。新疆小球员从遥远的新疆来到重庆,却找到了主场的感觉。

体教结合,这条路我们走上正轨了吗?

“常佰通”2015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杯赛,今年是第4届。与前3届相比,这届赛事从预选赛开始,就已经体现出了“进球如麻”的特点,大比分均为新疆队、武汉队和重庆队创造。是某些球队突然变强而某些球队又神秘变弱了吗?

首先我们得从赛制说起,在前3届比赛中,每个城市的代表队均为代表当地最高水平的以学校为单位组成的球队。而在今年,每个城市的代表队均由多个学校抽调队员联合组成,每个学校最多只能选送3名队员。那么第一个问题,由于是临时组队,队员们以前没有在一起打过比赛,甚至大多还没有在一起合练过,一到比赛场上,各自为战就成为普遍现象。第二个问题,有的城市原本可能只有几所甚至一所学校真正在搞校园足球,以该城市最强的(或许也是惟一的)一支球队参加这项全国性的赛事,与其他城市的球队差距不是太大,而这样的城市在联合组队后,在8人制的比赛中,可能就只3个人会踢足球,被强队“狂虐”也就不奇怪了。 上述第二个问题,凸显的是在当今大环境下,我们走“体教结合”之路出现的问题。早在中国被纳入“亚洲展望”计划时,在中国足协、地方足协的主导下,各地就已经在开展校园足球的普及与提高,开展地方性、全国性的校园足球联赛、杯赛。而在这之前,重庆的大田湾小学、马王小学、江南小学,武汉的万松园路小学、堤角小学、滑坡路小学,上海的五角场小学、上海师大康城实验学校,广州的后乐园街小学……他们的校园足球传统就一直在延续。这届赛事之前,在校园足球从体育系统移交教育系统后✿,于上,《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出台,政策有了,经费更为充足;于下,地方教育系统有干劲,不差钱,将校园足球搞得风声水起(多见诸于地方媒体)。单以重庆市为例,就报了300所校园足球学校,我深入报到重庆校园足球已有多年,据我了解,这其中顶多只有100余所学校以前开展过校园足球,而真正坚持在搞且搞得不错的(小学)只有大田湾小学、马王小学、江南小学、山洞小学、黄桷垭小学等十来所。

湖北省报的情况(地方媒体有过报道)和重庆市差不多,而多年来真正有校园足球的仅限武汉,在武汉也只万松园路小学、堤角小学、滑坡路小学、振兴路小学、新合村小学、西大街小学等十余所有足球传统的学校。上海、南京等地校园足球开展的实际情况和ม重庆、武汉大致相若,而广州、杭州等地还次之。

在西南大学赛场,我见到了中国足协官员曾丹、王之磊,也见到了余东风等地方足协工作人员,打听教育部的官员,根本就没来。据一足协官员透露,目前教育部关于校园足球设置的三个岗位,至今还没有一人上任。新的校园足球冠军杯赛从赛制的出台到赛事的组织,一应事务仍由中国足协工作人员操持。确定球队,到地方上,又面临着新的问题,以往是找省体育局,现在只能找省教育厅,但省教育厅直接推给了市教育局,到市教育局,就得看市教育局与市体育局的合作关系了,合作得好的,比如武汉市,还能集中几个学校的优秀苗子;合作得不好的,教育局只能“抓瞎”点兵了。

聘请外教,真的能帮助我们提高青训水平吗?

前文提到的在地方上体教结合的问题,在武汉基本上不存在。我从2012年就开始报道武汉青训,今年年初,我又深入的报道了武汉市青训新的模式,武汉市体育局(足协)和武汉市教育局的合作堪称国内良好合作的典范,他们的合作具有悠久的传统,那就是教育系统提供政策、经费支持,体育系统负责具体业务,在校园足球归口教育系统后,依然延续着这种合作模式。

大武汉近几年职业足球走衰,但青少年校园足球的传统一直在延续,一直源源不断的在培养、输送足球人才。在专业体校时代,武汉培养出了林强、冯志刚、曾诚、蒿俊闵、周燎等高水平足球人才,其中曾诚、蒿俊闵等出身于武汉市足协旗下的武汉市足球运动学校。进入2014年,武汉市调整了青训模式,与尚文体育(尚文地产旗下的体育公司)合作,聘请了4名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地区的外教全权负责武汉市各年龄队的青训工作。

这种新的青训模式,新在“三不脱离”,摒弃了以往住读、集训的足校模式,学生上课在学校、生活在家里,只利用放学后、周末的时间到武汉市足协塔子湖足球基地进行集中训练。他们几乎囊括了全武汉市的青少年足球精英。

这次参赛的武汉队由3名万松园路小学球员、3名堤角小学球员以及其他学校的几名球员构成,均为武汉市同龄球员中最优秀的,比如今年3月初赴西班牙巴塞罗那交流的夏子豪、赵云轩、谢文俊均在阵中。但这次一到了赛场上,场上8名队员几乎各自为战,大多数情况靠单兵作战能力解决战斗。即便是面对一支实力完全不在一个层面的球队,场♛上8名球员经常在中路搅成一堆,完全没有体现出一点应有的优势出来。

这次武汉队(小学组)带队教练为西班牙外教爱多尔,他已经带这批小队员历时超过半年,他能用中文叫出绝大多数小孩的名字。比赛场上出现的问题,他第一时间就看出来了,中场休息时,他集中所有队员、翻译、中方教练成员,在战术板上讲解队员们在场上需要的站位、跑位和配合。但下半场比赛一开始,队员们很快又陷入各自为战的局面,站位、跑位和配合只能用“混乱”二字形容。一场大胜后,老外脸色没有喜悦,而是忧虑、急躁。赛后,中、西教练沟通,都看出了存在的问题,为什么传达了部署,队员到比赛中体现不出来?爱多尔很疑惑,在他看来,中国人学他们的足球,只是形式上学他们的,而没有学到精髓。那么,如何能让中国小孩领悟他们的足球的精髓的东西?他们那种训练方式、教学方式是否真正适合中国小孩?看来,接下来,不只是我们需要做功课,老外也更需要。

如此“将不知兵”,又如何能打胜仗?

对于武汉市足协聘请的西班牙外教们来说,交到他们手上的小球员几乎都是半成品,基层教练员们从事的是中国足球“金字塔”塔基的工作,塔基是不是能一直这么牢靠,而老外们能不能将这些小球员带到一个我们希望的高度?还需要时间去检验。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